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杨澜:这是喊出“我认为”的时代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344 | 回复: 0

八日水
发表于: 2016-4-16 22: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澜访谈录》走过了15年,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高端访谈节目主持人,杨澜谈到,时下的观众不再依赖主持人的“二传手”作用,如果不说出“我认为”,你的价值就被电脑取代了。
当然,一直顺势而为的杨澜,在一问一世界中,也丰富和强大着自己,她不仅将自己的文化公司运营得风生水起,用“天下女人国际论坛”传递女性影响世界的“她力量”,也在今年迎来了和丈夫吴征的20年“瓷婚”,并由衷地感念,最好的关系是让双方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6年有三个数字于杨澜来说别具意义。
一是《杨澜访谈录》走过了15年。15年来,杨澜采访了800多位各界精英,如果算上之前她在凤凰卫视主持的两年“杨澜工作室”,17年来杨澜主持的访谈节目算是目前国内持续时间最长的高端访谈节目。

杨澜坦言自己很幸运,赶上了电视访谈节目的黄金时代;她也不讳言,时下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电视访谈节目作为一种传统的节目样式日渐受到冲击。
“现在大家看访谈节目,看的不仅是访谈,还想看主持人的见解和判断。媒体更高的附加值一定是未来传媒的走向。”
为此,杨澜做出的调整是 《杨澜访谈录》由周播变为季播,每一季皆为主题性的系列人物访谈,节目形式采用访谈和纪录片相结合的方式。
二是由杨澜的“阳光媒体集团”主办的“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三届。2005年,杨澜推出了一档女性谈话节目《天下女人》,之后逐渐拓展成一个包括原创视频节目、出版、教育培训、论坛与会员俱乐部的女性社区。2014年第一届“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启动,致力于关注女性“身、心、灵”三个维度的健康与幸福,传递女性的声音与选择。
2016年第三届天下女人国际论坛于4月3日落幕。以往关于女性的论坛多是女人关起门来谈女性的话题,今年,杨澜特意邀请了诸多男性嘉宾和女性共同参与。遂,2016天下女人国际论坛的主题定位为“包容的社会,真正的伙伴”。
这个伙伴不仅指事业的伙伴,也包括生活的伴侣。
三是杨澜和先生吴征步入婚姻殿堂20年,迎来“瓷婚”。她还送了吴征一份特别的礼物——出版了新书《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在书的扉页上,她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吴征,纪念结婚20年一起看世界的日子” 。
关于爱情,杨澜很认同马克·吐温的一句话:“爱情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却又是生长最慢的。”20年的婚姻给她最深的感悟是“最好的关系是让双方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杨澜称“如果没有吴征,我不会成为今天的我”。

“天女”论坛 重要的事说三遍,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


采访杨澜那天,正值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开幕的前两天,地点约在她的办公室。
阳光媒体集团位于一个宽阔安静的院落的尽头,一幢白色的二层楼房。工作人员告知,杨澜正在开会。可以想象,在论坛倒计时的当口,作为主办方,杨澜和她的团队有多忙。果不其然,待她开完会,引我们走进她的办公室,她一边说着抱歉一边数着忙碌的日程。
杨澜办公桌靠窗的位置有一盆绿植,在阳光的照射中越发青翠。另一侧的柜子上,摆放着一个相框,是杨澜和吴征的合影。
杨澜招呼我们刚刚坐下,工作人员又拿来几大摞《世界很大,幸好有你》的书,请她签名。她一边签一边说现在是忙碌并快乐着。所以在刚刚的全体动员会上,她告诉大家,不管多急、多累、都要笑脸示人。
作为主持人和公众人物的杨澜,大家已然非常熟悉。但作为老板和团队管理者的杨澜,是大家陌生和好奇的。问她在论坛临近开幕的时候,如果团队有工作准备不到位,她能理智管理自己的情绪吗?正在签书的杨澜,停下来,扬起头,坦言:“我是一个性格挺急的人,有时候遇上自己想到却没有做到的,或者团队没能理解的,我也挺着急。但是我也慢慢在跟自己说,要控制情绪,不要乱发火……”
她说这几天在准备论坛的演讲稿,有一个段落的题目是“亲爱的,来帮帮我”。她写道:“在现今社会,没有人可以单打独斗,男女平等并非意味着男女对立、势如水火,而是基于公共政策、企业文化、家庭人生三个层面的相互协作。一个人是做不了那么多事情的,所以应该跟自己亲爱的人说:‘亲爱的来搭把手’、‘亲爱的我做不来了,来帮我一下’。”
在今年的“天女论坛”上,杨澜还同与会的各界伙伴发出一些实质性的倡议: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给女性更多的晋升机会;让男女共休产假;给予母婴哺育空间……
有一个现象,杨澜一直想打破,就是为什么只有女性才会面临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似乎,如果女人不先做到相夫教子,就没有发展事业的权利。相比之下,男性精英几乎很少被要求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不公平,家庭的砝码不能只加在女人一边。给予女性更多的支持、更好的环境,我觉得这是社会可以共同推动的事情。”
说起“天女论坛”的话题,杨澜总是颇有兴致,娓娓道来。甚至一些数字和理论,她都捻熟在心。比如,她曾在新书中提到的一个预言,就是21世纪有3种力量(3W)将改变世界,包括互联网(Web)、气候(Weather)和女性(Women)。所谓女性即为“她力量”,关于“她力量”到底有多大?杨澜脱口而出以下数字和阐释。“有一个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如果全球女性的生产力能够被充分发挥,那么整个世界的GDP能够上升34%。‘她力量’是一种尚未释放出来的生产力,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别平等,就是道义和文明进步本身”。
Q:能感受到每一年筹备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团队上下都要付出很多心力。能连续举办三年,支持你的动力是什么?
A: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做好,重要的话说三遍。这句话就是“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 我们相信学习的力量和分享的力量。我特别希望它能成为社会讨论的一个话题,而不仅仅是女性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三年也是考验团队、考验品牌、考验初心的一个时间节点。很高兴的是在今年我找到了论坛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Q:之前你有一档节目叫“天下女人”,当时为什么会定下这个名字呢?
A:就是想做一档女性的节目,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一些社会的话题。一方面,天下女人带有一种包容性,大家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有“女子也当心怀天下”的意思。今天的女性不仅在个人和家庭的层面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某些专业和社会进步方面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Q:为女性权益呼吁,难免会被冠上“女权主义者”的头衔。你认同吗?
A:那要看这个“权”是“权利”还是“权力”?如果是指女人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权利,那么我就是女权主义者,如果是指用对立的态度向男性夺取“权力”,忽略男女性别差异,我就不能认同。毕竟,我们挑战的是性别歧视的偏见,而不是男性本身。
我们在努力改变一种语境,有些人视女权主义为洪水猛兽,他们认为女权就是用女性的霸权来替代男性的霸权。但在如今这个越来越扁平的世界,继续套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控制的权力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了,未来人类的发展一定是扁平式、多元的、各种伙伴关系组合式发展。所以我们是想用一种新的伙伴模式来替代以前那种权力控制的垂直模式。
Q:每年的“天女论坛”都会表彰一些优秀女性,在很多人眼里你也是优秀女性的典范,从你的角度看,优秀女性要具备哪些素质?
A:我觉得我没资格去给优秀下定义。那些出自真心的热爱,能够成就自我的女性都是非常优秀的。她可能是一位家庭主妇,但只要她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同样可以视为非常优秀的女性。她需要在自己的独立性和多重社会角色之间找到平衡。
我理解的成功就是让人生尽可能丰富多彩,我们只有这一辈子让我们来体验。只有你真正经历的才是你的财富,其他都是别人可以拿走的。那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尽可能地让生命很繁盛。所以我在书里写:愿生命繁盛,人生繁盛。我觉得每个人都该竭尽所能绽放自己。
Q:做访谈节目的这17年里,有没有最让你感动的一位女性采访对象呢?
A:我很难说最感动的一位,而且也不觉得成为女总统或女总理的,就是每位女性的终极目标。她们并不一定都给我带来感动,但会有激励作用,至少她们证明了一种可能。让我比较感动的是王光美女士,她在那样的苦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承受力,以及继续回报社会的大爱让我很感动。
Q:你在采访前会因为采访对象的性别而产生心态上的变化吗?
A:在采访中我就是一个记者,没有那么大的性别的区分。无论男女我都需要问出有品质的问题。当然,对于女性采访对象,因为我自己有过相似的生命体验,对于有些事情的感受会强烈一些。比如说聊到孩子,聊到对美的追求,有的时候会有共鸣。
Q:有没有哪一位女性是你期待在之后的采访中接触到的?
A:特蕾莎修女,她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个体,当然她已经去世了。我还特别想采访的是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面对很多不同层面的危机,她仍能保持冷静的判断力。所以她让我很有兴趣去解读。

“杨访”15年 一问一世界,爱和恐惧是追问的原动力


20多年过去了,杨澜依然记得她在1990年应聘《正大综艺》主持人的情景,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在社会上招聘主持人。当时,栏目组希望找一位清纯、知性,有个性的主持人。并不很漂亮的杨澜,以气质和个性胜出。就这样,杨澜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舞台。
人生的轨迹,从此改变。
问杨澜,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她还会选择走上传媒这条路吗?她坦言:“不需要重来,so far so good。一定要设想的话,因为我这个人对世界好奇,对人有兴趣,那么我所从事的工作应该也跟传媒离得不太远”。
杨澜曾出过一本书,名为《一问一世界》。在她看来,提问,既是记者的本分,也是她试图在个体经验之外,尝试理解和链接更多人、更大世界的努力。
她说爱和恐惧,是支持她17年来不停提问和追问的原动力。“关于爱,我真的是狂热地热爱我的工作,在与人和外界的交流中,那些新鲜的东西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快感。而恐惧也是一种很强的动力。15年前我创办自己的公司时,民营传媒公司还很鲜见,市场也不成熟,其实是有生存危机的。还有一种危机感来自于媒体技术的巨大的变化……”
杨澜不否认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中国电视的黄金时期。但也正视因时代的变化而带来的冲击,她说人就是要不断去适应环境,从而发现新机遇的可能性。
Q:今年初,《杨澜访谈录》推出了开播15年特别节目,你把许多曾经做客的嘉宾和相熟的朋友请到现场。请大家分享三个问题:“15年前你在做什么?15年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15年后还想做什么?”如果现在我问你这3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A:(听到这个问题时)感慨万千,涌上心头。15年前我选择独自创业。就像之前一直是游轮上的一名乘客,突然决定自己去开一架小舢板,那时你才知道过去的经验都帮不到你,必须从头开始。从游轮上的乘客变为一个掌舵者,虽然人们看不到你经历过的风浪,但能发现你越来越强健的体魄以及晒黑的皮肤。换言之,这15年让我学会了如何同时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而不被它击倒,还能逐渐让自己的小舢板越来越强壮,能够经得起风雨。未来我希望这艘船能够更大一点,能够容纳更多人的理想。我觉得男女都需要颠覆关于领导力的一种认识,领导力不意味着你能控制多少人,而在于你能成全多少人。
Q:从刚刚你说的这番话中,我还发现一个变化。15年前你更多的是从“我”出发,想着我要怎样;15年后你则考量的是能为别人承载什么……
A:因为我已经证明了个人的能力。20岁的时候我特别想要证明自己,而现在我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事。不再限于证明个人价值,而要创造价值。
Q:回想15年前刚做掌舵者的心态,应该是有兴奋也有忐忑吧?
A:不怎么忐忑,反而是跃跃欲试,那时刚30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看别人做起来都很轻松,以为自己应该也不会差。等到了船上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自己没有预见到狂风暴雨,会呛很多水,也会产生自我怀疑。以前会想着能不能减少一些弯路,但现在却真心的感觉一环都不能少。
Q:所谓有因才会有果,有果必然有其因……
A:可能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指引我们前行。我觉得没有一条标准的道路适合每一个人,而且你也不可能把未来都盘算清楚了再开始行动,往往都要一边摸索一边寻找道路。俗话说“孩子只怕不生,不怕不长”,所以有的事情不是要等到条件都完美了才开始做,因为你不开始,就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在哪里。
Q:刚谈的是你眼中自己的变化,而在外人眼里15年前的杨澜仅是主持人、留学生,而在这15年间你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了……
A:其实我特别拒绝自己被定位在某一个形象上。我也没有想过做主持人就不能做制作人,做制作人就不能有企业,有企业不能做妈妈,做妈妈不能做两个孩子的妈妈。所以我从不拿这些标签衡量我自己。常听有女孩子跟我说:“我妈妈希望我能成为你。”每当听到这种话时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可悲。首先,别人并不了解真正全面的我,他们看到的只是公共形象中的我,而这个形象就是片面的。第二,让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去成为你,这太让人惶恐了。所以我都会赶紧给她们治愈一下,说你妈妈的意思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让你成为杨澜。
Q: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杨澜的成功也是无法复制的?
A:我不能说自己有多么成功,只能说我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做了我所相信的事情,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我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精彩的,而不是一定要去达到社会认定的某些刻板样式。如果把人生定位在社会认为自己成功,那太为难自己了。
Q:虽然你说不希望别人成为你,但如果能成为别人阶段性的目标和榜样,也很欣慰吧。你在小时候有过这样的榜样吗?
A:我小时候没有。虽然小朋友都被教育要向居里夫人学习,但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所以也没有把她作为一个切实的目标。我觉得一个人的目标更可能是身边出现的,而不是遥远的,存在在书本里的人。我身边就有很多像这样有力量的人,像我的外婆,她作为一个没有那么高文化水平的女性却对生活和人性特别有洞见,而且非常的热心乐观,她的这种性格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再比如我妈妈,她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里,经常给我做漂亮的连衣裙,那个时候女孩子穿裙子还被认为有一点资产阶级思想,但是妈妈特别手巧,自己买来纸样、布头,给我做当年最流行的蝙蝠衫、连衣裙。现在想起来虽然她不是时尚大师,但我也算是享受了高级私人定制。我觉得她们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很积极的影响。
Q:有了自己的访谈节目之后,接触到的不同领域的采访对象,解读他们的人生,对自己也是一种影响吗?
A:是一方面。对我来说,增长眼界的方式有四种,第一就是旅行,我去过全球40多个国家;第二就是我的职业,让我能够接触到很多人;第三是读书;第四就是自己去经历、去体验。

访谈节目现状,有挑战有机遇,节目更高的附加值是未来传媒的走向


Q:《杨澜访谈录》到现在已经15年了,作为一档高端访谈节目,它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但现在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访谈节目日渐受到冲击,这种冲击波及《杨澜访谈录》了吗?
A:当然有,所以必须做出改变和调整,今年《杨澜访谈录》就由周播改为季播类节目。而且不再像以前集与集的人物之间有较大的跨越性,今年会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做一系列人物,比如科学家、商业领袖和哲学家。节目会采用访谈和纪录片相结合的方式,争取第四季度跟大家见面。
Q:作为一档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访谈节目主持人,你怎么看待如今访谈节目的现状呢?这种情况,除了时代的影响,访谈节目自身的原因有哪些?
A:说到时代的原因,一方面我感到非常幸运,就是自己赶上了电视的黄金时代,观众经常会因为认可某一个主持人,而关注她的所有节目。但现在的观众则更多地自主去选择所需要的信息,不再依赖主持人的“二传手”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需要的是更高级的附加值,就是不仅看访谈,还希望把前因后果包括背景都能介绍得非常清楚,同时还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因此,节目更高的附加值一定是未来传媒的走向。
Q:随着真人秀和各种综艺节目的兴起,现在有一种说法是访谈节目已经OUT了。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A:在国外来说,电视的谈话类节目依然是电视的主要节目形态,无论是新闻访谈还是商业访谈等,其实都方兴未艾。现在网络媒体对电视节目的冲击肯定是存在的,所以每一个从业者需要重新定位、调整自己的角度,顺势而为。加强自身的修为,包括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恰恰是强化了我们作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某些能力。
我刚刚进入电视行业的时候是不允许主持人有自己的声音的,这你怎么能说“我认为”呢?但今天如果你不说“我认为”,那么你的价值就可以被电脑取代了。所以,加强自身的修为,提高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恰恰是强化了我们作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某些能力。
Q:国外很多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都有自己的talk show节目,而且很受欢迎。你有打算做一档自己的talk show吗?
A:我现在有一大半的时间在做公司的运营,除了天女社区,还有一个公司在做旅游文化方面的事务,今年我们也刚刚跟张家口签约来做未来十年冬奥文化的推广……这些事情会占用我大量的时间,而我作为主持人所能做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