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社会新闻时事] 大学城出行难:20万学子陷“交通孤岛”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10248 | 回复: 4

wind
发表于: 2012-1-14 10: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都讯 大学城距离广州市区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从地图上看,不到15公里,直线交通距离在20公里左右。可是大学城学子和广州市民的“心理距离”,却是超过1小时的折腾旅程。正是这个“一小时之外”的交通情况,引起不少代表委员,在本次广州两会期间关注大学城的“交通孤岛”问题。

    20万学子陷“交通孤岛”

    市政协委员、广州大学教授张季超在小组讨论中数度提及大学城的交通问题,他认为,大学城现在虽然有地铁四号线和南沙港快线两条快速进出通道,但实际情况是,大学城两个地铁站分别位于大学城南北两端,辐射学校范围有限。而大学城“学生住校,教师走教”的人口居住模式,使得唯一的快速路出入口,在上下班时段经常塞车,甚至造成教学事故。这两种方式,均是“快速但不便捷”,且快速路基本未考虑学生和普通市民进出的需求。

    除了这两种方式以外,进入大学城还有两条道路,也是大学城公交目前主要行驶的两条线。一是经过小洲便桥进入大学城外环路北亭广场路段,由于需要经过仑头、小洲等人口密集区,这条路耗时基本都在1小时以上。另一条路是经科韵路进入生物岛隧道,然后抵达中环路大学城商业北区路段。从去年以来,生物岛隧道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单边通行,中间只有一个生物岛出口,一旦发生拥堵事件,疏导难度极大,经这条路进入大学城,也要45分钟以上。这两种方式,会稍微“亲民”,但时间成本太高。

    正是这样的交通情况,致使大学城几乎陷入“孤岛”的境地,可选的路很多,但进出都很麻烦。市人大代表王可炜说大学城交通的这种情况,在国际上称“一小时效应”:即市民出行到达目的地所花的时间,其心理承受极限大体是一小时。大学城“交通难”显现的正是广州市交通配套建设背离“一小时效应”规律的大问题。

    而据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出入可选途径本身不多的情况下,大学城还普遍存在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公交车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学生和市民出入的最便捷途径,仅有选择地铁一途。由于地铁口的交通接驳目前也不尽完善,一到周末,南北两处地铁出口周边,都是大片的单车和等待载客的摩托。而晚上地铁停运后,大学城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岛”。

    科学中心:孤岛中的孤岛

    如果说大学城的20万学子,还可以选择周末不出行,甚至一学期内都可以待在大学城学习生活的话,对于大学城唯一的面向公众的大型公共设施———广东科学中心而言,这样的交通情况简直就是“灾难”。作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科技场馆之一,仅2011年,科学中心接待观众人次已接近300万。而在观众的投诉反馈意见中,首当其冲的即是交通问题,超过80%的人对此表示不满。

    位于大学城最西端的广东科学中心,距离前述的四个进出大学城的出入口均相对遥远,堪称“孤岛中的孤岛”。比如距离最近的地铁站大学城北达5公里,仅有一趟发车间隔在20分钟左右、且需绕行多所高校的383路公交接驳。不少前往科学中心的市民,出地铁口后,只好选择违法运营的摩托车。“实际上,现在进出科学中心唯一便捷的方式就是自驾车,而不少车主还因为大学城的几条环线公路绕得晕头转向”,王可炜说。

    按照当初广东省投入19亿元将科学中心建成“广东远景现代化主题公园”时的规划,科学中心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大学城交通最为便捷的区域。两条重要的交通线路均会经过科学中心,一是当时正在规划的地铁七号线设有科学中心站,二是往洛溪方向,将建设过江隧道。但科学中心建成开放后,七号线科学中心站悄然移到了一河之隔的新造,而过江隧道,至今未见有动工的迹象。

    受此影响,不仅是市民前往科学中心要么自驾车,要么至少换乘一次才能抵达,而且还造成大学城东西方向交通困局,从广州大学到中山大学,骑单车可能15分钟就能抵达,而坐公交车可能耗时45分钟。更为滑稽的是大学城虽然属于番禺管辖,但去番禺却是最难的。比如隔江相望的南浦岛和洛溪岛,如果住在洛溪的番禺市民想去科学中心参观,要么开车到南村上南沙港快线;要么就得坐地铁2号线到火车站换乘5号线,再到车陂南换乘4号线,然后才在大学城北换乘383路公交。“就算游泳也早到了”,住在丽江花园的市民小何说。

    ■体验

    “削魂”的出行

    昨日,南都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从工作单位出发,坐地铁5号线,从五羊邨站到车陂南站,用时15分钟,换乘地铁4号线到大学城北站,用时13分钟,下车后步行至综合商业北区,换乘383路公交车,等车加步行,用时10分钟,最后到达广东省科学中心,用时15分钟,整个过程用时约53分钟,总共花费为地铁5元+公交2元,一共7元钱。

    据华南理工大学的范同学介绍,平时她基本上不进市区,“因为出去一趟起码要1个多小时,来回车费最省也要13块钱左右,这还是在有车坐的情况下。”广东省科学中心的工作人员羊先生告诉记者,“到了晚上10点多,地铁、公交停止运行,整个大学城就是一座孤岛,里面的人出不去,打车也打不到。”

    进城很麻烦,不少学生选择了在大学城里的北亭广场或者广大商业中心消费、逛街,即使是这样,也极度不方便。记者从广东省科学中心出发(对面就是广州大学),开车至北亭广场,用时大约4分钟,但是在坐公交车的情况下,必须转车一次,而加上等车、步行的时间,记者实际用时约30分钟,是自驾车的7倍多。据383路公交车司机王师傅介绍,这是因为公交车不得不绕路。

    从科学中心去商业中心如此不便,那么去到大学城里面的大学会不会好一些呢?记者昨日从科学中心出发,转车一次,等车20分钟左右,到达华南理工大学,用时约65分钟,而开车的话,约10分钟就能搞定。而华南理工大学的杨同学介绍,等20分钟是经常的事,如果是等大学城1到4号专线的话,则更加需要运气。据不少学生反映,等专线常常要等半个小时,“而且它们经常要来一起来,不来的话就得一直等着。”

    ■声音

    应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高度解决科学中心交通配套问题

    “一边是广州市科普场馆数量,不及北京、上海的1/7,仅10家;一边是广东科学中心这样目前亚洲最大的科普场馆,因为远离市区、交通配套跟不上的原因,无法更加充分地利用”,昨日,广州市人大 代 表 、亚 太 科 学 中 心 协 会(A SPA C)总议员王可炜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科学中心发挥更大的公众教育作用,“应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高度解决科学中心交通配套问题”。


    王可炜说,与科学中心因为交通配套跟不上,场馆不能达到最大公众效益相对应的,是广州市科普投入和市民科学素养。而广州市现在已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和加快构建均等化、优质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的目标,城市定位上,更是要成为“创新型”城市。王可炜说,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显然不能仅仅靠在少数关键领域的核心人物做出突出贡献,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也是构成创新型城市的一部分,而“提高全社会科学素养,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也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给出更多的说法。王可炜建议,广州市应该新建“一批由市政统筹建设,有特色、针对性强的中小型专题科技类博物馆”,以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完善现有场馆的设施配套,比如改善科学中心交通“死角”的现状,令其发挥更大的社会功效。

    ■提案建议

    如何改善大学城交通问题

    方案一:调整目前地铁七号线的走向,恢复原路线规划,在科学中心设置地铁站。

    方案二:如无法改变地铁七号线的走向,建议专门增设科学中心七号线支线。

        方案三:在现有地铁四号线的基础上,增设绕经科学中心的站点,即大学城北站-科学中心-大学城南站。

    方案四:修改方案三的支线,采用高架轻轨,沿着绿道而行,这样既解决了科学中心和广州大学交通问题,又推广了大学城、绿道、湿地公园和沿江风景,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带动广州旅游业发展。

    统筹:南都记者 谭万能

    采写:南都记者 谭万能 石静莹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人到中年
发表于: 2012-1-14 13: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待改善啊
落花浓情
发表于: 2012-2-8 23: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共汽车啊,地铁,还可以啦.
dayong0906
发表于: 2012-2-11 09: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我顶 看帖我必回 yk91.cn
yangjinjun06
发表于: 2012-2-11 17: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吧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