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韩寒的《独唱团》成为绝唱 独唱团团队解散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7020 | 回复: 2

大小生
发表于: 2010-12-29 20: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寒主编的《独唱团》在今年7月份出了第一期(总销量超过150万册),但在12月26日《独唱团》执行主编马一木在微博上宣布“独唱团团队解散”,至此曾经难产,最终又以“书代刊”方式发行的《独唱团》成为了绝唱。《独》解散的原因一般说法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出版社,第一期就先后换了不下十家出版社,而到了出版第二期时,韩寒更是遭到华文天下抛弃,几经波折后由磨铁图书拿下《独唱团》第二期的出版权。另外,《独唱团》一直未拿到正式刊号,或许这也是其不得不解散的原因之一。韩寒为什么会拿不到刊号?又为什么会找不到出版社?第一期火暴销售的场面历历在目,这么赚钱的买卖,难道有人不想赚?

韩寒的风格是不为主流媒体所容忍的,在一些人看来“胆大包天”的韩寒总能说一些别人都不敢说的话。在很多人看来,抵制《独唱团》就是为了抵制韩寒本人。就我自身而言,我比较喜欢早年的韩寒,可是后来的韩寒渐渐走上了一条一味迎合公众情绪的道路,你真的找不出一篇文章,韩寒是站在大众的“对立面”!大众情绪难道永远正确吗?!肯定不是。但是,韩寒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他所有的“立场”就只有一条——公众的情绪!有人说韩寒并不是在为老百姓说话,而是在说老百姓爱听的话。因此很多人开始恐惧韩寒的民粹主义煽动力,特别是一些官方人士。

韩寒还有个毛病是藐视一切,因此惹怒了不少成了名的作家,太多人对于红得发紫的韩寒是羡慕嫉妒恨,所以,实在是不希望他继续自大下去。许知远评论他:“韩寒掀起的迷狂,衬托出这个崛起大国的内在苍白、可悲、浅薄——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或是整个民族的失败。”可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同行是冤家”的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同时,也见证了中国部分人的小气与丑陋的人性。

《独唱团》依然沿袭了韩寒一贯的风格,什么都敢说。所以,杂志的内容必定也有一些令出版社恐慌的言论,要想寻找一家胆大的出版社并拿到正式刊号就是难上加难。中宣部会乐意么?审查机构难道是吃干饭的?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这是自古就有的为人处世法则之一。

《独唱团》成为绝唱,也是在暗示韩寒,要想在文学界里吃得开,就得学会乖乖的夹紧尾巴,别总搞独树一帜那一套来独霸雄风。中国古语说,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用在韩寒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可如今,文学界难有上乘之作面世,且大部分写手都在为钱而写,文字中自然也多了浮躁之气。试问,这样的文学之作,又怎能拯救文学界的萧条?如果文学界连一个韩寒都不能包容的话,其他人又该如何走往后的文学之路?这是值得每个行业每个人都该深思的问题。

笔者个人不同意韩寒很多言论,但是这不应该是禁止他办杂志的理由,不管你喜不喜欢韩寒,你都必须承认,这个年轻人有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如果因为不喜欢他的言论而封杀他,那么他的那些粉丝反而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偶像,他们会说,看吧:偶像让某些人害怕了吧。真正应该做的是,找到另一种反向制衡的力量,去引导民众别尽听那些民粹主义的废话,让民众真正感受到理性的力量,而不是一味的去迎合大众的情绪,在这里我想问一句,大众的情绪就是真理吗?

本文转自:老端的观点 -- 腾讯博客
跳转到指定楼层
cyyanz
发表于: 2010-12-31 16: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这是自古就有的为人处世法则之一。”
本文作者的观点,正好是“见证了中国部分人的小气与丑陋的人性。”

不说普遍的没有言论自由,中国的处世之道就是教你诈,教你骗,教你圆滑,教你如何踩着同胞往上爬。多么可悲,多么扭曲,多么丑恶,可是一代代中国人在继承和发扬光大。
cyyanz
发表于: 2010-12-31 16: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寒起码敢说真话,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可以说“老百姓爱听的话”,多少公共知识分子,砖家叫兽天天叫嚣,老百姓却一点都不爱听?!

为什么只有一个小年轻,他可以轻而易举地“煽动”民意?代表民众发声?
因为他无所畏惧,他有正义感,他还有良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