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实用的宝藏网站 - 广州大学城网点亮大学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千万天桥”遭质疑,建委应该吱个声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3093 | 回复: 3

笑得不勉强
发表于: 2012-5-30 09: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要投4.47亿新建20座人行天桥等工程,尤其是其中16座耗资上千万、最贵一座高达2800多万,引发媒体与公众的质疑。然而,从消息5月23日曝光至今已一周,任由媒体追问,负责安排计划的建委却始终不吱声,其“沉默”的态度不仅令人费解,而且更添疑窦。
归纳起来,舆论与公众的质疑主要集中在项目计划如何出炉与造价是否过高两方面。这样的质疑再正常不过。一方面,天桥、人行隧道、BRT人行天桥加装雨棚等作为市政工程,项目决策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必要,公众当然有知情权、讨论权。另一方面,造价核算的依据是什么,是高是低,财政支出有没有经过人大审议,也有必要向公众交代。
尤其是造价问题。最明显的是,2009年6月大学城建造一座1800多万元的天桥创“近年之最”,令人瞠目结舌。而还不到三年时间,又将冒出造价较之高出上千万的天桥来,怎能不让人生疑?当然,天桥的规模、结构可能不同而致造价有异,绝大多数公众不是专业人士也只是觉得蹊跷而发问。如果政府部门是有底气的,为何又不吭一声?难道是“心虚”不成?
同样令人不解的是,虽然相关说法称整个计划因为存在拆迁或利益协调问题,目前“仍属于城建部门内部安排”,但事实上部分天桥已进入“计划实施”阶段。按照以往不少市政工程想干就干的做法正常推测,如果不是相关信息无意中透露,而且广州不乏“挑剔”的市民,“天价”天桥“计划”变成现实不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还不能不指出的是,今年前4个月,广州财收增幅全省倒数第一。收入“缩水”,政府“哭穷”,民生投入捉襟见肘,但几个亿的工程却大有政府部门说上就上的态势。按财政局的说法,财政“节流”有三招:资金分配要PK、拟聘12名“监督员”、找第三方评价资金绩效。就说“评价资金绩效”,发达国家遵循的做法是一个项目要不要上马,首先充分尊重民意,再讨论资金是否运用得当。广州在财政“节流”方面为什么连皮毛也学不到?
归根结底,虽然“天价”天桥等成批市政工程尚未破土动工,但对于要不要上马、造价高低等舆论与公众质疑,负责项目安排的建委没有回避的理由。置之不理,就是对民意的不尊重,决策程序上已经涉嫌刚愎自用。而且,还涉及违反信息公开的规定。
事实上,市政工程决策漠视听取民意程序、政府信息公开不主动或遮遮掩掩、市民申请公开步履艰难等问题,在广州早已不鲜见。最著名的例子是“拇指妹”区佳阳申请公开“光亮工程可行性报告”,被建委等几个政府部门之间“踢皮球”,踢来踢去踢了200多天。最后所谓“公开”,也设置了诸如“不准复印”等多个限制,成为公民依法申请信息公开难的“经典”。公众不愿见到“天价”天桥又一次创造新的“经典”。
无论“天价”天桥是还在襁褓之中,还是已经箭在弦上,要打消舆论与公众对于工程计划来龙去脉的疑惑与质问,只能是建委作出诚恳回应与信息充分公开,而且必须对工程计划的出台程序进行检讨。该听取民意则听取民意,造价的细节拿到“阳光”来晒,而不是遮遮掩掩。
陈建华市长一再强调要打造“阳光政府”,推动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已经做到“楼上常务会、楼下发布会”,市民倍添信心。请问:建委还有什么理由将舆论与市民对“天价”天桥的质疑不当一回事?公共财政投入的市政工程计划还有什么理由不公开?
跳转到指定楼层
笑得不勉强
发表于: 2012-5-30 09: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了~
风玲子
发表于: 2012-5-30 1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豆腐渣工程的啊
学生哥
发表于: 2012-5-31 01: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多几个,GDP就上去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