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graph]12专家“把脉问诊”广州发展
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座谈会。 记者徐海星摄
“应该探索在南沙设置‘飞地’,作为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广州应该大力发展东山片区健康医疗中心”,“改革是广州发展最大的红利”……昨天的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座谈会上,12位专家坦率直言,从改革创新、强化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医疗产业等多个方面,对广州进行了“把脉问诊”。
记者徐海星
丁力:率先改革大胆创新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广州转型升级需要改革,而且广州有条件率先改革,应该靠改革带来的制度优势吸引全国的资源优势,同时依托产业基础,比如汽车,大胆创新。现在广州创新的核心之一,就是抓好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目前的创新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同时,广州应该充分利用与港澳的特殊关系, 探索新的合作机制。
王珺:积极培育新型产业
广东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一个城市的兴衰和其产业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从国外城市看,纽约产业结构不重,所以能可持续发展;伦敦持续发展,较曼彻斯特、伯明翰更有优势,也是产业结构的不同。同样是以汽车为支柱产业,但广州不会出现底特律那种现象,一是广州汽车规模没有那么大,二是还有发展空间,三是汽车创新还有周期。但这是一个警示,广州应该积极培育新型产业,结合广州定位,抓住时代的机遇,全面利用高端人力资源、专业化平台,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服务。
刘少波:强化区域金融中心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总体而言,广州仍然是区域金融中心,尽管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讨论广州金融发展,最重要的目的是围绕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如何进行强化、提升。一是应该着力构建区域、全国性的交易平台。二是要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模式,积极探索发展影子银行体系。三是着力打造若干个金融控股集团,推动金融创新。四是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金融。五是打造区域性、全国性的财富管理中心。
李江涛:将优势项目高端化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客观地说,广州目前的辐射、带动能力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有所弱化,广州的品牌建设,应该列上议事日程。到了工业化、信息化成熟阶段,广州应该将优势项目高端化,尤其是要进一步提升商贸中心的地位,提升国际化水平。
陈鸿宇:注重三个地带
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要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做出三大努力,注意三个地带(绿色地带指的是农业、棕色地带指老城区、灰色地带指城乡结合部)。一是努力保护绿色地带;二是努力活化棕色地带,盘活老城区,有序引导人口向新城区转移,使新城和旧城有同样的活力;三是努力经营灰色地带,迅速改善二元结构。
党志:用好环境吸引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目前国内城市的发展机遇都差不多,最大的优势其实还是人才。一个城市要创建良好的社会自然环境,吸引人才来为广州的发展服务。
广州应该如何创建良好的社会自然环境?一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二是美好的生态环境,多一些自然的生态环境。三是公平的发展机遇,建立公正法制的环境。
谢俊贵:建中央知识经济中心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广州除了建设CBD外,还应该建设CKD,即中央知识经济中心。大学城就具有这样的条件,广州应该把大学城建设成为广州的“海淀”。目前大学城尚未形成知识产业链,人气不够。是否可以将一桥之隔的小洲村等地也纳入大学城整体规划,发展文化中心,同时禁止大学城新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人才公寓。建立高端教育产业。尽快建立国家中高级创新基地。
彭湃:抓住三大战略平台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广州应该谋求做世界级城市群的龙头,长远看广州能拼的是体制和机制上的优势,改革的软实力。
在建设世界城市群上,广州应该抓住三大战略平台建设不放松。一是南沙新区,获取更多的优惠措施,并配套相关举措。二是中新知识城。三是国际金融城,这是广州目前的短板,必须补上。
黄宁生:广州缺大科学装置
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
广州应该重视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北京、上海都有重要的大科学装置,比如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广州应该提升布局大科学装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在科技领域,最短缺的就是大科学装置。
郭巍青:重建广州先发优势
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广州是改革开放最早、最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到今天,广州应该重建先发优势,做出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发展广州的循环经济,包括城市矿产的利用、开发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增强城市辐射力;二是要更加重视、投入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三是做好慈善、公益事业,用更多的资源改善环境、鼓励年轻人创业,使社会健康发展。
李鲁云:用好南沙这个引擎
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广州应该立足于珠三角规划纲要赋予广州的梦想来规划建设。广州要扩大经济总量,不能单靠投资,要再造新优势。一是打造未来发展新的增长引擎,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用好南沙这个引擎,再造一个新广州。应该举全市、全省之力对南沙进行打造,辐射带动珠三角的发展, 二是推动城市扩能提质,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扩大城市服务功能、产业功能。
申曙光:建设健康医疗中心
中大岭南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发展,政治三十年,经济三十年,民生三十年,现在应该到了大力发展民生的时候,而健康医疗产业在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满足人们最重要的基本需求。广州医疗技术在全国领先,医药产业比较强大,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天然优势,应该规划、建设好广州健康医疗中心,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