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城内/高校新闻] 广东最年轻大学校长访谈:45岁“广外”遇到44岁校长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13531 | 回复: 1

wind
发表于: 2010-6-24 00: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南方报网

广外校长 仲伟合

广外校长 仲伟合


      大学之大非大楼,而在大师,广外目前就缺大师。

  我心中的大师起码要符合这样的标准:不仅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是某个学科的带头人。其次,科研成果要丰硕,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第三,大师要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后备军,大师不能孤芳自赏。

  仲伟合,江苏人,1966年2月出生,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英国西敏斯特大学、英国华威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涉足英汉口笔译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为省内外大型国际会议担任首席同声传译员数百次,曾为多位国家和省市领导人担任口译工作,是国内知名的口译研究专家,被媒体誉为“华南同传第一人”。2010年4月起,担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老仲与“合粉”

  有人叫他仲校长,有人叫他仲老师,还有学生叫他老仲、仲仲,而一些仰慕他的学生都自称“合粉”。
  他是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称“广外”)校长,“华南同传第一人”仲伟合教授。
  听闻44岁的仲伟合教授当选为广外校长一职时(正厅级),正是英国产生了44岁首相的时候。
  同为44岁,一个有趣的现象,而且,这位目前广东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正是在英国拿到硕士学位,是首位去西敏斯特大学学习同声传译的中国内地学生。
  44岁,人生的黄金岁月。年富力强,却懂得谦恭;雄才伟略,又注重内敛。面对媒体,仲伟合是平和的,但言谈中,他并没回避自己作为广外行政“头马”的重任。

  成立于1965年的广外,此次人事重新布局,两位“60后”的组合让人瞩目:党委书记隋广军49岁,而他2008年出任广外校长一职时也才47岁。
  这是广外两位著名的“帅哥”,两位著名的学者,一位强于财经学科,一位强于外语学科,而这两个学科,正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名所寄予的两个发展方向。
  49岁与44岁,让人对45岁广外的未来充满想象。

  人年轻,有些牌就自然不按常规出。最近,他们专程请来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来给全校所有中层以上干部谈治校心得,而且一位外校校长的讲座新闻赫然在校报头版头条位置突出处理,这多少给当下的广东高校吹来一丝与众不同的清风。
  这仅仅是“60后”的一次理所当然的处理,他们觉得这没有什么特别,大学之间就应这样,开放、包容、认同、合作。
  记者问他,你这么年轻,仕途又如此顺畅,把很多人一辈子想完成的事都完成了,接下来怎么办?
  仲伟合又是哈哈一笑,他说,将来无所谓,哪天从校长位置退下来,就好好做学问、带学生。不经意的言谈中,流露出的是自信和淡然。

  44岁怎么当上大学校长?有一定运气,但没“越级提拔”

  南方日报:44岁当上重点大学校长,成为广东重点高校甚至是全省本科大学里最年轻的校长,人们评价你“仕途”很顺畅。
  仲伟合:其实我很普通,从1995年开始从教研室副主任做起,到教研室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副校长,再到校长,学校里的行政级别,我一级都没有落下,一步步这样走过来,没有“越级提拔”。
  这次出任校长,我觉得有一定运气。相关部门考虑校长这个人选时可能充分考虑了广外未来的发展———选一位来自外语学科的人当校长,体现广外特色。另外,大家可能还希望这个人年轻、有闯劲。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走上了校长这个位置。

  南方日报:作为一校之长,你觉得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仲伟合:作为大学“双肩挑”的领导,首先是要教学科研突出,师生认可,这是最基本的。其次,很多人对我的评价是开拓能力比较强,只要给一块地方,我总能想方设法去发展。
  2005年,学校筹建高级翻译学院,这也是华南地区以培养职业翻译为目标的翻译学院,当时我放弃了做得顺风顺水的英文学院院长一职,主动去应聘。我记得非常清楚,4月29日任命下来,那时我只是一个光杆司令,没有教师、行政人员,没有副职,连办公场所也没有,只有一间大教室。但是短短4个月后,第一批研修生就顺利入学了,行政队伍、教师队伍也全部配齐了。当时学校办公经费很紧张,只给了我们2万元的启动经费。我向学校借了5万元,用做广告宣传,招收第一批研修生。半年后,学院就已经向学校上交近百万元。那年我39岁。
  2006年高翻学院申报了本科专业,2007年申报翻译学硕士点、博士点。3年里,一所学院必需的平台全部拿到了,所以我认为开拓能力可能是任何一级干部的首备素质。

  校长权力该怎么用?
  只是一个做事的位置,一个“position”
  

  南方日报:你怎么看“校长”这个头衔?
  仲伟合:我认为校长只是一个做事情的位置,一个“position”。不过对校长的要求比副校长更高,以前是分管,现在是统领。我觉得,校长要有视野,大学里书记校长的战略眼光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这种战略眼光是集纳所有集体智慧的。

  南方日报:这几个月下来,感觉如何?
  仲伟合:当校长要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做了几个月的校长,我对此深有体会。关系协调好了,才能少走弯路。我觉得这个协调的过程是求得信息平衡的过程,校长代表着学校,他的人格魅力决定了关联方能否在短时间有亲近感。外部关系协调会给学校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内部协调有时则更为艰难,比如增加一个编制,人事处说位置不够;增加一点经费,财务处说预算已经做完了,大家讲的还是事实,这时你怎么办?但不管怎样,作为校长,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生活得体面、有尊严、有幸福感。
  校长无疑是一个忙碌的岗位,我的前任徐真华、隋广军都戏言“是一份体力活”。但无论多累多辛苦,我们都秉持同一个宗旨:要谋划大学的发展。广外这些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近期目标是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学的外延扩张基本完成,下一步的发展主要还是内涵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要好好谋划。

  解析“60后”少帅治校广外是一辆正在爬坡的马车,“头马”要年轻有力

  南方日报:很有意思,现在广外的书记和校长都是“60后”,在广东高校少见。这种人事布局,是否意味着接下来广外会有大的动作?
  仲伟合:实际上,现在的广外正处在“爬坡”阶段。马车爬坡时,需要的两匹头马一定要非常有力、年轻。我跟隋广军书记性情和年龄都比较相似,志趣也非常相投,大家希望两个相对年轻的人出来,拉动广外这架马车。

  南方日报:那你打算怎样爬坡?
  仲伟合:如果说广外过去已实现了起飞,那么,师生现在的愿望就是要腾飞。1995年经历合并以后,广外发展很快。目前,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北大和北外,是华南第一重镇。二级学科中,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名列全国第一,法语、英语、日语、翻译学等也名列前茅。
  但作为一所外语财经类大学,广外的两只翅膀:外语和财经,发展还不够均衡———外语学科强,财经学科相对不那么强。隋广军书记是学经济的,我是学外语的,所以省委、省政府有意识地这样搭配,意在让两个领头人带好两大学科。只有广外的两只翅膀同时硬起来、舞动起来,广外才能飞得更稳、更高、更远。

  南方日报:广外要真正飞舞起来,你认为当下最为急迫的是什么?
  仲伟合:大学之大非大楼,而在大师,广外目前就缺大师。我心中的大师起码要符合这样的标准:一提到某个学科,一定会联想到几个人,这个人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大师不仅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是某个学科的带头人。其次,科研成果要丰硕,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第三,大师要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后备军,大师不能孤芳自赏。我们现在正在推出一些人才引进计划,比如云山学者计划,最高的云山学者起薪60万元,基本上接近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待遇。今年广外人才引进的预算非常高,超过1500万元,前所未有,以前都是每年几百万元。

  年轻校长怎么看“仕途”?
  从没考虑过这些事,就像从没想过要当校长一样
 

  南方日报:作为年轻的大学校长,你怎么看社会热议的“大学行政化”?
  仲伟合:我完全赞成大学“去行政化”,但大学去行政化绝对不是去大学的行政,这要严格区别。任何一所大学的发展绝对离不开行政人员的支持,包括后勤保障、校园稳定、学生工作、社会福利等。其实,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的行政人员比例甚至比中国大学还高。广外现在行政人员的比例是35%,这在全国属于非常低的,很多大学是五五开。
  我认为,大学去行政化首先应该是自上而下的问题,而不是说取消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就是去行政化。中国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非常少,比如新办一个专业,明明论证好了,教师也有了,条件也具备了,但仍然还要层层审批。学校要办哪些专业,哪些达到了可以招收硕士、博士的水平,是教授们一起商量决定的事情,是校长们做的事情,我认为给予中国大学真正的办学自主权是去行政化的核心、关键。

  南方日报:你这么年轻,仕途又如此顺畅,有没有考虑哪天真正去从政?
  仲伟合:从没考虑过这些事情,就像我也没想过要当校长一样,现在想的只是把校长的职责履行好。哪一天退下来,不当校长了,就好好做学问、带学生。
  敢批评校方的广外新闻网不要怕揭丑,敢讲真话,促进工作,何乐不为?

  南方日报:当选校长后,你怎么与学生保持联系?
  仲伟合:我开通了网上校长信箱,收到很多师生建议,大家突然发现一条便捷的渠道去解决问题。有个同学写信反映楼下空调太响,影响休息,他建议我去他那张床睡一晚上(哈哈)。这件事很快就解决了。很多都是这样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件大事。也许并不是每件事都能马上解决,但学生感觉自己受到关注了,内心也就会平和些。我现在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校长信箱,中间会看若干次,晚上睡觉前还看一次。绝大部分信件都是我亲自回复的,有时一天从早到晚工作十多个小时,所以,当校长还真是个体力活。

  南方日报:我们留意到,广外新闻网一向大胆,敢于批评校方。
  仲伟合:是的。上次有位学生记者写了一篇新闻批评学校建房子吵到学生,我表扬了这个新闻。很多事情不要怕揭丑,学生记者把新闻报道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希望工作能改进,这没有什么不好,而且我们的工作改善了,学生还表扬我们,这才是真正的和谐,何乐不为?我留意到,广外新闻网上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目的是改进工作。实际上,新闻网监督和跟踪了学校多条线的工作改进,也因此获得良好的公信力。广外新闻网敢于讲真话、敢于批评,不仅体现网络管理者的胆识,同时也体现学校领导班子的博大胸襟,新闻网也成为中国高校官方媒体的独特景观。

  带出同传“仲家军”
  当上校长后首度停课,感觉很对不起学生

  
  南方日报:你开始为社会所知是1999年的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当时媒体称你是“九段翻译”。
  仲伟合:呵呵,“洋顾问”是当年广东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前有人提出去北京请同传,省外办建议试试广外的队伍,他们见过我们的表现,时任常务副省长的王岐山最终拍板决定用我们。当时,我们承担了整个闭门会议的所有翻译以及四场报告会,非常成功。中间休息的时候,时任省长卢瑞华跑到口译室来看望我们,用英语赞扬我们“excellent”。

  南方日报:所以媒体称你是“华南同传第一人”是实至名归的。
  仲伟合:这两年,我开始淡出———一个人自己的成功不算是成功,作为学科开拓人,必须把整个学科团队建起来。现在让我自豪的是,一些重要的会议,我不出场,广外的队伍都可以做到非常优秀,他们经历了大大小小几百场国际会议同传的考验。比如我的学生詹成就担任了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村长陈至立的专职翻译,他又带出了很多弟子。

  南方日报:2000年广州申报国际花园城市,你是陈述人和首席答辩人,威名大震。
  仲伟合:我总认为,能为社会服务,是大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时做了一个月的义工,写稿改稿,准备各种各样的问题,白云山上有多少物种,我都能一一讲出来。
  南方日报:所以媒体才有“仲家军”一说,当了校长,还有时间给学生上课吗?
  仲伟合:我坚持每周给学生上一次课,从来没有停过。只有这个学期当上校长,实在是太忙,当老师这么多年第一次停课。下个学期,我无论如何一定要给学生上课。这个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我是大学教授,不上课对不起学生,在课堂上,我总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激励和灵感。

  新掌门人自评广外
  “洋气”是广外学生骨子里的,不是装出来的

  
  南方日报:据闻当年你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曾给伊丽莎白女王做过翻译?
  仲伟合:呵呵,当时我在英国西敏斯特大学拿到口笔译硕士,女王来参加学校的庆典,学校派了6个国际代表跟女王喝下午茶,我是其中之一。现场还有另外一位中国学生,他英语不太好,我就临时客串翻译,结束后,女王连说“great”。

  南方日报:人们常说,广外学生洋气。作为校长,你怎么看?
  仲伟合:学校跟人一样,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气质。“国际化”是广外的气质,那么多的外教、留学生,校园里到处是读外语的声音,那么多的国际合作,这是专业结构决定的,也是广外的气质所在。与此相应,“洋气”是广外学生的气质,这是骨子里的,不是装出来的,是逐步凝结出来的集体气质。
  广外的校园文化多元、雅致、灵动,洋气就是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下出现的。广外一直很强调国际视野,学生能够接触很多国外文化,也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甚至校园文化也是“洋气”的,比如英文戏剧大赛,模拟联合国比赛,DVNewscar大赛等,连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也是以西餐厅、咖啡屋形式出现的。

  撰文:南方日报首席记者梅志清  南方日报记者张胜波  通讯员孔晓明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高笑


(责任编辑:罗泽宇)
跳转到指定楼层
头像被屏蔽
ohyesohgood
发表于: 2010-7-17 12: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牛逼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