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其他主题] 要不要写毕业论文应是大学的教育自主权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6097 | 回复: 0

dreamwing
发表于: 2009-10-13 08: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熊丙奇 新浪博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成都商报10月11日)

一直以来,本科生是否要撰写毕业论文,就充满争议。近年来,由于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大学毕业一年往往成为就业年,学校于是不太重视最后一年的教学,而大多本科生的论文或由于学生认为没有意义,或时间投入不足,粗制滥造,甚至直接从网上拷贝,让毕业论文成为本科培养中的“鸡肋”。早在2007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2243名参与者中,71.3%的人认为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42.5%的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取消。
  
但是,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却鲜有大学敢明确提出。直接原因是,教育部于2004年,针对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而根据教育部的通知精神,在本科教育评估中,毕业论文是十分重要的考察内容。


四川大学新闻系的尝试,由此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上级教育部门“重申”重视毕业论文工作,那么,川大的尝试就很可能无法尝试,即便川大说学生的新闻作品、评论也是“毕业设计”,但这显然与教育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的要求不符。在笔者看来,这才是我国大学提高教育质量存在的最大问题:学校没有教育自主权,所有的教育教学得听行政命令统一指挥,不管学校如何、专业如何,都按同一模式进行培养。即便学校和老师也认为不妥,却只有认认真真走过场。

事实上,如果大学有教育自主权,每所学校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才定位,确定具有个性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本科生培养中可以不要求撰写没有多少价值的毕业论文,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定位(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不对应用型研究生提出求学期间发表论文、毕业时撰写硕士论文的要求。而不是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都得撰写论文、发表论文,在严重的“论文情结”之下,产出大量垃圾论文,催生诸多学术不端行为。在众多世界一流大学中,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培养,撰写论文并非“硬性要求”,一方面,本科生和硕士生,其实难以写出什么具有创新价值的论文来;另一方面,研究能力并不是只有通过撰写论文来培养,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主要通过每门课程的教学实现,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开展调研、撰写报告并陈述报告,在我们这里看来,几乎就是一次毕业设计。而准备继续攻读博士的学生,可以自主撰写科研论文,将论文作为申请博士的重要材料。

当然,有人会说,取消论文要求之后,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会“更水”,目前有毕业论文要求,好歹可以培养一点学生的研究能力,会让大学生重视最后一年的学习,否则大学毕业这一年将完全“空心化”。这是行政管理思维的继续——在按行政指令办学中,行政部门总是担心,上级不通知、不命令,学校就无作为,而如果转变这一思维,把教育评价权交给社会、教育选择权归还学生,学校的办学,将不是围着行政指标转,而真正对受教育者与社会需求负责。当大学在招生阶段,面临学生的选择;在就业时,面对用人单位对学生提出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公开所有办学信息时,大学还能放纵教育质量下滑吗?眼下的现实却恰恰相反,由于学生没有教育选择权、办学信息不公开透明,大学教育质量明明下滑,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教育主管部门却通过“评估”宣布大多数高校办学质量优秀,而大学生就业率一年高过一年。

所以,是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从根本上说,是一所学校是否拥有办学自主权与教育自主权,以及与之对应,学生是否有教育选择权的问题。连怎样培养学生,大学都无法自主,大学是很难培养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的。

新华社于10月11日播发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并听了5节课之后的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总理说,“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此言用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赋予教师教育自主权、学生教育选择权上,显然具有指导意义。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