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类语言的产生和特性
世界上的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有同类信息交流的必要和交流现象。起码在母子之间和雌雄之间必须有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有一种方式,主要有:肢体动作、自然物标记、作用力、分子(又叫气味)、可见光、不可见光、声波、次声波、超声波、电、电磁波等。这些方式,有的是自己产出的,有的是借助的。信息是用于交流的,那就必然有信息的产生和发出方(信息源),有传送形式,有传送媒介,有接收辨解方。同时,每一种信息必须有它自己的特点,否则,接收方就无法从众多无用的同类信息中辨解出自己所要的信息来。表现各种信息特点的就是各种信息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和组织规则。信息的发、收双方必须使用相同的表达形式和组织规则,才能进行信息交流。
人类是世界上的高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在语言还没出现之前,是以肢体动作为主,并以喉叫信号为辅的。也就是说,主要用肢体发送信息,用眼睛接收信息。所以,眼睛和肢体是当时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传送和接收的东西是一闪即逝的动作景象。嘴巴和耳朵是发送和接收喉叫信号的辅助通道,传送的东西是声音(声波),也是一闪即逝的。
在人类的呼叫信号发展成语言以后,嘴巴和耳朵就成为发送和接收语言的主要通道了。语言也是一闪即逝的声波。人类语言具有下以三点基本特性:
1。语言是一种人们约定成俗的表示思想的有规律的语音变化系统,并不是杂烂无章的声音堆积。不要把一般的口音信号(例如口哨、咳声等音)混同于语言,因为口哨之类的声音,只是一种人们约定含义可听的符号,不能算是“语言”。
2.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发音方式和语法都具有统一性、规律性和规范性。所以是不可缺损的,也是不可掺杂的,否则,就不能被大众理解。所以,任何两种语言,是不能互相混合使用的,只能二择其一。在两种语言发生矛盾时,只能出现一胜一败的结果。胜方虽然可以吸收败方的一些词汇,但是,胜方对这些词汇全都是按自己的发音方式说出的,用自己的语法组织使用的。这叫做语言的排它性或无兼容性。这就是一些语言被另一些语言取代而消失的原因。所以,说“语言融合”是不符合实际的。
3.语言是通过表示思想而间接表示客观事物的。因为客观事物经过人脑的反映和思维加工以后,形成一种概念和思想,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不会语言的或不可用语言传达到时,可以通过手势、旗语或其他动作、标志物等等表示出来)。所以,语言是间接表示客观事物的。既然经过了人脑的加工,在加工时就必然受到人的主观认识水平和感情意识的影响,所以,加工后的思想,就不会完全同客观事物相同,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所以说,“语言是表示客观事物的”讲法,是不对的。
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系统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语句。而语句是由“语音(包括元音、辅音)”、“声调”、“语意”、“语法”、“语气”5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中“语音”、“声调”和“语意”构成语言的单词。其中,“语气”由说话时的感情决定;这五者形成一个系统,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
在这个系统中,语音是语言的可听成分,没有它,语意就无法传递;语意是语言信息的实体,没有它,语音、语法就没有任何作用了;语法是语音、语意的组织规则,没有它,听者就不懂得说者所云。只有语言的说(发)、听(收)双方用同一标准理解“语法”和“语意”时,才能实现语言交流。否则,听者就觉得对方的语音是杂烂无章的声音堆积,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不同语言的区别点,就在于表示同一语意的语音和语法的不同。语音、语意构成语言的单词,单词按语法排列构成语句,来表示人们的思想。
人类的语言,是由喉音信号发展起来的,语言与普通的喉音信号虽然都是传达一定信息的,但是,两者有本质的不同。语言是人类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产生的。随着大脑和身体的进化,喉头发音的大小、高低、长短变化的种类逐渐增多,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对喉音的调控技能逐渐精巧,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支配能力同时提高,使人类发出的声音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情况,再加上人们必须交流的信息内容的大量增多。只在此时,语言才能形成。人类的语言,既是人类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物,也是一种传送工具。语言形成以后,语言就成为人类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了,而肢体动作就降为辅助的了。从此,耳朵成了人类的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眼睛降为辅助通道了。用肢体动作和自然标记作信息源的交流方式,可以称为视觉通道(眼睛)方式;用语言交流信息的方式,可以称为听觉通道(耳朵)方式。当然,听觉通道的开辟,是以发音器官----喉咙、口腔和大脑(信息产生和发送器官)的进化为前提的。在人类发音器官进化的同时,听觉(信息接收和辨析器官)也一起进化。语言成为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既是生理进化的结果,也是发音技能提高的结果。人类的喉音是天生的,而语言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习和锻炼出来的。全人类的喉音都是相同的,因此全球不论什么人种,哭声和笑声都是相同的。因为人在哭和笑时用的是纯喉音。口内的各个器官对喉音进行调控变换,是一种发音和变音的技能,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语言的扩展,最佳的途径是增加语言的构成要素(元音、辅音、音调、单词)和改进对要素的组织规则(语法、词法)。而新的元音、辅音、音调的创造,主要就是由这种发音和变音技能的提高得以实现的。如果把喉咙比作一个笛子,口腔内的各器官就好比吹笛人的手指。手指的动作不同,笛子发出的曲调是不同的。这种通过学习后才形成的语言技能,是人类的语言多样化的一个生理原因;人类语言多样化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人类分成很多独立的群体。随着人类数量的逐渐增多,因生存的需要,逐步散向世界各地,形成了很多群落,很多群落之间相距很远,时间久远,交通不便,相距遥远的群落之间就失去了联系。这样,他们之间的语言就没有交流的机会,那就各自按自己的实际生活需要进行发展变化了。于是就出现了群落语言的差别。到后来群落合并为民族后,语言并不会跟着混合,只能是主导部落的语言作为民族语言。各民族语言也是有差别的。由于语言是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对喉音的调控的结果,因为口腔、舌头、牙齿、嘴唇的运动具有长久的习惯性,所以,一个人从小学会的一种母语的发音习惯,就很难改变。
由于各个民族语言的发音方法不同,就使各民族语言的辅音、元音和声调的种类和比例不同;由于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又导致了语法的不同;语音所约定代表的事物也不同,这三种不同,就使各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了。
因为每一种语言的发音舌位、发音口型、运气方式、最小语音单位所表示的含意和语法,都是不同的,并且各种语言的 “5要素”是不同的,是不能互相混和使用的。所以,说两种语言的人相遇是时,各用各的语言向对方说话,就都听不懂对方的话,只能使用一种语言才能实现对话。即使一方使用了另一方语言中的一些单词,这些单词的发音也是按自己语言的发音方式说出来的,单词在语句中的使用,也是按自己的语法组织起来的。所以,也只有本方的人才能理解,对方的人还是不能理解的。所以,当两种语言相碰是,只能出现一胜一败的结果,是不能互相融合的。有些人看到一种语言,吸收了另一种语言中的一些单词,就说“不同的语言是可以融合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世界上一些语言随着民族融合而消失呢?就是语言的“不可融合”的特性造成的。
据有关专家近期的统计,世界上共有5651种语言,有对应文字的只有三分之一,使用人数较多的只有500种,有1400多种已经消失了。
语言既然是人类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产生的,而人类的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是永不停止的,所以,人类的语言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虽然千差万别,按照语言的词语结构来分,可以分为如下三类,即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类、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类、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类。
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类语言?从整个人类语言发展进程上看,人类的语言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这种发展进步,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导致的。各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其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的,就导致了各民族的语言发展进程也不同。今天,这三类语言,在世界上还都存在。这三类语言的性能优、劣是不同的,它们分别对应着人类语言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初级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类语言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今天那些仍处于渔、猎部落社会状态,又没有文字的民族,其语言一般还处在第一阶段或处在向第二阶段过渡的状态;有些民族语言,在进入部落酋长国时期之后,才进入第二阶段;汉族语言在进入部落酋长国时期之后,较快地从第二阶段发展到了第三阶段。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的语言都处在第一、二阶段,只有很少数的民族的语言处在第三阶段或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状态。
不论处在哪个阶段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标准,才能被全体民众使用。
1.是一个完整的表示思想的语音变化系统。即发音、组词、组句都有固定的规则和相互的关系;
2.说话方法简单,本族群中的所有的人,不分老幼,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3.洪亮悦耳,音节清晰,并能表达感情色彩;
4.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无限的扩展性。
语言的发展,是指在保证上述4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音素(声母、韵母)的增加、声调的增加、语气的增加、语法规则的精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增强。不要把“词汇”的增加误以为是语言的发展。因为“词汇”是语言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符号”,它是语言对于客观事物的“加工”结果,而不是语言本身。词汇数量的增、减是由客观事物的增、减决定的,不是由语言决定的。
世界上不论哪个民族的语言,都力争朝着理想的语言方向发展。理想的语言,应当具备如下特性:
1.有一个完整的表示思想的语音变化系统。即发音、组词、组句都有固定的规则和相互的关系。
2.发音方法简单,基础单词是单音的,并且单音较少、洪亮悦耳、音节清晰;语法也十分简单。所以,本族群中的所有的儿童,在3岁时,都能学会日常用语。
3.语音是多载的,即一种语音,可以对应无数种语意。所以单音词可以无限地扩展。
4.语法简单,单词相对语法来说,是独立的,不用任何组织方式,按说话吐词的自然顺序,把一句话中的各个单词的含义关联起来,来理解各词的词性、词义和句子的意思。这种自然的语法,十分简单,人们不用学习,自然就会。
5.音素、声调很多,音型自然就多。语言抑扬顿挫,节奏感强,感情色彩丰富。
6.可以用单音节词为基础,简便快捷地进行组词、造句。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音词的词义关联,组成无限个新的二级单词。
7. 由于单词无限,语法简单,所以变通叙述的方式极其灵活,从而使语言具有准确严谨、丰富多彩的表达能力。所以,语句丰富而又言简意赅。
8.因为语音多载,能够无限地扩展单词,又能组建无限的二级单词,语法又十分简单灵活,所以整个语言的扩展空间是无限的。这样,语言就具有永久的稳定性。
第二章 人类语言第一阶段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