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好文欣赏:绿洲。。。。。韩松落。。。。。20100719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6508 | 回复: 1

广州浥晨
发表于: 2010-7-19 10: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离开家乡小城那年,不过22岁,刚刚被县上的广播站招进去当记者。在那之前,他是乡下一间学校的民办教师,别人用来打牌喝酒的时间,他用来在一盏昏黄的灯下读书,写作,终于被人发掘,到了县城。

她那时候是县城中学的老师,岁数同他差不多,一样喜欢文学,早上去上课的路上,可以听广播里播他写的文章,夜里辅导完了夜自习回家的路上,同样能听到他的文章。小县城的街道上绿荫沉沉,他的文章被配上了音乐,由普通话很标准的播音员念出来,似乎格外动听。她终于红着脸去广播站找他,留下一封读后感般的信。就这么认识了。那是文学烟尘滚滚的80年代,文学青年相似的标准方式。

他们在县城周围的麦地里散步,在落日的余晖里谈论小说,甚至有时候也不说什么话,只是默默的行走着,似乎那样默契的走着,就已经是一种约定了。

后来,他遇到一个机会,到了省城。他走了后,她一直不谈婚嫁,有点时间就用来给他写信。学校的事,读了什么书,都不厌其烦的告诉他。

他一封一封地回着她的信,一年,五年,十年。从她的信里,她知道,他成了著名的评论家,有了怎样的显赫名声,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些什么人,他的敌人是谁,他陷入了怎样的论争,他被怎样批评,他的单身状态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非议,他的疲倦,他的振奋,他的思考,还有,他从不示人的温柔的一面。

她始终没有结婚,慢慢成了别人口中脾气古怪的老姑娘,但是,在她写给他的信里,他能感觉到,她那安静的,平和的,纯净的心。她安慰他,和他一起回顾他们在落日下的麦子地边度过的时光。她似乎成了他在名利场上争斗到疲倦之后的一个退身之所,一块绿洲。

所以,他们小心地,刻意地不提婚嫁,不提“爱”,也从来不表达比“温柔”和“关切”更多的东西。似乎当她成了他世俗的妻,当这块绿洲一旦真正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会失掉最初的距离,而他也就从此没有了个退让和休憩的场所。

就这样,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她守着学生上晚自习,突然伏在正在批改的作文本上,再也没醒来。医生说,只有心力交瘁的人,才会以这种方式死去。

知道她去世的消息时,他下参加一本新书的首发式。在冷静的发完言之后,在纷杂的会议厅,他找到一间没有人的会客室,在黑暗中坐了很久。有人闯了进来,打开了灯,他咆哮着:你他妈的把灯关上!在重新到来的黑暗中,他流下了眼泪。

   喜欢看《青年文摘》,这篇文章是今年第14期中的文章。

   韩松落,这个出生于新疆1975年的作家,文字朴实,情节感人,就像他生活的大西北,粗中有细,大刚之后有细柔。

   不知为何,看完这篇文章,这段现代版的柏拉图式的恋情,很让人叹息。就在网上搜,想把它贴上来,再做评论,但找了好久都没找着,只好一字一字的给码了上来。喜欢看莫小米,范春歌他们的这类文字,虽大都是过去的事情,但情最真,让人心灵震动。

    或许是男主公有点自私,这么多年来其实两个人都不容易的,想必关于婚嫁他们二人都想过了,但却因缘际会,都给错过了,一错就错过了这一生。

    爱一定要说出来,若不说,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公平。女主人若是成家,肯定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因为我一直相信爱笑的人,爱读书的人永远都差不到那里去的。或许这就是我们说的,大好的资源就这样给浪费掉,原本,他们都可以另一种的生活方式。



  记得,早前看过莫小米老师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西子湖畔边的故事:男主人公当初喜欢女主人公,他们是同一所中学,女主人公先入北大,一年之后,男主人公也考入,总算在北大看到了自己心仪的人,女主公却因受一高干子弟欺负而导致精神问题,辍学。先嫁工人,后又嫁杭州近效的一个农民,生了好几个孩子。其间,男主公去看过她,他已认不出她了,一副典型农妇模样。

  而他心中的她却永远定格在他们上中学时,她在西子湖畔轻松跑步,笑厣如花。



  造化弄人。

  人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有说是彼此在最美的时候相遇,不负青春。这时光,一生永回味!
跳转到指定楼层
爱芳理想城
发表于: 2010-7-20 18: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包括科幻小说,比较有名的博文等最好附上下载或在线看的地址,谢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