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核查大学生就业率不能依靠“被代表就业”信息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3663 | 回复: 0

dreamwing
发表于: 2009-10-18 22: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熊丙奇 新浪博客

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来到潍坊对就业情况进行督察,在和大学毕业生群体座谈的时候,谈到了目前网络上的流行词语“被就业”。他认为,最近通过一系列的走访了解,人力资源部今年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是可信的,大学生就业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中国新闻网10月15日)
  
这让我想起了本科教学评估。在教学评估专家进入校园之后,也有“随机”听课,“随机”走访教师、学生、实验室,“随机”查阅学校的材料。照理,这样的听课、走访、检查,获得的就是“真实”的信息。可是,为何本科教学评估,只有主管教育部门声称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巨大,而包括接受评估的学校在内,也大谈评估太滥、形式主义严重呢?——评估中的所谓“随机”,其实都不随机,老师的课是事先排练过的,随机走访的教师、学生,是事先“选定”,或至少进行过“答问演练”的,而被检查的资料,也是重新整理,“万无一失”不能让专家看出破绽的。有的高校甚至专门设立“情报组”、“走访组”、“上课答问组”。

再来看这位负责人是怎样得到“今年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是可信的”这一结果的。据报道,一是在座谈会上,有两名应届毕业生代表发言,一位同学说,班里共有33个人,其中和自己保持密切联系的有13个人,除去她之外,仅有两人还没有最终确定工作岗位。而另一个同学说全专业一共有78个人,其中34个人考上了研究生,还有30人去幼儿园做了老师,还有几个去了企业,目前只剩下一个人还没找到工作。二是他们也曾经在其他地方了解过,结果也差不多,完全是随机调查,都是学生亲口所说,并非来自高校的统计,且这些学校也并非名牌大学,应该说有一定的可信性。

对于两位同学代表的发言,我们相信他们说的是事实,但是,从他们所说的两个班的“事实”,并不能就推论其他学校的就业情况也是如此。众所周知,一般被挑选参加座谈会的高校,就业情况应是当地最好的、能“代表”同学来发言的,也是精挑细选的,事先有所准备的,如果按照这一基本逻辑看,其中一位大学生说的就业情况,恰恰证明就业数据可能不可信:13个学生中有3个未就业(其余20个学生去向该同学不知道),就业率不到80%(还不能说明全班就业情况,如果其余20个学生只有一半就业,或不到一半就业,就业率就很低了);另一个同学说的班级就业情况,也反映一个严峻问题,即在一般本科,有相当数量学生是以考研作为毕业之后的发展路径,有调查显示,在一些地区的二本中,超过80%的学生考研,考研率甚至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提高考研率也就提高就业率。退一步说,就是假定这两个学生所在学校、班级的就业率,还不是很好的,那么,也不能由此代表全中国2263所普通高校(其中1079所本科院校)的就业情况,这个样本实在太小。

我相信人保部领导对真实就业率情况确实进行了走访,也很关切,但究竟走访了多少学生、都是从哪些学生嘴里听说的、这些学生提供的信息有多少可信度?——不是怀疑学生说谎,而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现实顾虑,“被就业”新闻事件的主角“酱里合酱”不就遭遇辅导员老师“不要乱说”的警告吗?已经就业的学生,干嘛说就业情况糟糕,由此让领导不开心,进而影响所在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评价呢?没有就业的学生,继续就业不是还要靠有关部门的支持吗?

由此可见,走访调查大学生所得到的就业信息,只能是“被代表就业”信息,不过发扬了“被就业”的新形式而已。其实,要核查就业率是否真实的方法,实在太多了。政府部门找来学生访谈,或者直接去查学校资料,都是最低层次的做法,就是做这样的工作,也必须隐身,做到真正的“随机”,学生不知道你是政府部门的人,更不能由学校安排。同样是“随机调查”,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于2009年7月1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应届本科生的签约率仅为40%,高职高专学生签约率为33%。远低于政府部门公布的68%。哪一个随机调查,是真正有价值的随机调查,更具有公信力呢?检查高校的就业率,可以要求高校出具所有学生的就业去向信息,然后根据就业去向,去去向处查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存在的用人单位是否有学生的名录、学生是否上班、是否交劳保,不需要多大功夫,就真相大白。这比一个个开座谈、一个个走访学生,既省力,还管用。

其实,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劳动人事主管部门对自己发布的就业数据,进行核查,进而挤出其中的水分,承认其中的虚假,是不能抱多大希望的,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影响自身政绩的事吗?要核查真实的就业数据,应该由人大机构组织人力资源中介、用人单位、媒体进行,既督促政府部门和高校真正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也检查国家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才不会像现在,“随机”听两个大学生的发言,“走访”下大学生,就得到就业率是可信的结果。大学生不但可能“被就业”、还可能“被代表就业”。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