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城内/高校新闻] 大学城的时代考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734 | 回复: 0

gzjian
发表于: 2017-1-4 00: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zgcsb2016121909p21_b.jpg


  始于2000年的中国大学城热,几乎在全国各省遍地开花。在经历16年的发展之后,走到十字路口。
  12月初,记者在走访天津市大学城时发现,大学与大学之间相距较远,名为大学城,实则各类资源并不流通。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大学城中,绝非偶然。
  多数大学城名不副实
  “大学城到了。”随着报站,记者走下天津地铁3号线,出站口便是天津工业大学北门,进入偌大的校园后,记者步行15分钟才由东门出校,随后见到天津师范大学的校门。
  “饭卡不互通,各校图书馆也只能凭本校学生卡进入。”天津师范大学在校生小刘向本报记者透露,虽然学校在地理位置上较为集中,但是教育资源并不互通。位于大学城边界处的天津理工大学与其它学校的互动更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国内著名的高校聚集地,均有此类情况发生。以教育资源禀赋著称的西安为例,长安大学城内,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北政法大学直线距离相距近20公里,较远的距离空间上抵达都不便利,更别提教学资源上的互动。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加之中心城区土地饱和,学校外迁至郊区成为普遍现象,然而其所在区域的共同特点是交通极其不便,周边荒凉,几乎没有商业配套,导致许多大学城沦为“学生的村落”。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周复多指出,目前大学城出现的问题,跟当时许多大学城上马仓促、规划滞后、缺乏科学的论证有关。
  “为了带动某一个地区的开发,搬个大学过去,这样的政府决策并不少见。”周复多说,对许多地方政府而言,建个大学城吸引大学入驻,和建个工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没什么区别。
  大学城建设何去何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子瑜认为应该从投资规模、招生规模、用地规模三个因素来考虑,以规范其健康发展。首先,大学城建设要经过充分论证。建设一个大学城不仅要为一个城市服务,而且是为一个区域甚至全国服务的;其次,大学城规模应严格实行规划用地;三是大学城的核心功能在于教育,尽量淡出企业主导大学城的模式,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广州大学城:学校之间“打成一片”
  不过,也有一些大学城的确做到了“校中有城”。广州大学城就是其中一座。
  已在广州大学城学习生活5年的小段正在为考研做最后冲刺,回忆起复习历程,他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多亏了大学之间没有围墙“打成一片”让教育资源共享,他才能够方便的获取各类所需要的知识。
  “有的时候,我们学校没有的材料我就去隔壁的广州药科大学借;平时没课了还能去中山大学蹭课,交流的机会一多就容易出现交叉领域合作项目。”小段说。
  小段就读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位于广州大学城中,这座大学城始建于2001年,规划之初,专家们着重研究大学城首先是一个“城”的概念,提出大学城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功能区,而是作为新城市的一个部分。
  当时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以及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的选址,3年后,在2004年8月26日,广州大学城迎来第一批正式进驻的学生,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应运而生,而这座小岛的历史,也从这一天开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据当地媒体报道,广州大学城的规划特点为特定功能的简约型新城区,总体布局借鉴了中国古城的方格网结构,有浓郁的东方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民众一直质疑的大学城缺乏产业支撑,近日也将得到解决。
  11月底,佛山市顺德区与广东省教育厅共建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在顺德北部片区正式启动,将依托西延顺德北片区的广州地铁7号线,加快构建一条广佛科技创新走廊,围绕生活区、配套区、创新创业区三大功能板块打造卫星城,3年内吸引万名以上高端人才落户。
  分析人士指出,大学城卫星城的成功打造,既为顺德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为大学城科研项目提供孵化载体和实践基地,实现双收双赢。
  仙林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
  谈及国内大学城的建设样本,不得不提到南京仙林大学城。
  2002年1月,江苏省、南京市提出南京建设“一城三区”和大学向大学城集中建设向新市区集中的战略构想,作出了创办仙林大学城的决策,这也是第一座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大学城。规划之初,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明确要求“以大学城的建设带动新市区的发展”。
  2002年2月,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成立,回忆起刚来到仙林时的场景,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青杰说,“那时候这里算是郊区县,从新街口过来要花一个多小时,转几趟公交车。除了牧场和果园,周边什么都没有。”
  随着管委会的成立,大学城开发速度提了上来。建设以来,仙林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8平方公里增加到47平方公里,住宅、商业、交通等一系列配套都已投入使用。然而,想要发展成为功能完备的新城区,仙林大学城就必须补齐产业缺失的短板。
  2012年,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仙林大学城向仙林科学城转型提升的意见》,其中要求,要在以仙林大学城为核心生活圈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地区的产业发展。
  “搞城建是我们的强项,但要说产学研合作,我们团队里当时没有人懂。”张青杰坦言,面对转型科技城的目标,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的全体人员集体去了北京中关村、上海杨浦区以及杭州、苏州、常州等城市学习经验。
  据介绍,发展至今,入驻仙林大学城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00家,每个园区都有可免费使用的孵化器和创业苗圃,为大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
  不过,张青杰也指出,在各自专业领域实现的产学研融合从人才引导到众创氛围都还没有成气候。“如果有一个平台既可以了解高校里的哪些研究项目可以转化为技术和产品,同时也了解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维系科技城运转的链条就打通了。理想状况下,这有点像是硅谷的模式。”张青杰说。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