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连跳”给了富士康们怎样的启示?
从2010年1月23日到4月6日,全球500强企业富士康位于深圳的厂区连续发生6起员工坠楼事件,其中,死亡4人,重伤两人。据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显示,除1起原因待查外,另外5起皆为个人或家庭原因所致。另有深圳人力资源保障局派专员到富士康集团了解相关情况后得出结论,经查,“未发现这6起员工坠楼事件与企业用工管理等方面存在必然联系”。
如此看来,在同一家企业连续发生坠楼事件确与这家企业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同样有坠楼想法的人却同时出现在了这家500强企业中?这也许永远是个谜,或许仅仅是一种巧合。但是这种巧合发生的几率小之又小。
有关富士康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不时见诸坊间,但是真正有真凭实据的却几乎没有。何况,从官方的评价看,这家在深圳拥有职工人数最多的企业,在守法方面却一直有不错的口碑,甚至还是遵守劳动法规的“模范企业”。也就是说,作为代加工企业,富士康并不存在用工方面的“劣迹”。但这是否就能说明富士康对这6起跳楼事件没有任何反思的地方呢?
其实不然,“事件的连续发生,暴露了富士康在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深圳总工会负责人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就曾这样表示。
诚然,员工跟企业的关系并不像学生跟学校的关系,后者是未成年人跟临时监护人之间的关系,而前者则是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企业并不对员工在工作以外的生命安全负责,或者不对员工非工伤负责。但是,对于连续出现的跳楼事件来说,富士康不能不作出深刻反思。
近日,富士康相关方面负责人也首次就频发的员工坠楼事件向公众检讨,承认在这些事件中,富士康管理存在一定的责任。他们在寻找原因时认为,富士康在深圳有31万普工,大多数是80后、90后。厂内现在专职的工会人员有15人,兼职的270人,对于42万人的大厂来说,显然低于国家规定的每1000人配备1名工会干部的标准,因此工会的救助系统推广力度还不够。
当然,工会干部数量的不足有可能是造成与年轻员工沟通不够的一种原因,但是却不一定是一种必然的原因。企业发自内心地对员工真正的人文关怀也许才是今后减少乃至避免此类惨剧发生的充要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按照劳动法规的要求去做,而是要建立起从上至下的企业文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种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老板文化。从这个角度上说,富士康的检讨来得晚了一些。
虽然,春节后珠三角地区曾经出现过结构性“用工荒”,很多用工企业不得不提高了工人工资,广东也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却依然存在,特别是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加工大型企业应聘者更是络绎不绝。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体现人文关怀的主动性有可能越发缺乏。对于那些80后、90后的“新生代”来说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却越来越多,加之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则极容易引发极端行为的发生。如何在当今的社会环境,针对特殊的人群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进而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是摆在富士康们面前一道必须检讨的难题。
毕竟生命无价,何况是年轻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