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大学要分类而不应分等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3203 | 回复: 0

八日水
发表于: 2015-12-6 21: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张三出差来北京,老同学到来,难免需要叙叙旧。张三在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书也教了快二十年了,教授也评上了,按理说该心平气和。不过张三以前就一副牢骚满腹的模样,自称是某星座的,比较挑剔。这次他的牢骚在论文发表上。张三的看法代表了高校许多人的看法。高校对老师的考核里有非常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论文发表情况。有数量的要求,也有质量的要求。不同的学术刊物被分成了若干等级,需要发表在某个等级上的论文有若干,才可以晋升和拿奖金。考核与论文挂钩,是常见的做法。这一常见的做法显然弊端很多,由此还形成了一个隐形的产业链。一些有刊号的杂志收版面费帮人发论文,一篇论文几千不等,看起来还生意火爆。尽管收钱的杂志都是业内的熟面孔,真要填在表格上脸面挂不住。但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不得已而为之,也能理解。
  该不该把论文发表和教师绩效挂钩?这看似一个问题。因为论文发表的数量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实努力水平;论文发在顶级刊物上也不见得说这个研究就肯定对社会有贡献。何况学校除了写论文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工作,那就是教学。教学重要不重要?显然重要。那为何对论文发表给予重奖?这些问题不仅在高校内部引起广泛非议,在社会上也是大家的热点话题。论文发表和教师绩效挂钩,本质上是一个激励问题。既然是激励问题,就需要知道激励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好比说有两个学校,一个是普通的大学,一个是研究型的大学。普通的大学自然目标不是研究,而是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也自然是实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当然,这不是说普通大学的老师就不做研究,而是说大学总有其主要目标。如果不同档次的大学统统宣称自己都以学术研究为主,那么必然导致学术资源的错配和浪费。一个喜欢学术的学生读研读博,是选择一个普通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显然是后者。而一个愿意从事实用技能学习的人则会选择前者。所以在美国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把眼光盯住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即便能上,也不见得愿意上。因为大学的目标不同。
  大学需要分类,而不是分等。这才是大学治理的关键所在。分类的本质是专业化和分工。不同的大学追求各自的培养目标,学生是其产品。只要大学把学生培养得精细,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那么这个大学就是成功的。在分类的情况下,大学没有贵贱,只会体现各有所长,大家才得以相互尊重。而分等的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分等不分类,意味着大家都是一种类型的大学,但处于不同的等级。这等级和财政支持挂钩,越高等级的大学所得支持力度越大,也就越来越好;越低等级的大学所得支持力度越小,只会越来越差。由于分等的大学不分类,大家面对同样的考核方式,同样的培养目标,于是研究和教学就成为每个大学的共同目标。于是,不管哪种等级的大学,都需要考核论文发表。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每个在大学里工作的人都把时间花在写作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论文上,而每个人又不得不这么做。主管部门在考核大学时,论文发表也是重要指标。这也难怪业内人士常常自嘲:我们不生产论文,我们仅仅是论文的搬运工!
  大学只有分类治理才能改进资源配置效率。大学平等,社会才得以平等。如果大学一开始就三六九等了,毕业生自然也会三六九等,那么教育不是在促进公平,而是在加剧不平等。在大学分类的前提下,对大学老师的考核就要有所侧重。研究型的大学自然要看科研成果。而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自然应该看教学。这几乎是办大学的常识,就是这常识,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对论文发表与教师绩效挂钩进行猛烈批评的人本身也没认识到大学分类的重要性,也是大而化之的批评。针对研究型的大学,如果不按学术发表考核,那么应该按什么考核?完全按照数量自然不对,但按质量总可以吧。名校在教师晋升的考核时,也是要看论文发表的,假如你有在顶尖刊物上的发表经历,无论是求职还是晋升,都容易得多。而假如你没有发表经历,宣称自己是个人才,又怎么能证明你是个人才?所以,不是论文发表标准无情,而是科研激励中会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科研人员的科研努力可观察而不可证实,需要寻找相近的客观标准来度量。学术论文发表自然是一个相近的标准。尽管论文发表不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科研能力,但能发表好论文说明一个人科研能力强是大概率。激励当然得考虑大概率。否则大家都不看论文,还怎么评定科研人员的努力?
  还有一个考核办法就是大家围坐一圈给其他同事打分。以前生产队的时候评工分就这么做的,还比较公平。但评工分的前提是大家都了解这个事情。科研活动不同,科研活动异质性太强,各自做的领域都不太熟悉,怎么评?国外的名校采取同行评议,就是找几个和你做得类似的同行来给你匿名打分,这个相对公平。同行评议非常重要,找懂你的人,才不至于埋没你。按论文发表来考核对科研型大学是信息不对称下的有效机制,只不过这个有效机制需要配合同行评议才能真正有效。否则就是单位里几个权威坐下来评,只能看数量和发表的刊物,无法评价论文的真实水平。批评者看到了发表论文考核标准的弊端,但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大学的改革不是抛弃现有的考核体系,而是要做两个基本的改进:对大学进行分类治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分等不分类的管理;非研究型大学完全没必要考核论文发表,研究型大学在考核论文发表时,需要引进同行评议,而不是权威评议。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