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实用的宝藏网站 - 广州大学城网点亮大学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虎妈和狼爸为什么会流行?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4089 | 回复: 0

八日水
发表于: 2015-5-31 23: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剧《虎妈猫爸》播到一大半的时候,董洁扮演的小三唐琳,令人恨之入骨。一些受众忧心忡忡于唐琳对毕胜男的威胁,我的一位朋友笑答:不要低估我们的电视剧的“思想水平”,小三绝无可能篡位成功。随后我补充了一句:依照国产电视剧的流行路数,结局必然是大团圆,所以不用担心丈夫与妻子、婆婆与媳妇、母亲与女儿之间的纷争如何激烈,情感如何破裂。
  大团圆的结局,不仅体现于亲情与人际关系的弥合,还表现为两种教育理念相互让步。第一种,以虎妈毕胜男为代表,当然毕胜男并非一直都是虎妈,在剧情的深化之下,她身上的虎威渐渐褪色,所以这种教育理念,最佳代言人当是毕胜男的父亲毕大千,以及她的搭档杜峰,前者可谓“虎爸”,后者可谓“狼爸”,他们信守与推行的教育模式,我称之为“虎狼教育”。第二种,以从美国归来的教育专家唐琳为代表,剧中,这叫“快乐教育”,我则愿意称之为“自由教育”。
  《虎妈猫爸》结尾,拥有数十年教龄的资深教师毕大千,痛苦反思毕家的独门绝学“必胜诀”,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害苦了女儿和儿子,还搭上了一个外孙女;杜峰则在毕胜男的引导之下,开始给儿子杜一诺松绑,虎狼教育虽未彻底宣告失败,至少有所反省、妥协。那么,唐琳是胜利者吗?她的形象显然拖累了她的教育观之传播,到头来,她和毕胜男只能借助毕大千“必胜诀”的魅力,把学生家长诓到农业基地,让他们见识与体验快乐教育,甚至,直到电视剧落幕,快乐教育的未来依然悬而未决,它的命运,可能会更好,可能会更坏。
  影像比现实温情,故事比事实美丽,这是吾国的常例,所以我对大团圆的结局并无一分非议。况且,《虎妈猫爸》与现实的歧异,仅仅在于结尾。许多剧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皆有更生动的对应。
  譬如虎妈和狼爸,譬如虎狼教育。
  前些年,有一位虎妈,名叫蔡美儿,任教于耶鲁大学法学院。看看人家的名字,比毕胜男温柔娴淑多了,不过她才是名副其实的虎妈。她为两个女儿制定了十大戒律,如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她们任何一门成绩低于“A”等。女儿7岁那年,因为一首钢琴曲没有弹好,被迫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还不许喝水或上厕所。她毫不讳言,会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高压手段。
  从结果来看,她是成功者。两个女儿保持了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长女索菲娅18个月能认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14岁便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幼女露露练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还有一位狼爸,名叫萧百佑,此名极具契丹遗风。其人的身份是香港商人,他的教育方式,比虎妈还要严酷。相比虎妈式的管制,他多了一大法宝:打。所谓“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在藤条和鸡毛掸子的教育之下,他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有人质疑,萧家这三个孩子考入北大,与其说归功于棍棒教育,不如归功于萧百佑所制定的高考策略:在内地接受教育,却凭借香港户口,参加难度偏低的“港澳台全国联考”)。
  虎妈和狼爸的成功,备受争议:第一,世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如进北大读书,一些人视之为成功,一些人却不以为然;第二,虎妈和狼爸的成功,并不能推导虎狼教育的成功,这一教育理念,培养了蔡家女与萧家男,却也造就了多少废材呢,电视剧中,毕大千的“必胜诀”硬生生教出了一个儿童抑郁症,这二者的概率,毋宁以后者为大,就我所见,一百个虎妈和狼爸,能出一例蔡美儿和萧百佑,已是奇迹。
  可惜,争议声中,一众家长依然对虎狼教育趋之若鹜,对“必胜诀”狂热追逐,丝毫不顾毕大千的自我否定。难道他们不知这种教育方式的毒害吗?难道他们一点都不恐惧儿童抑郁症吗?难道他们不懂心疼自己的孩子吗?
  虎妈和狼爸的流行,正有其现实根源。先说个案。蔡美儿为什么要当虎妈呢?在美国,亚裔移民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第一代、二代移民的余荫之下,第三代移民往往死于安乐。蔡美儿是移民二代,为了打破魔咒,故对女儿严加管教。萧百佑的教育理念,则属遗传,在母亲的棍棒之下,他被打成了一个好学生、大孝子,推己及人,当年母亲怎样打他,他便怎样打自己的孩子。
  电视剧中的毕大千,毋宁更具代表性。他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儿女和学生进行虎狼教育?因为他们出自小地方,不是红二代、官二代、富二代,若将人生比作一场竞赛,他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必须吃苦,而且得加倍吃苦,才可能与那些“二代”齐头并进,或者不至落后太多。毕大千们不是不晓得虎狼教育的荼毒,正如不是不晓得快乐教育的美妙,不过他们会反问:我也想让孩子快乐,只是我们拥有快乐的资本吗?
  “虎狼教育”流行的原因,以及它的病根,皆系于此。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的问题显而易见:不是对人性的规范,而是对人性的摧残。但凡有头脑、有良知的教育者,都不会视其为常态,充其量作为一种特技。然而,它却在现实之中遍地开花,风靡一时,原因不止在其本身的荒谬,更在现实的荒谬:这个社会的各种差距、矛盾、不公,为虎狼教育提供了黑色的土壤;另一面,虎狼教育的结果,未必能抚平社会的断裂,虎妈和狼爸的战利品,或者是新一代虎妈和狼爸,或者是陷入焦虑、抑郁的沉默羔羊,无论哪一种,都与一个正常社会所预期的公民形象渐行渐远。
  我是自由教育最忠诚的拥趸、虎狼教育最坚定的敌人。但是,我却不愿去苛责那些虎妈和狼爸:他们牺牲了自家的孩子,固然可恶,却也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未免可哀。在我看来,罪魁祸首还是这个社会的诸多不公之处,它不是在抹平,而是在深化贫富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缓解,而是在加剧权贵与普罗之间的矛盾……弱肉强食的生存逻辑,使人人欲为虎狼。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