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高等教育之方向——培养“知产阶级”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5779 | 回复: 0

骏者翼之
发表于: 2009-12-7 14: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力的转移》,是未来学家托夫勒“未来学三部曲”的第三部,深入分析了世界权力格局将极其强烈而且快速地向“知识”转移。这种趋势,任何国家、政党、财团或者其他什么机构都无法阻拦,甚至于任何阻拦者都将被滚滚前进的车轮碾碎。

    将这种的趋势嫁接到“高等教育”这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上,就会发现种种观念的扭曲与作为的无效。为了更好的描述这个趋势对于未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发明一个新的词汇——“知产阶级”,给未来即将面临的冲突上纲上线,给未来即将发生的危险找到深层的注解。中国近三十年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极其迅速,而最近十年的尤为突飞猛进,不少学者以高校扩建、学生扩招、论文造假、教授泛滥等现象为理,将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定性为“泡沫状态”,这背后的含义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不久之后即将面临“崩塌”的危险。然而,这种“大跃进”式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却是富有远见的“未雨绸缪”—— 这个角度,就是托夫勒笔下的“未来权力格局”——不过,这“绸缪”中各种的作为是否有效,就另当别论了。

    《周易》中有“上九,亢龙有悔”,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资产”作为权力的基础,其地位开始动摇。借助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好普及,知识的力量已经开始渗透进入社会权力的格局。哲学家培根很早就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在此之前,知识的作用更像是锦上添花。但时至今日,它的力量已经变得独立而且强大,那些拥有大量资产但缺乏知识的巨鳄们,已经被拥有“知识权力”的人们仅仅盯住,中投、平安、国航等等大型企业,高高兴兴签订各类投资协议,结果却灰头土脸亏损高达数百亿。

    话题回归高等教育,谈到“高等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我们得到的答案更多是“完善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社会适应性、综合能力、专业技能”等等,这些都没有问题,只是反映到现实中的评估手段似乎只有考试分数——达到考试分数,就能毕业;考分比较高,就能成为研究生;提高考试分数,就等同于提高社会适应性、综合能力或者更加完善的人格——这似乎有点可笑。如果学生们对“考试分数”有深刻认知,那到没有什么,可惜我们的教育体系并没有有效传递这种观念,反而从5岁到25岁都不断强调“分数”那无与伦比的威力,以至于引发各类分数丑闻。

    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人才,而这些人才其实就是“知产者”。所谓“知产”,对比“资产”就就能很容易理解。

    其一,知产者有知识。
    与“有货币”对应。四年、六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扩充不少知识,单这仅仅是基础。过去,信息传递成本很高,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借助课堂向学生传递信息和知识。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学生不仅仅能够通过课堂,更主要还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获得大量信息和知识,甚至于从课堂获得知识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微不足道。借助搜索引擎,任何人都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获得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大量的信息,“获得知识”已经不是具有很高的门槛。如果高校教学的着力点仍然放在“传递知识”上,显然就是做无用功,至少效率不高。

    其二,知产者有产权。
    与“所有权”对应。通过搜索引擎得来的信息和知识,拿来阅读讨论当然没有问题,拿来作为自己的东西其实也没有问题,不能“独占”是“知识”最大的特点。但我们的社会道德规则承认“知识产权”受到法律保护,但这种保护的范围其实非常有限——如果要引用,必须声明来源;做商业应用,付钱即可,这种限制并不复杂。但现如今,不论教授还是学生,论文造假都已经习以为常,最近更是因为几个校长级人物的论文造假而成为热议的话题。我们批判这种不法不道德行为的同时,也要接受现实,数千万大学生学习几乎相同的课本,研究几乎相同的课题,怎么可能人人都“创新”呢?知识可以被“抄袭”,只要遵守“抄袭标记”的规则;对于普通本科生,甚至可以允许大篇幅的正确“抄袭”,其考察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创新,而在于能否将这些知识吃透,变成自身可以“使用”的知识;对于硕士博士,则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否则花那三五年时间读书实在没有半点价值;而对于为人师表的教授们,少量引用是可以的,较多引用就是可耻的,胆敢违规抄袭,定要严惩不待!深刻认知知识的“产权”特点与价值,让大学生首先拥有更多不带名利的“知识产权”,才能培养出能够获得创新突破的优秀人才,才不至于培养出身陷“抄袭门”的周市长或者“论文过度引用”的黄校长之类悲剧人物。

    其三,知产者会管理使用知识。
    与“财务管理”相仿。纵然资产无数,现金流断裂一样会破产;知识也一样,“读书破万卷,下笔不成文”的大学生比比皆是,那些都算不得人才。高校培养大学生,要在“管理与使用知识”方面下功夫。要让“管理知识、使用知识”成为大学生的习惯,学金融的没有买卖过股票,学管理的没有的带过队伍,学法律的没有上过法庭,学新闻的没有做过采访,…… 实习一次两次都是徒劳,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必须在实践与各种模拟场景中摸爬滚打,将知识融入血脉才能获得真正的营养。

    其四,知产者能够让知识再生。
    与“利润”对应。有些人因为感到知识的匮乏与不足,而在工作三五年再次选择读书,这其实已经是相当正面的现象;更糟糕的,不少本科生毕业就发现四年学习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竞争力,而不得不选择继续读研,以希望未来的增值。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就算读完研究生,也同样缺乏竞争力——因为他们并不具备创造“知识利润”的能力。高等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们具备在社会实践中,使用知识并且创造知识利润的能力。而这种知识的利润,在现实中表现为突破创新、经验积累、发明创造等等。没有“利润”的企业,无法存活;不能获得“知识利润”的个人,没有发展前途。
改革开放三十年,“无产阶级”拥有的社会权力逐步被“资产阶级”夺取,但不论在国内,还是整个世界,资本家们已经将感到他们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这次闹革命的不是“无产阶级”,而是新生的“知产阶级”,他们不需要发动战争,也不屑于使用武力,无声无息中,他们就已经将权力转移到了自己的手中——与此权力相伴随的还有各种的财富和资源。

    曾经的那个飘摇年代,“知产阶级”被戴帽子游街、殴打甚至被夺去生命,而如今,他们不仅仅要走向社会权力的核心,更是每个国家体现世界竞争力的核心力量。而高等教育,不着力培养对社会有责任意识的“资产阶级”新生力量,难道还要培养更多的考试机器、作弊博士、抄袭市长、违规校长、造假科学家么?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