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 首页 指南 查看内容

推荐阅读

广州大学城简介

放大 缩小
简介:广州大学城定位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作为华南地区人才“宝库”和创新源头,集聚了12所知名高校、20多万师生,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 ...
       广州大学城定位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作为华南地区人才“宝库”和创新源头,集聚了12所知名高校、20多万师生,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番禺区北部),一期选址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面积17.9平方公里,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接长洲岛,与琶洲岛、瀛洲生态公园隔江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 ,距市桥约13公里 ,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南拓”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是广州市的“智核”和广州国际创新城的核心区,一期进驻共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12所高校(其中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在大学城南岸于20149月进驻),另设有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广州国家IC产业化基地等3大产业园区,广州超级计算机中心等重点科研机构,广东科学中心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广州市档案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岭南印象园等文化场所,以及贝岗村、南亭村、北亭村和穗石村4个保留村。


       小谷围岛分为外、中、内三环。外环与中环之间是各高校教学区和商业区,中环和内环之间是生活区,内环内是中心湖。贯彻“资源共享、生态优先、校际交流”的原则,广州大学城总体布局呈轴线发展加组团放射结构,轴线上布置综合发展区、信息与体育共享区、文化会展共享区,10个高校分置周边,实现了城市公共资源、体育设施、商业服务和交通网络的高度共享和充分利用。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特色营造”的原则,广州大学城共保留了11处原始生态林,规划建造了8个生态公园和3个临江湿地公园,绿地率达55%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2004年9月1日一期十所高校正式进驻省、市、区高度重视发挥广州大学城科教资源集中的全省智核优势,与大学城各高校强化产学研合作和校地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大学城由“科教之城”向“创新创业创造之城”转变,取得显著成效。201210月,广州大学城于被科技部授牌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 20149广州大学城二期暨南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进驻。201611月,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20179月,又被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是重点建设和打造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目前,广州大学城已经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其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已经吸引思科(广州)智慧城、华工国际校区等一大批高端项目落户大学城南岸地区。随着地铁7号线及其西沿线开通,广州大学城对佛山顺德、南海等地的辐射作用更为直接,佛山市顺德区已经提出将其北滘镇、陈村镇等北部片区打造成为“广州大学城卫星城”。

广州大学城二期位于小谷围岛南岸,面积25.3平方公里。与大学城一期、广州国际生物岛在内合共73平方公里,将打造为集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科教合作基地、国际科技孵化基地、国际一流人才培养特区、广州新经济增长极和广州科教新城于一体的市一级战略发展平台——“广州国际创新城”。

●大学城现状

  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总人口达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
目前广州大学城内现有12所高校,总人口约23.3万人,其中,高校教职工约2万人、大学生约18万人、村民约1.4万人、来穗人员约1.9万人

●景点场馆概况:
       广州大学城除了是学习的天堂,也是游玩的胜地,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四面环珠江,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与会展中心所在的琶洲岛隔江相望,具有天然的相对独立性。小谷围岛地貌为低丘陵冲积平原,岛上风景如画,文物古迹众多。该岛以前长期没有路桥与广州市区相连,必须通过轮渡才能到达。也正是如此,成全了小谷围岛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民风淳朴、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广东科学中心座落于广州大学城,是广东省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大型综合性科普场馆。广东科学中心具有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国际学术交流和 科普旅游 四大功能,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被授予世界“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称号,是我国绿色建筑代表工程,广东省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广州市的城市名片。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整体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正面像一只灵动的“科学发现之眼”,侧面像一支整装待发的“舰队”,俯瞰酷似一朵盛开的“木棉花”,是我国“绿色建筑”代表工程,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广东科学中心2F层有八大主题展馆,分别是'人与健康'、'飞天之梦'、'儿童天地'、'交通世界'、'数码世界'、'绿色家园'、'感知与思维'和'实验与发现'。广东科学中心有4座科技影院分别是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两个开放实验室和一个2500平方米的'数字家庭体验馆',此外还有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临时展区,用于随时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广东科学中心的展项超过400个。广东科学中心入口处的露天广场,能看到两个不停摇摆的巨大手臂,正欢快地迎接游客的到来。这两只大型旋转臂分别建在相邻的两座塔上,每只手臂一头'抓'着一个LED显示屏,另一头'抓'着一个平衡物。它们的运动轨迹其实是一个'无穷大'的符号,就像一个躺着的数字'8'。在这两只神奇的大手臂中还蕴含着一个有趣的'秘密',当两条旋转臂上的圆盘相互交叉时,它们上面的LED显示屏图像就会发生'转化'。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位于广州大学城华师一路,南汉二陵是指五代十国之一南汉国烈宗刘隐的德陵和高祖刘岩的康陵,于2003-2004年发掘,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汉二陵是五代十国考古的重大发现,是五代南汉国的标志性史迹,是广州重要的文化遗产。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位于大学城中心湖西侧,是广州市文化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分为公共区和文学院部分、雕塑院部分以及画院部分。20153月首批进驻了广州雕塑院、广州画院、广州文研院以及广州话剧艺术中心4家文化艺术创作单位,成为整合全市文学艺术、美术、雕塑创作研究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管理科学的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基地,是广州市的又一标志性文化设施,为广州与各地艺术家们的学术交流和创作提供极大方便,也将提高广州城市文化品位。

  岭南印象园总占地面积300亩,是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住宿,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以岭南建筑完整、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

  广州大学城中心湖公园位于小谷围岛中央部位,占地总面积约350亩,其中水体面积约100亩。水域向东以河道的方式穿过大学城轮滑中心、华工和广中医广药与珠江相连。中心湖东面是大学城轮滑中心,南面是广工生活区和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北面是大学城中心体育馆。作为大学城众多湖泊当中最大的一个,中心湖公园是许多师生的向往之处,每到节假日,天色晴朗的时候,湖边总是聚集了大量的游人。湖的东岸,有一个古代宗祠—郭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初期,洪武年间,现已逾600年历史。

  广州大学城中心体育场位于广州大学城中心湖公园北部,占地面积约26.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包括1个拥有4万座位的主体育场和1个田径训练副场,规模仅次于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是广州第三大体育场。中心体育场自2007年建成以来,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2014年巴西世界杯预赛、中超足球联赛、世界女子七人制橄榄球赛,在亚运会期间,承担了足球和橄榄球的赛事。

  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2010年亚运会比赛场地之一,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承担设计,主要包括自行车馆、轮滑场、极限运动中心区等。该中心的设计充分结合了举办项目的特点,采用蕴含极限运动之极、共享之核、速度/力量/技巧之旋、风尚潮流之风的“极、核、旋、风”理念。自行车轮滑馆内建设了一条宽75m,长250m的国际标准自行车赛道,内场可按需变换功能,包括自行车比赛热身和裁判区,轮滑场地赛跑道及花样轮滑场地。


  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展示厅位于大学城档案馆路和广美路交界,总占地面积约7385平方米,共设有展示厅、会议厅、接待厅3个主要功能区块。展示厅内设有大型多媒体沙盘,用计算机技术生成逼真的三维图像模型,通过影片内容或光影效果编排,结合灯光、音效及配音讲解,生动直观地进行展示。该展馆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未来宏伟蓝图、宣传城市美好形象的重要阵地,是对外宣传广州国际创新城的重要载体以及介绍广州国际创新城发展全貌的重要平台。


  广州国家档案馆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档案馆路33号,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以“现代档案盒”为理念设计而成,建筑俊美,园内小桥流水、绿化率高,风景如画。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广州大学城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区内,是集中医药文物、药材标本的收藏、陈列和研究于一体的高校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科技类博物馆。由药物标本中心、药圃、医史馆三个部分组成。馆舍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附属室外药用植物园区面积达5.5万平方米。是综合类中医药学专题国家二级博物馆。目前,已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30余项基地称号

  贝岗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大学城西北角,在中山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交界地带的外环路以外,在中山大学的对面,东边与黄埔区长洲岛深井村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江沥海河涌,北边隔着宽阔的官洲水道与海珠区仑头村相望。公园占地约38.4公顷,这里绿意盎然,水道湾湾,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中,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好闻的青草味。

大学城“四大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陵和康陵,广州市级文保单位明代石人石马墓和清初炮台等“四大古迹”。

 

●大学城交通概况

        快速路方面:目前已有南沙港快速路和新化快速路,分别将大学城与白云国际机场、海珠区、南沙区以及大学城南岸地区连接。

        隧道方面:已建成沟通广州大学城与生物岛的官洲隧道,连接广州大学城与思科(广州)智慧城的金光东隧道已经开工建设。

        地铁方面:已建成广州地铁4号线、7号线,将大学城与广州市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亚运城、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南站、顺德等贯通。(12号线在建,计划开通时间为2023年12月

        公交方面:广州大学城现有27条公交线路,连接广州大学城与广州市区和番禺区。

        上交通方面:新造轮渡、南亭码头轮渡、穗石码头轮渡通过水路到达黄埔与大学城南岸地区。广州水上巴士可以到达深井码头,也可达广州大学城周边。

         共享自行车青桔单车、摩拜单车、哈啰单车。

提醒:
一、全天24小时禁止货车和专项作业车、牵引车进入官洲隧道、广州大学城内的中环东路和中环西路行驶。
二、全天24小时禁止摩托车进入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含小洲便桥、赤堪桥)内道路行驶。


●生活商业中心概况:

购物:广大商业中心、GOGO新天地两大商业聚集区


●大学城4个保留村的概况:

  穗石村位于小谷围街东部,临近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药学院,分为保留村(小谷围岛内)和新村(新造镇谷围新邨内)两个部分,保留村面积558亩,总人口3630人,其中,保留村2202人,谷围新邨1426人。穗石村得名于原村后山岗上一巨石,因其状如瑞兽,此石被视为瑞石,“瑞”“穗”谐音,而有今之“穗石”。穗石开村于北宋末年,已有900余年历史。

  北亭村位于小谷围街西部,临近华南师范大学,分为保留村(小谷围岛内)和新村(新造镇谷围新邨内)两个部分,保留村面积595.5亩,总人口4480人,其中,保留村2150人,谷围新邨2350人。北亭村是广州大学城保留的四条村之一。在广州大学城未修建之前,可以说是自然条件优越,用村民的话来说是“东山、西河、南田、北山”,且南有茶园,北有桑园,中有江抱园。村中河涌迂回,红砂岩石彻筑一河两岸,渭水古桥横跨,行人及此,别有一番情趣。

  南亭村位于小谷围街南部,临近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分为保留村(小谷围岛内)和新村(新造镇谷围新邨内)两个部分,保留村面积361.5,总人口3242人,其中,保留村1932人,谷围新邨1306人。相传南汉王刘隐墓(襄帝陵)、刘龚墓(康陵)都在岛上,并设南北两亭,地处南面的称南亭,后人建村即以其为村名。

  贝岗村位于小谷围街北部,临近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分为保留村(小谷围岛内)和新村(新造镇谷围新邨内)两个部分,保留村面积178.5亩,总人口2843人,其中,保留村785人,谷围新邨2051人。小小的贝岗村,特色小店林立,GOGO新天地更是年轻潮牌的汇聚之地。


-----------------------延伸:---------------------------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

面向未来,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造崭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面向世界,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与岭南本土文化,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的高教环境。

面向现代化,完善城市中央智力区的高教、科研、科技生产、孵化、文化、商务、居住、服务、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综合整体环境。

塑造高品位的艺术景观环境,营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高等教育场所和优异的成长空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一、规划定位

1 、功能定位 ---- 中央智力区( Central Intelligence District )概念的提出
广州大学城的功能是以大学为核心和主体,以有机联系网络(包括开放式办学、校际学术与教学协作、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等等)为基础,包括居住、休闲、生产等多种职能,是学、研、产、住一体化的综合性城市区域。通过其核心功能(高教科研)、基本职能(大学产业集群)、服务及辅助功能以及延伸功能(文化旅游、生态维育等等 …… ),广州大学城完善了一系列大学产业链,形成了与城市中央商务区( CBD )、休闲商务区( RBD )相对应的中央智力区( CID-- Central Intelligence District )。

2 、地区定位
从地区定位来看,广州大学城应综合发展大学的三大功能,成为全国的重要科教节点之一,珠三角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的高级人才培育中心、科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广州地区的科教核心和中央智力区。

3 、形象定位 ---- “绿心、智心、中心”三心合一
广州大学城选址于广州番禺区北端小谷围岛及其南侧珠江对岸扩展地区,该地区位于大广州都会区的中心位置,也处于区域生态结构的“绿心”位置,故此,作为广州中央智力区(CID )的大学城就明确了“绿心、智心、中心”三心合一的形象定位。

二、功能组织
广州的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广州大学城的功能组织如下:
1 、城市资源共享区:
包括:
① 教育研究类: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科技馆、推广教育中心、比较文化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② 大型体育设施类:大型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中心 ……
③ 生活服务类:国际交流酒店、医院、中学、实验表演中心、商业服务设施(如大型商业、书店、餐饮等)、影剧院 ……
④ 行政管理类:行政中心、物业管理 ……
⑤ 综合类:师生联谊、活动中心、大学城入口标志、中央广场、大学城广场 ……
⑥ 城市公共绿化

2 、大学校园区:
由若干大学园区组成,每一大学园区又由若干所性质相似的大学构成,其中每一所大学包括:
① 校际资源共享区:
· 学术资源单元:校级图书馆、会议厅
· 体育运动单元:校级体育场馆(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 公共教育单元:教学主楼、基础科目教育、公共教室等。
· 生活服务单元:餐厅、小型教育超市
② 行政办公区:行政综合大楼
③ 二级学院区:由若干学院教学楼(实验室、研究室、专业阅览室等)构成;
④ 研发孵化区:包括研发用房、实验场地等;
⑤ 生活居住及配套设施区:
教职工居住单元及配套设施:安排 20%—30% 教职工居住;低年级学生居住单元及配套设施:安排 1 年级学生居住;大学招待所 ……

3 、生活居住单元:
大学城内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居住由社会解决,其组成包括:
① 教师居住组团:可根据情况分为专家标准、教授标准、讲师标准、助教标准等;
② 学生居住组团:包括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宿舍及公寓,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标准的居住用房,但可以混合居住
③ 生活配套设施:餐厅、超市、冼衣房、开水房、公共浴室、阅览室、医务室、活动中心、影剧院、书店、理发等各类服务设施;
④ 相应教育配套设施:小学、托儿所等;
⑤ 管理用房:物业管理。
⑥ 活动场地: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等。
⑦ 绿化

4 、国际大学园区
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吸引国际名牌大学在广州大学城设立分校或办事机构,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与各个国际著名大学连接,营造国际氛围,与国际接轨,其组成包括:
① 虚拟国际大学管理中心:包括各个国际著名大学办事机构及国际大学园管理中心等
② 国际教育中心:包括教室、实验室等。
③ 国际教育共享单元:包括图书馆、会议厅、教育展示厅等。
④ 国际学生公寓:提供不同标准的居住用房,满足不同居住档次的要求。

5 、中试生产区
包括中试基地、创业中心、软件基地及配套生活设施等。

三、发展策略
1 、开发推进
① 政府主导与市场化操作方式相结合;
② 设立开发基金(包括通过发行彩票为大学城募集资金)
③ 通过规划等政策引导投资、推进开发

2 、市场开拓
① 重点选择、开拓合适的目标市场
② 多元化的市场开拓手段
· 优惠条件的吸引
· 对外联系与外部开拓
· 形象建设与推广
· 行政干预:包括规划引导与控制
③ 若干建议
· 通过优惠、行政干预等手段,吸引、引导、促进新中大总部或研究生院、新广东工大总部甚至整体、新广州大学整体进驻,形成先锋与龙头,带动大学城发展;
· 通过行政干预、优惠吸引等手段促进部分现有的大学、研究机构(特别是位于老城区、布局分散、用地扩展受限制的)整体或部分向大学城搬迁;
· 通过规划手段,要求今后新设立的大学、研究机构或现有机构的空间扩展在大学城选址;
· 以优惠政策鼓励与吸引私立大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并进入大学城;
· 以各种优惠条件与方式吸引国内外名校、名科研机构进大学城办分校或分支机构。

3 、环境营造
根据目标市场及其需求特征,营造合适的大学发展环境,以保证大学的集聚、发展。包括:
① 物质环境:规划布局,景观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筑
② 社会文化环境
③ 政策环境:体制、政策建设,可考虑建立专门的政策、专门的体制、专门的机构、专门的区域 —— 大学特区。

4 、效益提升
注重大学城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 乘数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如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提供等
② 创新扩散重点是高技术产业发展
③ 空间效应
· 带动城市向南的发展
· 建立全新区域及空间亮点
· 推进知识密集区域的建设


大学城提升计划:

2012年12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广州将争取用10年时间,71个项目提升大学城,将大学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 
文化之城
学术资源实现共享;珠三角国际修学基地全面建成;校际文化艺术活动多姿多彩,大学生环岛马拉松赛、环岛自行车赛和国际高校赛艇对抗赛等成为品牌赛事。
创新之城
科研成果转化成绩斐然,师生创业创新活力全面激发,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广东、广州知识创新创业的新引擎。
生态之城
建成首个无“煤”城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初步形成,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生态,岭南自然水乡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适宜教学创业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之城。

短期目标(2012~2014年8月)
为教职员工和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提升大学城科技人文环境。
中期目标(2014年9月~2016年底)
优化提升大学城教育、商业、生活配套,建成配套教师公寓,完成城中村改造,提升美化绿化水平。 “创新性、国际性、社会性、教育性”的社会服务功能全面拓展。
远期目标(2017~2022年底)

成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环境、拥有世界一流教学建筑群的高校园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基地基本建成。

    相信广州大学城未来将发展得越来越好,在这里我们一起点亮大学生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