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译考试准备的问题,很多朋友问到,我在这里一并作答,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有一本好的《汉英词典》,推荐外研社最新的那本大字典,我当年买的时候好像是99元,这笔投资还是值得的,最好有一本好的《英汉词典》,外研社或者朗文的都不错,而且平时要习惯用。虽然有金山词霸和网络,但是考试的时候是用字典的。
我自己主要准备的是笔译,因为口译我做得多,不是很担心。关键是我做的翻译时政部分比较少,所以主要加强了时政方面。我当时有一份Beijing Weekly,里面有当年的政府白皮书。我看中文部分,然后翻译成英文,然后和标准译文对比。关键要看的,一个是官方的一些固定说法,特别是一些比较虚的动词,例如“规范”“统筹”“凝聚”“反映”“体现” 等。笔译的时候可以查字典,可是口译的时候一定要很快反应这些虚的动词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然后就是熟悉中国各大部委、各级政府官员的名称,例如国家主席、总理、部长、国务院、人大、政协等等。
如果笔记不好,应该准备口译笔记。这主要靠自己练习积累。250字的summary应该
1、不能出现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2、明确体现题目中逻辑顺序,比如:说了几个论点,几个论点各自主要的论据是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3、语句要通顺
4、尽量用原文中的重点词语,例如“integrity”等等
至于具体的口译实务,可以听国家新闻发布会的现场翻译,能做到那个水平基本上能过关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新闻发布会的翻译很好。除了总理和主席的新闻发布会,大部分其他发布会翻译的水平都很一般,因为很多部委原本好的翻译都出来和我们一起做自由职业了。不过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会听新闻发布会的翻译,特别是最近地震,发布会特别多。翻译是学无止境的,听别人翻译的时候,总能听到某个地方觉得别人比自己翻译得好,只有这样才能够进步。
关于翻译培训班,我选择的北京新东方,这是我和搭档们的一致意见是,翻译也是生活工作的逐步磨砺和锻炼。
千万不要以为有了某个翻译证书、上了某个同传班、参加了某个同传培训就有客户找上门了。同传都是在行业中浸淫多年,靠口碑获得稳定客户之后,才转为自由职业的。虽然同传的收入的确很高,但是能够爬到这个金字塔上的人,是兼具了毅力、天赋、知识、能力还有机遇的人。我不同意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就把同传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不找工作,只是一心一意地去考试,这样做得不偿失。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份与翻译有关的工作,实践2-3年以后,确定自己适合翻译并且有这方面的天赋之后,再通过进修向这个方面发展。不然面对昂贵的培训费用,我觉得金钱和时间上都会得不偿失。、考试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绝对不是敲门砖,大家要抱有现实的态度。
现在媒体把同传渲染得神乎其神。同传的确是收入很高,但是其中的辛苦是绝大部分人都体会不到的,职业的枯燥,长时间的奔波和出差,永远是新话题的会议,永远操着各种口音的人和挑剔的客户……这也使得很多同传在做一段时间翻译以后开始转行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