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一个80后农村男硕士的忧患成长路[转]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6338 | 回复: 2

学生哥
发表于: 2010-5-2 11: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讲“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让我回头看看,我都有过哪些忧虑!

  80年代,我曾经是一个不识字的儿童,会玩推板凳或搭积木之类的游戏,不识烦恼为何物。

  90年代,我曾经是一个小学生,住在一个苏北小县城的乡下,宽阔的田野,清新的空气,仅得温饱的生活,不太宽裕的零花钱,让我自觉过得还行。上了学,自然识得几个字,烦恼自然随之而来,苏东坡有句诗“人生识字忧患始”,中国读书人真苦,讲究先忧后乐,都忧了几千年下来了,最后往往还不得好下场。那时候的忧患无非是老师们总喜欢竹板子打手心或者罚站示众,从早上走进学校开始到晚上走出校门的时间段,总是惊惶不安,可能因为某种不可预见的原因受到皮肉之苦;当然还有,经常停电,要靠点蜡烛或者煤油灯才能完成作业,21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只有中央1套和2套的节目,再加上时有时无的几个本地台,中央台和地方台的节目差别在于雪花点和杂音的程度不同。拮据贫乏的物质生活没有让我有明显不愉快,只是我太细心了,让我感受到更大的抑郁,繁重的课业负担,单调乏味的学业之余,我竟然留意到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提到的城市,我一无所知,我很想知道第二天要出门是不是需要带伞,却从来没有听过电视里提到过我那可爱家乡的名字。跑去问母亲,她说,只要看南京的就行了,我们这里和南京的天气是一样的。我不知道J和南京的天气是不是一样,但我想既然一样,为啥只报南京而不报J,而不是反过来呢?或许,这是我在无意中第一次感受到人和人,城里和乡下的不平等!也第一次有了对城市的渴望。

  1991年,某某亲戚A成功地从大学毕业,整洁的衣服,优雅的谈吐,加上一副眼镜,在那些我从电视上听过的城市工作、出差,身边亲友一片赞叹,也不忘时常对我敲打和提醒:努力考上大学,将来和A一样,跳出龙门(农门),过上体面的生活。

  自认为脑子很不聪明的我,在这种说教和榜样的引导下,开始了自己的忧患意识压力下奋斗的人生——3年又3年的中学时代,费劲精力和少年光阴的我,在新世纪曙光照耀下走进了一所还算得上是大学的学校。感叹多年付出不易,轻松度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后,突然感到同龄人竞争的残酷,一个宿舍4个人,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拿到奖学金的人,他们或者运动很棒,或者交女朋友很棒,甚至还会一点其他才艺之类的,而我一无所有,前所未有的失落让我再度加压,毕竟一纸大学本科文凭已经遍地都是,不是扩招,我还不见得能进大学。更何况,一个道理不会错,事因难能才可贵,那么多人都能上大学,我自己认为难的事情别人可不一定认为很难,终于在临近毕业前,似乎没有落后太多,得了一次奖学金,辞掉一份在全班同学中起薪还不错的工作,走进另一所大学攻读医学硕士学位。

  踏进全新的一站,繁华的广州市区与我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95%以上的店铺、商场、旅游景点都不是我能消费的,毕业课题的压力也不许我常常出去逛一逛,只好强压下童年时代就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向往,不甘心地在实验室坚守研究课题,坚守未来的梦想。2008年元月,那个大雪纷飞,冰冻千里的年关,我不得不在广州体育中心退掉那张学生票。看到新闻上,温总理去了火车站,我就知道总理呆着的地方绝不是我能接近的。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假期倍思亲,仍然不甘心,想要再去火车站看看,高架桥下,广场内外,充斥着路障和人群,当时新闻报道数字是80万旅客滞留车站,将临时调度蒸汽机车摆渡方式发送旅客,想想在荒芜雪地里的车厢上一盒饭或者泡面要卖50元,折回那狭小而又寒冷的宿舍。在实验室里一边做实验,有空时和众师弟师妹闲聊发现,一个身影在窗外晃动,我速速开门。一个陌生中年男子,衣着寒酸,行迹可疑,我还是打了声招呼,邀他进来,心下怀疑他是坏人,意欲盘问,不过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盘问变成了不设防的交谈!原来是个老乡,江苏如皋人,和我老家虽然不同县市,毕竟离得不远,但是身在两千公里外的广州,很是亲切了。短暂意外的聊天,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他是原来是清华大学九几级的在读博士,后来放弃国内学位出国,5年时间拿下德国洪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合成新型农药化学研究,此后去了日本,在东京大学做了3年博士后,现年39岁,没有成家,没有妻儿,没有房产,只有少量存款。他回国的目的是希望在国内谋一份大学副教授的职位,要求有科研启动经费和独立的实验室!好在国内安个家,同时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他还说会在国内东部地区各个省份都看看。无论是他当时的言谈举止投射的情绪,还是凭我对国内高校状况的了解,猜测他找得并不顺利。我觉得他的履历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他回来太晚了,错失了最佳的时机,最近两年回国的牛人,尤其在化学领域的实在太多了。他所期望的位置已经所剩不多,何况国内的学术环境他未必能够忍受,要不然当年就能下定决心放弃清华的博士学位呢!另外,他告诉我他手上有两份美国的研究机构的Offer(根据大学一位老师的介绍,这一行的美国博士后,年薪可以有5到8万美元足够3口之家温饱所需,得到绿卡也不是问题),回国发展关键在于要在国内成个家。后来得知,这位偶然相识的朋友还是去了美国。

  印象当中,这位朋友在国内几个月过得并不如意。这也让我感到了一丝窒息,凭我自己的实力和资质,要想在学术上达到那样的资历,不知道要花上多少时间和精力。那样的人,在当下的国内还吃不开,在国内学历文凭大贬值的趋势下,我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会有怎么样的归宿!当我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已经是2008年春夏之交,在一个个学校的体育场上排着九转十八弯的长队,广州热带烈日的炙烤下,头晕目眩,半天才投出一份改了无数遍的简历,同时还为了找工作求助于那个当上领导的亲戚A,一丝苦笑,不禁想起了那个“刻舟求剑”的故事,慨叹自己运气太坏,也怨自己脑子不够“活络”,早几年上班工作而不读研,可能现在坐在遮阳棚下收简历的人就是我了!而且这样也不耽误提升学历啊,瞧瞧那亲戚A,刚刚拿下南京大学的在职MBA学位,难怪有人说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一招制胜,步步领先,而且有家族传承的趋势。再看看我的导师,国内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后公费赴美国留学,如今加拿大国籍(也可能是美国籍),在美国硅谷工作,同时担任国内一个学院院长职务,他的女儿在美国读高中,将近申请大学,中国人历来重视子女教育,导师曾经带着女儿用整个暑假时间贯穿北美大陆,逛遍美国名校,从斯坦福,普林斯顿再到哈佛,从加州理工到麻省理工,当然还有导师当年做过博士后的耶鲁。而我在上那个国内二本的大学之前,压根就没有见过大学什么样子。当时临近毕业答辩,毕业论文颇多不顺,实验常常失败,恰巧导师女儿来到实验室见识科研课题(据说在美国,中学生有过实验室科研经历,对于申请名校分量极大),曾经有一位老师教训:看看人家中学生都能做好的事情,你这个硕士生怎么就这么困难,顿感无地自容啊!虽然导师也立刻纠正说:话不能这么说,他们的学习和生存环境不具有可比性,我其实私底下也这样安慰自己,可是现在谁会看过程,只需要结果,正面的结果。世事皆以成败论英雄,谁又能不在乎呢!

  2008年6月30日,是我惨淡成长路上一个难得的好日子,实验室一位助理研究员安慰我的话终于应验了——“在当今中国,没有考不上的博,也没有毕不了的硕”,得益于浮躁的学术界和混乱的研究生培养体制,我这个本该“毕不了的硕”,收拾收拾,真正开始走上社会闯荡江湖了。
跳转到指定楼层
hnzg
发表于: 2010-5-7 17: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有道理!
gaozhichao
发表于: 2010-5-8 00: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