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实用的宝藏网站 - 广州大学城网点亮大学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相比中国大妈,大爷为何没有存在感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2784 | 回复: 1

八日水
发表于: 2015-5-20 23: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男人的情况是:小时候被宠,到了中青年人成为被婆媳争夺的对象,到了老年则被忽略。这是从外面看。对他们自己来说,实际上一直在躲避强大的家庭压力。小时候,给他施加压力、想跟他黏在一起的是妈妈,他拒绝不了。青年的时候,必须进入社会,同时承受的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很大,想要逃避。转向外面,既是职责所在,也是一种逃避。
一个男人如果在外面可以证明自己、有自己的事业,那么他们就会更多在外面活动。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的宅男,他们老了之后,对外部世界失去了兴趣,对家庭也没有兴趣,他们退回来的方式只能是看报纸、玩电脑、玩手机,或者炒股,活在一个单调的世界。玩摄影、玩鸟也是男人居多。
很多时候,他们不是能量弱,而只是逃走了。虽然说中国社会是重男轻女的,但是用哲学术语来说,中国男性其实一直处在一个“他者”的位置。中青年的时候,他们是所谓的家庭支柱,老了之后,也可能找不到自己。小时候,是满足妈妈的情感载体,妈妈的情绪化发泄在儿子身上,或者妈妈在儿子身上找到存在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说,母子关系是中国家庭最严重的一个事情,是所有关系的核心。
可能很多女性会受不了这个观点,中国的成年女性真的处在一种外显的婴儿状态。她们觉得丈夫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她们的情绪,这样一来,中青年男性仍然不能在关系中做自己。小时候要围着妈妈的情绪转,成年之后要围着老婆的情绪转。这时候男人就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逃离,并不仅仅是一种弱,而是他逃走了。
中国家庭多是女性在家里肆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男性要承担女性的情绪。这形成了一种诡异的现象:中国社会的主体似乎是男人,但是在家庭中,女性的情绪占一种强烈的主导地位,不仅是现在,从古代就是如此。
这是一种现象,中国老男人最后就消失了。

男性可以在社会体系中串联,在权力体系中串联,而女性在家庭的体系中用情感串联。在年老之后,虽说整个中国的社会资源还是向老男人靠的,但这只是针对掌握权力的阶层。对于一般的中国男性,阶层较低者,老了就是老了,也不再依附在权力体系里,对此兴趣也不大了。当他不再靠逻辑和权力构建一个系统,他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只要家庭成为女性情绪占主导的状况,女性情绪很激烈,而且很自恋,大家都围着她转,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男性会消失。我看过一本美国的书,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家庭,男人在家里是温和的,女人是歇斯底里的,孩子会觉得妈妈真烦。结果等妈妈去世之后,惊讶地发现他们和那个温和的爸爸其实很缺乏情感链接。
无论对男人女人来说,学会情绪的表达都很重要。如果女人不再在关系中做个小孩,想怎么着怎么着,如果男人也能真实地表达情绪,事情就会不同。如果男人不仅能真实表达情绪,甚至能主动表达爱,事情就会非常不一样。
如果男人觉得自己赚钱了,在家庭中就应该有地位,是一种非常单线条的思维。在家庭中发挥作用的还是情感和链接,如果没有情感和链接,即使你赚钱了,仍然可能是一个缺席的父亲。现在缺席,老了被忽视,太平常了。
中国家庭有一种标配,就是——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和一个缺席的父亲。
男人老了之后,再去构建社会权力体系已经不现实了。而且像前面说的,阶层较低的男人,老了之后对权力体系也缺乏兴趣,只想图个清静。所以很多这样的例子,《百年孤独》中的奥雷良诺上校老了之后,就一直在制作小金鱼。很多男人在老了之后去修表,只做一门技术,除了这件事之外什么事都不干了。夸张的例子是,有的男人把一个东西做好后,拆毁它,再做。男人通常更容易找一个事情获得平静,女人更需要在关系中构建情感。
有的中国男人会去追求一种“孤独成圣”,这是一种很美好的说法,但确实很孤独。年轻的时候生命能量很旺盛,性能量、荷尔蒙都是向外扩散的,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荷尔蒙变少,情感越来越重,但情感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得到回应都会很困难。

中国大爷晚年都越来越沉默。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老男人很情绪化,又会变得非常可怕。中国典型的情绪化老太太是要大家围着她转,但是有一点,这样的老太太还是可以沟通的;如果是一个老男人情绪化,则会处在一种极度偏执的状态,大家都必须按照他头脑里设想的去做。
这点很有意思。如果有情感,那更好,如果没有情感,一个安静的老男人胜过一个歇斯底里的老男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2529116861
发表于: 2015-5-25 14: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这种感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