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职场百味] 大学生社工工资低致流失 社会各方吁提高其收入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6851 | 回复: 0

dreamwing
发表于: 2009-10-12 08: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  2009年10月10日 新京报  

“发放社区老人优惠券,设立健康档案,组织社区治安巡逻”,国庆期间,一般企事业单位都已放假,但李倩还要值班,作为崇文区龙潭街道光明北里居委会新来的大学生,她要值班到10月4日,除做好往日工作,她还要组织社区志愿者轮班上岗。
  李倩是北京印刷学院的应届毕业生,7月份毕业后,她通过考试来到龙潭街道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
  继“大学生村官”后,大学生进基层工作的触角从农村延伸到了城市。今年,北京市推行“社工”人员招聘计划,选拔2500名“大学生社工”到社区上岗。相关专家认为,这一举措是北京市优化社会工作者队伍知识结构,推进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在许多市民印象中,居委会就是社区里大爷大妈的聚集地,而当这2500名大学生走进社区时,他们将给社区带来什么,社区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本报记者探访多个社区,试图还原这些“天之骄子”在社区生活中的真实状况。
  基层工作锻炼沟通能力
  虽到社区工作不足俩月,李倩已参与过社区许多工作,给老人发放优惠券、申请老人证、办理居家养老证,组织志愿者、策划活动,只要居民有事找到居委会,她都会认真接待,除主要负责的民政福利这一块,其他工作人员有什么忙不开了,她都过去帮忙。
  李倩称,来到社区居委会工作,需和各居民打交道,事务较多,沟通能力得到很好锻炼。
  李倩说,工作的这两个月,改变了她原来对社区的许多看法,有次她入户访问居民,结果居民非常热情,拉着她嘘寒问暖。居民间许多互帮互助的事,以前在报纸电视上看到总怀疑,可在实际中,能亲身感受到社区居民的真诚和热情。
  为居委会注入新鲜血液
  据光明北里社区居委会邢主任介绍,大学生更有激情,思维更活跃,更有创造力。他们在思考方案,策划活动方面比中老年人更出色。给社区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邢主任称,大学生来到社区工作,也改变了居民对居委会的传统印象,许多居民原来只认为居委会是大爷大妈们的聚集地,但当他们来到居委会,看到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他们的看法改变了,这对居委会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
  部分大学生缺乏经验
  但并不是所有社区对大学生在社区工作持表扬态度。崇文区天坛附近某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告诉记者,他们小区的两名大学生来到居委会后,缺乏沟通能力,导致什么事情一离开主任就办不好,也不主动去学习,不吩咐从来不主动找活干。
  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街道共49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近期还将有14名大学生到社区中工作。大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给社区建设带来帮助。但也有大学生吃不了苦,与居民沟通起来欠缺经验。
  还原居委会自治性质
  龙潭街道光明北里社区居委会邢主任称,社区居委会本来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可近年来,居委会的活儿增加太多,承担了大量行政性职能,负担普遍太重,计生、养老甚至一些社会调查的项目,都要由居委会完成。
  邢主任称,担子太重导致居委会许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招收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可把大量行政性事务交给他们去做,居委会还原群众自治的性质,专注于服务性方面的工作,多组织居民搞活动。
  龙潭街道社区办刘主任称,今年,龙潭街道首批6个社区进行社区服务站和居委会工作的分离试点,把政府指派的活动从社区居委会里剥离出来,交给社区服务站去做,还原居委会群众自治的本质。这些招聘来的大学生主要是进入社区服务站,协助居委会做好诸如计生、环保、治安、卫生等工作。
  呼吁提高社区大学生工资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因工资偏低导致流失现象的发生。
  据龙潭街道光明北里社区工作者李倩称,她见习期工资是800元,转正后是1050元,但目前她每月的房租就要花去1000元,基本所剩无几,只好靠家里接济。
  光明北里社区居委会邢主任称,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收入确实有点低,难以维持他们在京的正常生活。小区原来共招了3个大学生,但有两个已离开,可能也跟工资低有关。她呼吁政府部门能提高他们的收入。
  龙潭街道社区办刘主任称,社区工作站的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人手缺乏,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相关措施,留住招来的大学生,包括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北京市社工委一名工作人员称,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刚开展不久,许多措施有待完善,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选择离开,也在正常范围之内。社工委将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 说法
  发言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北京市社区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 孙莹
  “毕业生遇惑无人指导易致流失”
  ●关于职业指导
  “老师督导学生社区工作”
  今年,政府招聘大学生进社区,一方面是中央和北京市政府都有相应文件,要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在社区层面,促使居委会工作从职业化到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举措。
  中青院今年有十多位社工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关村街道各社区,一直由老师督导他们的工作。临上岗前,学院组织这批学生开了次会,老师们分享了社区工作经验,并提示注意事项。
  他们刚进社区,肯定会遇到许多困惑、甚至困难。学生参加工作的几个月间,也与各自老师保持联系。他们还计划在“十一”长假后再聚一次,将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归类,并设计解决方案。
  这样的交流意在搭建一个支持的平台:一方面由同学们讨论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师也帮助答疑解惑。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支专业社工队伍。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和高校一起努力。如果只是“放羊式”地让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在他们遇到困惑时没人引导,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同时导致基层政府、居民对这支队伍的评价降低。
  ●关于待遇
  “有些街道采取人性化措施”
  大学生进社区原来准备招的是具有北京市户口的学生,由于北京学生报考的少,后来就没有要求了。由于在工作满期限以后能解决户口问题,因此虽然工资较低,对外地学生还有一定吸引力。
  目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水平的确偏低,如能像大学生村官那样,每月工资水平有3000元左右,对建设一支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将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既然社会有呼声,政府也应会考虑这个问题,但相关的政策可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目前这个阶段,有些街道办采取了比较人性化的措施,比如给大学生解决午餐问题,解决住宿问题,这考验各个街道办的智慧。
  发言人:华清园社区居委会主任 潘静
  “应鼓励大学生考前到社区实习”
  ●关于中途退出
  “招考前考生可先实习”
  一些毕业生参加工作没两个月就离开,让人觉得挺遗憾。他们的行为不能说是“错误的”,但确实是一种浪费———浪费岗位资源。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进社区能解决北京市户口,这一点很有吸引力。在招考阶段,可能善于考试、有面试技巧的人竞争到岗位,但他们对社区工作并不了解,对职业定位不明晰,所以上岗后发现不适合便离开了。这些岗位却不会再匀到那些真热爱社区工作,但考试能力稍差的毕业生手里。
  为避免这种情况,首先应在招考时就说明工作性质、内容,甚至可以鼓励考生先到附近社区见习或实习几周,让他们了解社区工作再决定是否报名。另外就是希望毕业生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
  ●关于待遇
  “政府可为他们安排住宿”
  目前的工资标准,对需要自己租房的毕业生来说,确实有点压力。而且近年来,外地生源进社区工作的逐渐增多,这一问题会越来越普遍。
  如果政府能为他们安排住宿,或拿出一些资金在辖区内整租下房子提供给这些毕业生,那他们就可以省下工资里那笔租房的钱,减轻不少生活压力。
  人物解读:
  吴扬
  就职社区:海淀区华清园
  模拟口号:为理想甘当“炮灰”
  毕业两年坚守社区
  作为北京市第一家社区服务站,华清园是专业社工引入社区的试点,服务站的工作不仅得到居民认可,还得到市委书记刘淇的参观指导。
  今年是吴扬在华清园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当初与他一起创立服务站的另两位同学都已离开。与今年进社区的大学生不同,吴扬到现在仍未解决北京市户口。
  华清园社区居委会主任潘静说,吴扬能坚持,是因为他已把社工工作当作一份事业。而中青院社工学院一教师则认为,政府开始“购买”社工岗位,与华清园等试点的成功不无关系。
  “朋友说我是‘理想炮灰’。”吴扬笑称。他说,当初选择加入“华清园”项目是因为这项工作的开创性,而坚持下来,则因对这个项目的责任。
  他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为学弟学妹铺铺路,“毕竟这是个朝阳行业。”
  改造社区服务站
  华清园社区服务站位于社区西南角,是一栋面积约700平米的三层小楼,其中有公共服务大厅、阅览室、童趣园、家庭驿站等十余个不同功能的房间,基本能满足开展室内活动的需要。
  而2007年6月前,这里只是一座刚由锅炉房改造的简装毛坯房。当时,刚毕业的吴扬加入中青院和中关村街道合作运营的“华清园社区服务中心”项目。
  从设计房间功能到买建材、监督装修队建设,都由吴扬和另两名社工专业毕业生亲力亲为。服务站落成后,陆续“入驻”了合唱队以及手工、书画、英语等多个活动组。
  活动组由社区居民参与,传授技巧的“老师”则多为来此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
  引入“老年发廊”
  除各种活动项目,老年发廊、老年修脚等服务受到社区老人的欢迎。
  吴扬说,他在华清园曾见过久未修剪头发的老人。经社区调查,发现位于五道口商圈的华清园周围理发店的人均消费在30元以上,不少老人理发,要专门到地质大学院内的理发店。
  为什么不在社区里搞一个老年发廊?他和同事们开始“游说”周围的理发店为社区老人提供低价理发服务。
  开始有几家表示可以进社区,但不降价。“那就达不到我们的初衷了。”
  最后,吴扬用公益性和进社区的“口碑效益”说服了附近一家“韩日美发城”的老板,他们愿意每月进一次社区,理发收费3元/次,还为高龄和空巢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现在,老年发廊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经常有老人打电话确认活动时间。而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二,服务站内总有十多位“排号”理发的老人。
  吴婷
  就职社区:海淀区华清园
  模拟口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加班助社区获大奖
  “社工三大方法”、“社区认同度”、“参与意识”……接受采访时,社工专业的名词不时从吴婷嘴里蹦出;但走在社区里,她又像个邻家女孩,跟熟识的居民打招呼、唠家常。
  吴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09级毕业生,今年7月,吴婷作为应届毕业生进入中关村街道,最初被分在文体联合会。她随后参与了华清园竞选“魅力社区”的项目,并因表现出色被留在社区。进社区工作两月多,吴婷说已渐渐“进入角色”。
  助小区参选加班成常事
  今年,华清园社区参加了北京第三届“魅力社区”评选活动,吴婷和另一位同学被安排到社区,协助参选工作。
  那段时间,加班成了常事,有时做道具,晚上十一二点忙完回家,第二天早7点又得起床。吴婷说,为控制活动经费,几乎所有条幅、旗子都由手工制作,但在参加颁奖典礼前,导演提醒条幅可能“出镜”效果不好,得重做。
  付出总算得到回报。华清园入选北京市十大魅力社区,并在决赛环节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载誉而归,中关村街道的领导问社区要什么奖励。
  “那就把这俩小姑娘给留下吧!”居委会主任潘静当即要下吴婷和她同学。潘静说,目前在社区服务站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多,但大家做事都很有热情,而且“小坏主意很多”,为社区工作带来不少活力。
  处处用心被居民接受
  “和她见过一面的小朋友,都跟她玩得非常好。”潘静说,吴婷最大特点就是亲和力强,为此专门将她安排在社区服务站的青少组,负责组织社区内有关青少年的活动。
  这些活动大多安排在寒暑假,吴婷尚未真正尝试,目前只在周末开办“公益小书房”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到社区阅览室一起读书。
  吴婷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水彩笔,服务站内的不少宣传画、小标志,都是她和同事们的作品。
  “我有美术特长?———其实不是。”吴婷笑着说,“社区工作并不需要特殊的才能,关键是用心。”
  “用心”还体现在她为居民准备的中秋灯谜小礼品上。把红纸对折,用订书机订成一只方形的小纸袋,里面装的是樟脑丸,社区的老太太们收到后,一阵惊喜。
  目前,吴婷和朋友合租住房。虽然工资不高,她说勉强能做到收支平衡。
  “上大学时老师就说,要想赚钱就别学这个专业。社工本来就是帮助别人的工作。”她说,能找到专业对口、自己又喜欢的工作,已经很幸运,“至于待遇,最重要的是放低身段,看长远点。”她认为这份工作有意义、有前途。
  王玲楠
  就职社区:石景山区高井路社区
  模拟口号:增长经验,争取人人都满意
  为撮合舞蹈队主动学跳舞
  “大姐,你的两癌体检,我们真的给您办不了!”早上8时30分,在石景山区高井路社区工作4个多月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王玲楠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当日,直到下午5点下班,她除了负责文体活动、参与妇联工作,还接待了居民体检和鸽子扰民的事情。
  王玲楠说,她主要负责社区文体工作,但居民的其他事情她也管,虽然工作忙,但让她生活特别充实,也很受益。
  她说,今年国庆,石景山区3700多人组成的群众联欢队中,也包括他们社区舞蹈队成员。他们的舞蹈队刚成立时,曾经历一段曲折———舞蹈队有两位女士,因彼此认为自己跳得好,合不到一块儿。她获悉情况后,主动去学跳交谊舞,学会后,就以舞蹈行家的心理,主动找那两位女士谈话撮合,最终两人友好起来。
  22岁的王玲楠毕业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物流专业,因工作繁杂,她说,虽然她现在的工作得到许多居民认可,但要让社区的人都满意,还欠缺社会经验。
  金晓坤
  就职社区:西城区大院社区
  模拟口号:在社区里,但求良言一句三冬暖
  “同学见面都喊我老大妈”
  每天早晨,金晓坤总是提前30分钟来到社区,打扫卫生、提水,做一切她能做的事。
  金晓坤说,她今年21岁,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社工专业,考虑工作稳定和增长知识,她报考了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两个多月的工作中,她不但要参与老人活动的节目表演、打印材料,而且要在国庆夜间值班、办理二代残疾证。如今同学见面,“都喊我老大妈!”
  金晓坤说,她平时说话直来直去,但自从做了社区工作后,整个人就变了。她在社区中主要做残联工作,社区正在办理二代残疾证,200多个残疾人的证件,都得她打电话逐一通知,她清楚记得,第一次通知时,张口闭口都喊对方是残疾人,结果遭到对方怒斥,后来,她逐渐学会看人说话。如今,她一见到老人,就大爷大妈地叫,“嘿嘿,许多老人都喜欢我。”
  现在她每天朝八晚五上班,原来爱逛街爱打扮的习惯也没了,不过让她不好意思开口的是,她现在一个月才一千多元工资。
  栗生 (化名)
  就职社区:西城区大院社区
  模拟口号:选择离开,只因人生追求学以致用
  “用不上专业我选择离开”
  24岁的栗生(化名)在社区只工作了两个多月,就主动放弃了这份社区工作。
  栗生说,他去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后在一个公司当法务助理,当获悉社区招考大学生后,就想把自己的专业发挥到社区中。但他5月份到社区后,所做的都是记录工作会议和整理材料的事情,而他的专业根本用不上,干不了他想干的,况且他的工资才一千多元,生活都很困难。于是,7月份他辞掉了这份工作,现在一公司工作,比社区的工资高了很多。
  栗生认为,能给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是大学生安于社区工作的原因。
  该社区居委会主任冯宝良称,大学生在社区工作量大工资低,是否能扎根社区工作,现在还不好说。该社区两个多月中,就走了两名人员,其中一名工作一天就走了。
  金融街街道办工作人员称,他们将通过培训和“老带新”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