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心得交流] 一个风暴营助教的达沃斯21天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5580 | 回复: 0

头像被屏蔽
李科学
发表于: 2011-1-6 21: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误打误撞的结缘
  冬天的我就听说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会回到大连。作为一个在大连上学的大学生,成为一名学生志愿者,是我最大的期待。但是,我却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被排除在了学生志愿者大门之外:志愿者招募通知明确规定,男性学生志愿者身高172-178cm。我超过了7cm。
  第二天接到电话,我被录用为达沃斯运营翻译。后来才知道,我是大连这六个翻译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在校大学生,属于破格录用。
  别样的听力口语考验
  听力和口语,是我大学中练得最多最苦的技能,CNN,NPR是我每天必听的功课;我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做助教的部门,也是"听力口语部"。一直对自己的听力和口语很有信心。可是上班的第一天开始,我的听力口语就受到了挑战:
  首先,我的老板和同事都是法国人。他们的口音虽不及印度人浓重,但足以给我造成理解障碍。第一天,他们布置给我的任务我只能抓住50%左右,还要经常满脸内疚的说:"Sorry? Can you…"。
  而且我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在做听力考试,老板每天巡场检查和工作会议时提出的所有问题和布置的所有任务都要我一条条的记下来,做成一个叫To Do List的表格。第二天整个场馆所有的工作全要按照这张表格进行,任何的误听漏听都可能造成全组工作无法进行。而且老板布置任务不会像托福听力一样"重点信息重复",甚至没有逻辑,加上他的语速很快,对我的听力笔记也绝对是个考验。
  一开始打击很大,觉得为什么自己苦练的听力会这样不堪一击。后来我发现,问题不只出在我身上,这些法国人有多一半英语还没有我说的好:口音,用词错误(我老板的一个助理分不清empty和full)和语法错误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这绝不是借口,我们广告专业的信条是: "客户永远是对的"。我不能让他们适应我,只能我去适应他们。此时,我深刻理解了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学口译时杨军老师说的:"学英音还是美音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学一些怪里怪气的英语,比如印度英语。"当时我们当成一句玩笑,现在看,简直是至理名言。
  同时,口语方面,因为我在新东方一直努力模仿美音,而办公室里的欧洲人偏重于英音。所以我的口语也时常给他们造成困难。我发现后首先降低语速,刻意减少连读爆破让他们听得更明白。工作一段时间后,令自己惊讶的是,我竟然变成了英音。觉得语言这东西真的很神奇。
  当然最难的挑战,不是来自口音,而是来自设备。早就听说印度考老托福听力是几百人坐在操场上用大喇叭播放。这次我遇到了更令人发指的设备:对讲机!由于会场较大,所有的同事都用对讲机相互联络。
  "对讲机口语"有固定的口语开头模板(和托福很像)。如果我叫我的老板Philippe,我就先要先对着对讲机说"Philippe,for Hans"然后就听到那边说"Yes Hans"我再开始说话。用对讲机的前三天最大的问题是听不见同事叫我,因为他们常用法语交流,我觉得听不懂就走神了,结果到了用英语叫我的时候我也充耳不闻。第一天四次没听到老板叫我,老板怒了;第二天早晨又有两次,老板的助理生气的说:"Hans! I call you for 5 minutes!"。所以我痛下决心,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只要一听到我的名字,马上拿起对讲机回答。这时才明白,学听力,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真的是很重要的基本功。
  另一个挑战就是抗干扰。经常听到参加考试的同学抱怨听力不清楚效果不好等等,如果他们听过"对讲机英语",就会觉得教室里的大喇叭都如iPod一般清晰动人:对讲机刺啦刺啦声的杂音与老板同事的指令混杂在一起,任何的口齿不清、发音不准都会被无限放大。对听力是极大的挑战,对口语清晰度也是很高的要求。
  二十一天下来,一方面庆幸我曾经痴狂的练习听力口语基本功,有一种"战前多留汗,战场少流血"的感觉;另一方面我对于听力口语的领悟,又达到了新的层次,打消了所有骄傲自满情绪,发现自己"万里长征,鞋还没有穿上"。
  关于"爱国"标准问题的思考
  由于在我大二曾经休学半年,大部分时间呆在新东方,前半段做学生学习,后半段做助教工作。一方面,休学北漂这一段对于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着很深的影响。新东方那种开放自由的精神融入了我的血液;另一方面,休学,北漂,工作,让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同龄大学生中,算是有些阅历的。但是这次工作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其中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遭到了"中方"的敌视,自己竟然成了"叛徒"。
  第一天刚上岗时候,受老板Philippe指派,检查场馆进度。而我检查却发现,场馆的设施维护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完全不符合国际会议标准。于是准备在当天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场馆进度问题,可会前就有国内场馆方的领导警告我:"做事情前要考虑中国人的尊严"。当时我觉的这种说法荒诞至极。简简单单的场馆问题,为什么上升到民族高度?于是在会上发表了我的工作报告。
  那是办公室里所有外方同事对我刮目相看的一次报告。一方面我的口语令他们惊讶;另一方面我的工作能力令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但是没想到我的行为招致了中方领导的不理解,他们一度甚至想把我扫地出门。
  那是我最艰难的一段,心里最痛苦的不是遭到自己同胞的排挤,而是我在思考,什么,才叫"爱国"?在我心中,真正的爱国是敢于面对自己的缺陷不足,表现应有的大国心胸和大国责任;真的爱国,是用完美的工作和表现赢得别人的信任;真正的爱国是把达沃斯精神中那种"沟通""信任""合作"真正执行在工作的每一细节,让中国不仅仅成为达沃斯在场馆和城市上的房东,更成为达沃斯在精神和文化上的主人。
  我相信,我没有做错。事实也证明,我对于工作的一丝不苟,和我的诚实、正直、开放的心态,赢得了论坛所有外方人员最大的肯定和尊重。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