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刘华,复旦大学法学士,香港大学Mphil,Hong Kong Politics (中、英文)自由撰稿人。在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欧洲的马普学会(The Max Planck Society)分别从事中英文哲学、政治科学等教学和理论著作翻译、中国哲学教学(英文)和语言学研究工作。能够准确迅速把握学生在语言技术、思维方式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并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参加数次TOEFL iBT考试,考分均在115分以上。现为博森托福umo课程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之一。 老托福大家都很熟悉,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武林秘籍”把它干掉的。但是,有的中国学生老托福的考试成绩相当高,真正的英语能力却还是不够,产生了不和谐的“高分低能”现象。现在新托福出现了,这种状况再也没有了。 iBT考试满分120,中国学生的平均分是76,还不到达标分80,说明情况很糟,且中国考生赖以生存的传统培训模式无法应对iBT考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因为iBT是素质考核,它的设计以及评分方式,都希望你在考试中反馈的信息,是你当下根据考题反应的,当下组织的思考结果和过程。也就是说,习惯了盲从,一味接受灌输而不动脑子的学生是过不了iBT这关的。所以,我希望学员们通过正确,合理的训练后,可以自得,敏锐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迅速调整方向,摸索出对自己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老师说什么,你信什么。 这次我们和大家谈一下TOEFL iBT阅读理解的解题要点。 TOEFL iBT的阅读理解不光要reading,还要comprehension。要使思维一直处于一个能量充沛的状态,让这种思维冲动能推进你去把整个过程走完。不要以为不懂也能做下去,不懂你就完了。一般阅读理解达不到20分的人会有这样一些困惑: 第一种情况,觉得时间不够用。有的同学说从他第二题就开始乱做了。乱做是怎么做呢? 先看看题目怎么样,再看看题目和这一段对应的长什么样,底下哪个看着舒服选哪个。而阅读做到好的同学就会发现,正确答案怎么看都不像正确的,但错误答案根据他搜集到的证据,能确定一定是错的,反过来再读读写的模棱两可的不像真正答案的那个答案,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现在iBT有的题的出题逻辑是这样的。问:关于X的情况;选项A、B、C都在某一段中出现过,选项D还没提到;但既然你读过,那你一定知道A、B、C是错的,用排除法,剩下的D就是对的;而如果你读过全文就会知道D在后面出现过,和X对上了。如果你是乱做的,看谁顺眼就选谁,这种题还能蒙的对吗? 对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同学,我只提出一个意见:不管你说的时间够不够用,按照我说的正确的方向去做,宗旨是:reading to learn, 读的时候一定要有所收获,这也是ETS希望考生达到的程度。如果不懂,就不要走下去,不懂就弄懂它,弄懂了再做,现在我只来得及做8题,我开始在懂的路程上多走两步,我懂的通透一点了,懂的快一点了,我不是又能多做两道了吗?然后慢慢地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练习,14道题可以在18分钟内全部做掉;而且都读懂了,读透了。但如果你一开始是瞎做的,那做多少题也是瞎做的, 第二种情况,普遍出现在培训过GMAT再来读托福的同学,本质上也是没有做到reading to learn。曾经有个考GMAT考的还不错的同学,托福阅读只考了12分,他非常不理解,其实是阅读习惯的问题。阅读到了一定层次之后,不仅仅考阅读习惯,还要考一些关键信息的搜索,而这些关键信息搜索又是比较特定的。像准备过GMAT考试的学员,又学习过管老师这个对当前时代而言比较突出的人类想出来的招,相当于你是不会走的,只会爬,而老管就教你怎么飞,让别人觉得你会飞。怎么飞呢? 是拽着一个气球腾起来的。所以,你做GMAT reading的时候还能对付,但只是对付而已,并不是说你没有阅读习惯就能把它做的很好,而是说GMAT reading不考你阅读习惯。正因为GMAT考试不侧重于考quality这个方面,所以,培训你的老师就可以抓住里面逻辑上的一些问题,帮助你迅速提升成绩,但不代表你就具备那种quality,我说的是语言素质上的quality。但到了iBT,这种方法就蒙过不去了,有的同学还用那种方法去读,不追求reading to learn,看题目找对应的,那碰到前面说的那种题型不就完了吗?所以基本的素质还在,结果却只考十几分。因为你没有真的读懂,只不过是扫下来对应做的。 对受GMAT reading解题习惯影响的同学,首先要做的也是建立reading to learn的阅读习惯,然后再追求快。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认为阅读分成OG里所说reading to learn的题目和reading to find 的题目。OG是从文章整体的思维角度去讲的。但作为一个外国人,你永远要reading to learn。如果问题读不懂,问题对应的那句话也读不懂,选项也读不懂,那怎么可能做对呢? 举个例子,文章说“这个system对某一个special group是有作用的”,而选项是“这个system对某些specialized group是有作用的”。文章里提到了“special group such as students,” 你只要看到“students”也不可能认为“students”是“specialized group”吧。但是考生觉得他们长得好像,就选了。而正确答案和原文有可能长得就是像,也有可能长得一点都不像,因为正确答案极有可能是对原文的一个改写,而且可能改的很看不出来,你读不懂,就没选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