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第12节  汉字楷体在今天能稳定不变吗?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5947 | 回复: 0

sunzhenpo
发表于: 2010-9-11 07: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汉字楷体在今天能稳定不变吗?

    汉语汉字的退化、变质,从清朝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汉字楷体,要稳定不变,还是要更新换代?这一争论,从1840年一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汉字楷体在今天的世界语言文字大竞争的潮流中,成了世界上“性价比”最低的文字,在英语的强势进攻下,节节败退,在很多方面的使用上,都给人民大众造成很多困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新改字派、旧改字派、老保字派、新保字派等等,对于“楷字系统要不要改?怎样改?”的争论,不但没有停止,反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更加激烈了。
    自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以来,中国打破了与世隔离的局面,迅速地融入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大潮中来,并得到快速地发展,在30年的时间,由小农业经济的社会跨入到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
    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了大工业商品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和电脑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受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支配,一切都面临“优胜劣汰”的命运。语言、文字,作为社会大众的通用工具,也具有了商品的性质,它也同时具有了使用价值和商品交换价值。所以,自然被卷入了世界语言文字竞争的大潮中了,也必然受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支配,自然也逃不了“优胜劣汰”命运。商品的竞争,就是商品“性价比”的竞争。
    今天,世界上的先进国家的文化、科技的高速的全面的发展,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冲击,比100多年前的冲击更大。汉字不止继续存在着原先的难写难记的缺点,还凸显出不能建立独立自主的电脑汉字信息、阻碍汉语向外国传播等等6大缺点和8大问题。
    1892年开始的汉字拉丁化改革运动和简化楷字的做法,反复地搞了100多年,但是,实践证明,汉字拉丁化根本行不通,简化楷体是“饮鸩止渴”。所以,汉字楷体(不论“简体”还是“繁体”)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切缺点和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今天,不论支持汉字要拉丁化和简化楷体字的,还是反对汉字拉丁化和简化楷体字的,都没有认真深入地追究汉字拉丁化行不通的根本原因,也都没有深入研究汉字楷体存在这么多的缺点的根源和解决的正确办法;也都没有认真深入地研究人类语言文字和汉语汉字的发展规律,都没有考虑创建一个正确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理论,来指导中国的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的问题。所以,西方的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和中国古代的过时的残缺不全的汉字理论,一直占据领着中国语言文字理论阵地,一直在误导着中国人民。
  由于中国至今没有一个正确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理论,来统一人们的认识和指导汉语汉字的正常发展。所以,人们面对汉字楷体在今天凸显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就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盲目行为:有人些提出 “变相”的汉字拉丁化方案;有些人提出恢复使用繁体字;有些人还要继续扩大“简化字”的数量;有些人提出“用形声字”或者“拼音形声字”替换楷体字;还有人提出“一语双文”,还有人提出“压缩常用汉字使用数量”,还有人提出“中、英文混用”,“简、繁并用”等等。多种观点争论不休,改变楷体众说纷纭,改进楷体,以克服其6大缺点和8大问题的实际行动难于起步。就在各派打嘴仗的期间,中国的语言文字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局面:
   多数人都滥用“错、白字”,滥造“新词”,滥引“外词的缩写字母”,滥搞“中、外合词”,滥用外文,等等,这类东西,充斥一切中文电子信息中和书刊读物、文件、说明书、广告牌、等等各个角落。失去系统性的汉字楷体堆,简直就像一个老太婆的“针线筐”,里面“断针乱线,破扣残襻,东洋败絮,西域烂绢”都有,这是世界任何国家的文字所没有的混乱现象。为了制止这种混乱,在 200010月制订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但是,这个《法》,并不是在一个正确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理论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所以,很不完善,很多条文与社会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基本上是无法执行的,连个“管理条例”都不如。所以,这个《法》并不能指导人们按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办事,并没有起到停止混乱的作用。而且混乱情况愈来愈烈。直接导致了汉语地位的衰落和汉语的退化。
   在此种情况下,“保持现状派”不研究汉语汉字出现退化变质的根源,也拿不出制止混乱现象的正确办法,却针对改进汉字楷体和复用繁体楷字的意见,提出:“汉字应当稳定,应当规范,不应当改变了;即使改变,应当让它‘自然而然’地变化,不应该人为地强行改变”。
    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种工具,都不会“稳定不变”的,它们都必须随着人们的需要、作用对象、使用方式、制作材料、科学技术、等等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进的。例如“翻土工具”,最早的是木头制作的叫做“耒”,后来人们发明了用牛耕地,“耒”就发展成“犁”;当人们发明了炼铜技术后,“耒”又发展成“铲”;当人们发明了炼铁技术后,“铲”又发展成“铁锨”;当人们发明了内燃机以后,“犁”又发展成“拖拉机”,“铁锨”发展成“推土机”、“挖土机”、“铲土机”、“打洞机”、等等。
     如此相同,汉字从发明至今,也从来没有“稳定不变”过。汉字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新需要而不断更新,至今为止,汉字已经发生了9此较大的改变了-----图画à 象形à 大篆à 小篆à 隶体à 章草à草体à 行书à 楷体à宋体。     
     汉字就如“变形金刚”一样 ,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即能随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发展,不断克服缺点、增加优点,这是汉字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表现。就像蟒蛇一样,为了成长,它不受“皮”的限制,采取不断“蜕皮”的办法来打破这种限制。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解决汉字不断出现的缺点,从没停止过对汉字的改进,可以说汉字从来没有“稳定”过。“汉字应当稳定”的说法,既不符合汉字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目前汉字正在发生退化的现实情况
  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了大工业商品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受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支配,一切都面临“优胜劣汰”的命运。在这种竞争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稳定”的可能性。硬要汉字楷体“稳定”,就等于让汉字坐以待毙。   
  汉语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大竞争中失败,是汉字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造成的,只要这6大缺点和8大问题不消除,这种失败就是必然的,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要完全彻底地消除汉字楷体的6大缺点和8大问题,唯有更新汉字楷体,才能达到。所以,应当动员人们寻找解决汉字楷体的缺点和问题的正确路径,而不应当阻止人们向这方面的探索。
    目前,汉字楷体存在的一切缺点和问题,都是由汉字楷体本身产生出来的,是固有的。不把楷体升级为新体汉字(就像“篆体”升级为“隶体”那样),这些固有的缺点和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只要汉字楷体的固有缺点存在,它就不能适应现代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需要,它就逼着中国人非改进它不可。如果就是固守着不改,民众就会找别的文字淘汰它。因为文字是一种大众实用工具,大众用它不是玩的,是用它来创造经济价值的。所以,大众有使用、不使用和改进、不改进的自主权。任何人想阻止都是徒劳的。同时,文字,一是可以改进的,二是可以替代代的。历史上汉字体式,改进创新过多次了,哪一次创新,也不是政府官员强迫的,都是民间自动的,国家政府只起了个搜集、整理、认可和加速推广的作用。
   如果汉字楷体,真的维持现状不变,不用一百年,汉语和汉字就必然被外语外字全部淘汰了。现在就有一些人诘问汉字保守者:“用英文取代汉字,有什么不好?”
在此,有人会说,你说的汉语汉字会被淘汰的事,是不会发生的。你的说法,完全是“杞人忧天”,耸人听闻的。这类人以汉语战胜满语的历史事实为证:满人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满语也没有取代汉语,反而汉语融化了满语。再说,汉语人口占了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任何语言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力来取代汉语。所以,汉语汉字是不可战胜的,永远不会倒的。即使对汉字“封山”300年,汉语汉字也不会倒。
   有这种“不可战胜”观点的人们,首先没有看到这样的事实:满语虽然没有战胜汉语,但是,它严重地改变了汉语,在它的影响下,汉语的“入声”消失了,很多字的读音都改变了。近50年来,“汉字拉丁化”虽然失败了,但是,“汉字注音字母的拉丁化”却胜利了,它砍掉了汉语的三个“尖音”及好多合成音型。这两种情况,都使汉语发生了严重退化,使汉字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异义字,汉语出现了严重的歧意和繁琐现象,原先的“言简意赅”的特点不复存在了。
  其次,他们忘记了“一切以条件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今天的时代,不同于100年前的时代了。一百年前,中国有99%以上的人都不识字,要改变语言必须靠口传。当时的满人总数是汉人总数的3千分之一,很少数的满人,要改变大多数的汉人的口语,满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再说,汉人的文化比满人先进,汉人对满人的统治有抵触情绪,汉人是不会愿意接受满语的。满人也没有根本利益驱使着来改变汉语。而今天不同了,今天学外语,不必要口传了。英语圈国家的文化和技术比中国先进,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部分中国人需要学会英语,并以会英语为荣。国家又实行全民普及文化和英语教育,90%以上的中国人都认识汉字和英文了。一部分人又从英语教育中得到很多的好处,因此又极力加以炒作。国际环境,又是英语为强势的环境。世界又进入了电脑信息起决定作用的时代,而电脑信息系统又是以英文为基础的。今天,楷体汉字信息,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电脑信息在中国已经深入到了一切领域的所有角落。在这种情况下,汉语、汉字就相形见拙了。不是英国人逼着中国人用英语淘汰汉语,而是中国人自愿抛弃汉语汉字的。堡垒是最易从内部攻破的。在今天的大势下,说汉语的人越多,自愿抛弃汉语、汉字的人也就越多。“兵败如山倒”,大势之下,人再多也是无用的。
在科技迅速发展进步的今天,保守汉字楷体不变,必然导致汉字退化变质。从明末以来,中国社会就停滞不前,被世界先进国家远远地抛到了后面,由于长期不创建新字和改进楷体,外国传到中国来的新事物只好采取组建二字合成词或多字合成词的方法来表示。据有人统计,现代汉语中的新词汇,有70%都来自外国。外国语言都是多音节词,输入到中国,有的可以找到现有的汉字来进行“意译”,例如:电话、政府、理论、哲学、基因、自助餐、计算机、等等,有的找不到合适的汉字来表示,又不造新字来表示,就只好进行“音译(近似音)”,例如:逻辑、经济、干部、封建(指保守的意思,并不是中国周朝时候的“封地建国”的意思)、简直、不但、而且、克隆、的士、纳米、保龄球、色拉油、达美康、奥美拉唑、卡托普利、AA制、WTOCD等等。这样,就使汉语的多音节词不断增多,使汉语从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朝着多音节为基础的语言方向倒退,使言简意赅的语言变为冗杂罗嗦的语言;同时,由于不造新字,大量使用汉字“音译”的外来词,使本来表意的汉字,蜕变成“音节符号”,相当于拼音字母文字的前代“音节文字”。这就使汉字变了质。例如“经济”,《红楼梦》中薛宝钗也讲过“经济”一词,她讲的这个词是“经”、“济”两个单音词,按汉语的正常的组词规则,进行“意、意”结合生成的新词。这样,“经济”一词,就是“经国济世”的意思。而近代从日本进口的“经济”一词,其含义有多种,但是,没有一种是“经国济世”的意思。从表面看,“经”、“济”两字的形状没有变化,但实际上,已经蜕变成“音节符号”了。 这种变质的汉字,使本来就很乱的汉字楷体系统,更加混乱了。同时,大量的“音译”外来词语,以汉字的外形夹杂在汉字文章中,汉字文件就真正成了一件“百衲衣”了。目前的汉字系统,就如一个烂了的臭鸡蛋,从外表看,蛋壳没有变,但是,里面已经变质了。保守者们就像一个“憨鸡”似的,还在菢着它,妄想孵出小鸡来。也有一些人看到了汉字的这种变质现象,但是,以为这是“汉语、汉字的一大优点”,还要发扬下去,这是把子宫瘤当成“胎儿”了。
     “自然而然”地变化。是什么意思?
文字是人类制造的一种工具,它不是植物或动物,怎么会“自然而然地变化”呢?看来,此话的真正含意就是要政府或“学者”、“权威”们,不要理会这事了,由它去吧!
    去到什么地方?可能的方向有3个:
1 到英语圈里,让中国就成为新加坡第二。
汉字的本质是由语言的本质决定的,汉语的本质不变,汉字的本质是变不了的。汉语是第三阶段的语言,拉丁语是第二阶段的语言,两种语言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汉字拉丁派企图把汉字拉丁化,试行了40年也不能成功,就是这个原因。今天,汉字拉丁派中的一些人,已经认识到不把汉语退化成拉丁语式的多音节语言,就不可能实现汉字拉丁化——实现所谓的“与国际接轨”。于是就乘今天英语在中国已经“莺占雀巢”形式下,提倡“音译”英文单词,和英文中、外文混用或“英文汉化”,不造新汉字,尽量少用汉字,多造多音节词,提倡使用错白字等等,把本来“言简意赅”的汉语,弄得冗杂啰嗦,失去了汉语的本来性质,也使汉字失去了表意的本质-----由“表意”文字,向“音节”文字的方向急速退化。
2、到拉丁语系圈里,让中国成为越南第二。
   拉丁语系的语言属于人类语言的第二阶段的语言,如果汉语从第三阶段退到第二阶段,如果汉字仍旧保持方块形状不变,汉字就由目前的“表意文字”,蜕变成“音节文字”,“音节文字”发展的必然方向,就是拼音字母文字。所以,就是越南第二了。
3、中国民间创建出正确的语言文字论,肃清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并创造出克服了汉字楷体一切缺点和问题的新体汉字,用这种新体汉字,更换了汉字楷体。使汉语汉字回到正常发展的正确轨道。
但是,就现在来看,强势的英语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大竞争中,节节胜利的趋势下,留给汉语汉字的机会是不大的,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推动汉字加速更新,让汉字“自然而然”的变化,肯定会失却战胜英语英文的最后的机会的。
    上述“汉字应当稳定”的说法,既为一些的语言文字“权威”、“学者”的不作为提供“借  口”,也为“新、老”保字派阻止人们更新楷体,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提供了“理由”。
     既然汉字在客观实际上“稳定”不了,那么“规范”在实践上也就失去了作用。远的不说,从清朝直今,为了“规范”汉语汉字,就出了《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等,加上“官话”提倡、“普通话”推广等措施。它阻止了汉字乱用的现象和普通话“退色”现象吗?汉字本身就是没有统一标准和规律的,是一个字一个标准的,成千上万的汉字,成千上万个“标准”,谁能时时刻刻都记得那么清?硬要人们都记清、都写对,就是在做“不可为而硬为之”的蠢事。再看看今天出现的“网络语言”,它抛弃了任何“规范”,不伦不类,可是却受到了广大中国网民的欢迎。这是网民没有方便快捷的,适合电脑处理的汉字,逼得这样做的。不去想办法让网民用上适合电脑处理的汉字新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做“表面文章”来“规范”它,岂不像“沸汤泼水”吗?
   由于错误的“汉字拉丁化”的改革失败和楷体简化字的拙劣做法,使“改革汉字”臭了“牌子”。很多人一听到“改”字,也不分“改进”还是“改革”,就先生怀疑和厌恶情绪。这就是“汉字改革”“后遗症”。现在,这个“后遗症”被汉字保守派充分利用来阻止“改进升级汉字楷体”,成了一种很强的“武器”。所以,他们提出的“汉字要稳定”的观点,既得到很多平民的赞同,更得到“只想拿钱,不想干活”的官员的支持。另有一些语言文字工作者,并不是“只想拿钱,不想干活”的人,也做过一点克服汉字楷体的某一缺点的“表面文章”。由于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的指导,往往成了“瞎子打苍蝇”的动作,于是遭到老保字派、改字派、保守现状派、等各路人马的围攻。被围攻的这些人,大多数也没有认识遭到众人反对的真正原因。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人们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来统一思想,所以,不论你做得“对”还是“错”,都会遭到众人反对的。所以,今天亟待解决的不是“稳定汉字楷体”或者继续坚持“只准使用简体字,禁止使用繁体字”的问题,而是尽快创建一个正确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理论的问题。有了这种正确理论,就能统一人们的思想,就能找出正确的汉语汉字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找出可以完全彻底地克服楷体的一切缺点和问题的科学的理想的“新体汉字系统”,来替换“楷体字系统”,汉字的发展走上了正常健康的道路。汉字就自然未定了。这样,目前的一切错误的观点就清除了,汉语汉字的混乱的局面也就没有了,100年来的争论也自然消逝了。
   可惜的是,今天,绝大多数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在今天创建正确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理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仍然不去创建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系统,仍然纠缠在一些表面的问题上做 “表面文章”。他们在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后,就“退堂休息”了,“得病的孩子扔路边,由他去吧”。于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其他领域都在与时俱进的快速发展,唯有语言文字领域却是停止不前,“死水一潭”。“死水”也并不真“死”,而是正在变成“臭水”。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存在6大缺点和8大问题的汉字楷体,处在今天的这种世界大环境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的中国实际情况是,30年来英语英文热一直在持续升温,汉语汉字一直在持续降温,英语英文已经占据了汉语汉字的“半壁江山”,迫使汉语、汉字发生了退化、变质。如果楷体汉字不升级为新体汉字,就不可能完全彻底地解决6大缺点和8大问题,汉语、汉字就必然继续退化变质,汉语汉字是不会“稳定”的。
   汉字稳定不稳定,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汉字的功能决定的。当汉字的功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不用谁说,不用实行“稳定”和“规范”,它自然就会很稳定很规范。当着它的功能因社会的发展,显示出缺陷时,如果不及时地改进它,以增加它的新功能,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时,人们使用起来就出现了困难,自然就逼着人们想办法来解决这一困难。解决的办法很多,但是正确的方法却只有一个。如果没有人拿出正确的办法,那就必然出现“有病乱投医”的情况,这时,你还“讳疾忌医”,要求“保持汉字稳定”,后果必然是“病人”“稳定”地躺着等死。中国的汉字保守派。打着维护汉字的地位的旗号,打着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号,反对改变汉字楷体,但是,却对英语英文“莺占鹊巢”的情况一点也不反对,对于英语英文占据汉语汉字“半壁江山”的事实,装聋作哑。为什么?应为英语英文没有侵害到他们的眼前的私利。这些人就如清朝的慈禧太后保守派的阴暗心理一样:“宁予外人,不给家奴”。历史证明,使清朝灭亡的不是光绪和谭嗣同一班维新派,而是慈禧太后一帮保守派。历史还将证明,使汉语汉字停滞、退化、变质、消亡的,不是汉字改革派,而是汉字保守派。

       13  改变楷体,会不会出现文化断层?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