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既是传承也是创新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102 | 回复: 0

zxiner
发表于: 2017-3-22 09: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所涉范围极广,它既包括我们的历史、文学、科技、建筑、语言、哲学、艺术等常规领域,更包括星象医卜、琴棋书画、诗词曲赋、价值观念等。可以说传统文化就是整个的一个中华文明,然而在近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遭遇冷落或遗弃,我们现在所能够接触到的,恐怕十之一二也未必有吧。

那么,造成这种传统文化断层的原因何在呢?
自三皇五帝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在发展并适应着根据各个时代的需求,而传统文化遭遇逐步衰败,主要是发生在近代。

自清朝末年国家积弱,饱受外来侵略,众多知识分子及爱国志士谋求国家出路,单是中学与西学的体用之争便存在很多分歧,自洋务运动到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理性和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中寻求支点,然而也有众多极端分子把传统与封建、糟粕、落后画上了等号并且影响了众多中下层对文化现象没有分辨和选择能力的人群。

以中华文明独有的建筑为例,至今国内存留较为丰富的大型古建目前以北京和西安为首,我们能够看到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从一定程度上要感谢当年以梁思成为首的奋起保卫的先贤。

当然,除了建筑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领域为例,但是最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以前无论是任何文化的承载形式都是以纸质书籍为主。正是因为这种传承方式,在历经社会变迁或者政治动荡的时候,一旦这些典籍遭受摧残或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南昌海昏侯墓竹简)

(马王堆汉墓绢帛)

(西晋·楼兰纸质古籍)
礼失于野而路人拾之。
自05年韩国“将领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国人开始意识到保护我们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然而众多宝贵文献遗失及泰斗人物不再,想要在深值西方文化的当代人当中重拾传统文化的道路,艰难且长久。

《诗经》《楚辞》所表现的东方美学依然可以受推崇,《二十四孝》从古至今教人何以作为子女,四大名著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社会、人文,更是以西方古典戏剧分庭抗礼的东方巨著,《庄子》是具有典型东方道家世界观的哲学典籍,更有《孙子兵法》,本是中国传统兵家的战争艺术之作,而近代又被世界各国商政管理等各界视作必读参考……

近年来国内无论媒体还是相关领域的个人,都在为传承传统文化进行努力尝试,以媒体而论,几年前央视的《百家讲坛》,大有打造两千多年前稷下学宫诸子百家争鸣之文化盛世的报复,然而一来几年前新媒体介质依然略显匮乏,二来由于长久的文化断层,诸多领域尚自缺乏一些极具权威性的专业研究者,三者,当时大家尚自处在一个传统文化复姓的初期,能够对其进行关注的人群,略显小众。

虽如此,但依然是开了个好头。以至于后来《花样年华》带动传统经典服饰文化的风靡,大观园旅游对《红楼梦》的传承衍生,甚至后来电视、网络媒体所举办的汉字大赛、诗词大会等,都代表着新媒体时代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众多历经磨难得以保存下来的文化结晶也会迎来具有普世价值的一天。

以奇书《孙子兵法》为例,其成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了竹简、绢帛、纸质等所有书本载体形式,能够保存至今也正是因为无论任何时代国家、民族对战争一事的必要性,早在一战、二战时期其便走出国门,被世界各国奉为战争参考,而到了近代和平年代,更有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将其引入商界、政界、管理、经济等领域。我们对其的传承方式也由最早单一的纸质书籍,演化为影像、语音、图画等诸多形式,这一点,在对传承中华文化而言,可谓意义颇丰。

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多渠道的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从声音、视频、画面、参与等各方面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来自这个社会更多的信息,同样,也让更多以前历经磨难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经典得以在这个时代继续发扬光大,实现价值。
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碰撞,并非矛盾,而是在新的环境下会更加的兼容并蓄,更加的丰富多彩。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