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别人家的万圣节是群鬼宴,我们家的是什么“鬼”?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3867 | 回复: 0

八日水
发表于: 2015-11-3 20: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家的万圣节是群鬼宴,我们家的是什么“鬼”?

2015-10-31 这儿有鬼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gif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过上了万圣节,扮妖扮鬼不发糖就捣乱。万圣节百鬼出没,狼人、吸血鬼、哥布林、美杜莎,足够吓坏宝宝们。在中国,当然也有千万种鬼怪伺机而动。


话说这个“鬼”,就要先从汉字“鬼”说起。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小页今天借着万圣节这个诡异的气氛,说一说汉字中与“鬼”有关的那些故事。

♫
今日小页曲:我们都是胆小鬼!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png“丑”
“畏”、“嵬”、“魂”、“魁”、“魃”、“魄”、“魅”、“魇”、“魉”、“魍”、“魏 ”、“魑”、“魔”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带有“鬼”字旁。那么它们与“鬼”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小页找了四个汉字“鬼”、“丑”、“畏”、“魅”,以此为例,简单分析一下吧。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1).png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歌。”这个“鬼”字是个象形字。照古代的迷信说法,人死后变为鬼,所以“鬼”和人是有关系的。甲骨文①是面朝左跪坐的一个人,上部的“田”字表示鬼,头特大且怪,所以有人把“鬼”释为“大头人”。金文②仍像大头人,只是人已经站立起来了。小篆③则又在其背后加上一个“厶”,表示“鬼”的“阴私”特别重,专门干坏事。④为楷书书法,看不出有“木头人”的形象了。


“鬼”的本义就是指人死后的“精灵”,许慎在《说文解字•鬼部》中说:“人所归为鬼。”从本义又能引申为“不好捉摸”的意思,如《韩非子•八经》“其用人也鬼”,“鬼鬼祟祟”。


“鬼”字本来不是个好字眼,一般说来,凡由“鬼”字组成的词往往有贬义。但是“鬼工”一次却有褒义,它形容制作精巧,似非人工所能及,如岑参有“峥嵘如鬼工”的诗句,袁枚的《随园诗话》中也有“神工鬼斧,愈出愈奇”的话。这个“鬼斧”同样也是形容技艺的精巧。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jpg



这是“丑恶”之“丑”,其繁体字是个形声字。甲骨文①的左边个“酉”字,表读音,其右是“鬼”字,表意义。②是小篆的形体。③是楷书的形体。④是简化字。


“丑”字的本义是相貌难看,如《史记•西门豹传》:“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好丑”就是容貌美丑的意思。由容貌之丑又可以引申为事物的“恶劣”或“不好”,如《汉书•项籍传》中所说的“丑地”,即为不好之地。由“不好”又引申为“耻辱”,如:“终身之丑。”(《庄子•外物》)后来,又引申为“憎恶”之义,如:“我甚丑之。”(《荀子•荣辱》)大意是:我非常憎恶他。


“丑类”一词一般是指恶人或坏人,可是,“比物丑类”(《礼记•学记》)中的“丑”字却当“比较”讲,是以同类实物相比况的意思。这是因为“美”与“丑”由比较而来,所以“丑”字就能引申为“比”的意思。


请注意:古代的“丑”和“醜”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丑”是地支的第二位,又是一天的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凌晨一时至三时)。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2).png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这个“畏”字本为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右边是“鬼”,左边是棍棒之形,表示鬼执棍棒以使人畏。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③是小篆的形体,因讹变而失去原形。④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畏,恶也......鬼头而虎爪,可畏也。”从甲、金文看,并没有“鬼头而虎爪”的形象,许说不妥。“畏”字的本义是“恐惧”,如《商君书•错法》:“不畏强暴。”《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由“恐惧”可以引申为“吓唬”,如《汉书•广川惠王传》:“前杀昭平(人名),反来畏我。”所谓“畏我”也就是吓唬我的意思。“畏”字又可以引申为“敬服”义,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下畏而爱之。”所谓“后生可畏”并不是说后生可怕,而是对后生可敬服的意思。《韩非子•主道》:“其刑罚也,畏乎如雷霆。”这里的“畏”字实为“威”的通假字,当“威严”讲,原话的大意是:在实行刑罚之时,其威严像雷霆一般。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3).png



这个“魅”字本为象形字。①是甲骨文形体,象大头人形,头上冒汗,表示这是鬼怪。②是《说文》中籀文的形体,表示鬼身上长毛。③为小篆异体字,左边是“鬼”,右边的“彡”是毛形。④为小篆的通行体,变为了“丛鬼未声”的形声字了。⑤为楷书的形体。


《说文》:“鬽,老精物也。”古代迷信者认为,物成“精”即为鬼魅,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其所以画鬼魅最易,是因为谁都没有见过。

以上汉字解析内容选自左民安《细说汉字》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1).gif


从这些字从我们可以看出,人与鬼冥冥之中有着千思万绪的联系,鬼事就是人事。

鬼,现实主义的鬼话


文|潘翀晶



殷商时候,关于殷王鬼梦的记载有很多,那时人们认为做梦是得到祖先的预示。 殷王多鬼梦,认为是祖先告诫变故或灾难,因此用占卜与祭祀来化解这些梦中异象。 而春秋时候,这种梦被称为“厉梦”,厉就是恶鬼。


最曲折的是《左传·成公十年》记载的一段:晋景公梦见一个长发披散的大鬼对自己说:“你杀了我的子孙后代,这是不义,我已经请求上帝,现在得到它的允许可以报仇了! ”景公醒来后,召见桑田地方的巫人来占卜,巫人说:“君王吃不上今年的新麦了。”景公因此忧惧而得了重病,到秦国去请来一个名叫缓的医生。 缓还没有到达,景公又梦见了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儿童,一个说:“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怎么逃避他?”另—个说:“我们躲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能拿我们怎么办?”缓来诊断后,说:“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艾灸不可能,针刺达不到,药力也到不了。”六月丙午这天,景公派人煮了新麦,把先前占卜的巫人叫来,将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 然而,在将要吃新麦的时候,景公肚子发胀起来,走到厕所,跌入厕所里死去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1).jpg
南瓜灯



墨子也曾在《明鬼》中讲过周宣王杀了无辜之臣杜伯的故事,杜伯死前说:“如果我死了还能有魂,三年之内肯定会让你知道的。”三年后,周宣王与诸侯在田野狩猎,遇到杜伯驾马车追杀而来,一剑射死了宣王。墨子在诸多类似的故事中确认山鬼、天鬼、人鬼的存在,其用意是要使人慎独,基本上等于“顶头三尺有神明”的意思,劝戒人勿做亏心事。


孔子则“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说,其实回避的是“有”或“无”这样的终极问题,但在“有用”还是“无用”的问题上,他是有自己的选择的。《孔子家语》里曾说,子贡有一次问孔子,死者有知还是无知?孔子说:“我要是说死后还有知,那么就怕孝子贤孙们弃生送死,我要是说死后无知,又怕不孝之人弃亲不葬,所以你问的这个问题,不是当务之急,以后会慢慢明白的。”可见,孔子关注的是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因此,虽然孔子不语,但可以看出,鬼神之事的确是被孔子加以利用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2).jpg
南瓜灯



而战国扰攘之世中的阴阳家,觉得人间的祸福得失、国家的盛衰兴亡、个人的生死荣辱,不可推测,就归之于不可知的鬼神。这大概不仅仅是中国的先例,因为大动乱的时代,祸福生死等一切不可以常情常理测度,只好归之于命运与鬼神。


不知何时,鬼中有一部分杰出人物升入神的行列,所谓“鬼之灵者曰神也”,神的队伍就成为天神与人神的混合体。剩下的一部分鬼,地位却急剧下降,被认为低贱邪恶,受到神的管束。


这次分家,使神们高高坐在了庙堂之上,造福于民;鬼们则四处游于乡野,为害于人。于是,人们学会祈神克鬼,鬼从此成为过街老鼠,打鬼驱鬼的仪式四处流传,打鬼英雄的形象也开始深入人心,其中既有威武的捉鬼钟馗,也有那个骗鬼的小子宋定伯。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4).png
南瓜灯



鬼是否都很邪恶奸诈,这实在很难说,因为宋定伯捉的就是一枚十分老实的倒霉鬼。但自从神鬼分家之后,鬼的世界变得愈发五彩丰富与无孔不入了。在所有的口传与笔传文学里,鬼也和人一样,有好鬼,有恶鬼,有大鬼、小鬼、男鬼、女鬼、好看的鬼、丑鬼……


小孩生病,叫“鬼缠身”;夜行迷路,叫“鬼打墙”…… 鬼为何无处不在,并扮演了各种角色?台湾人王溢嘉在《中国人的心灵图谱:魂魄》 中曾对地狱作了注解,他认为在地狱里也有儒释道,佛教是骨,道教是肉,儒家是血。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3).jpg
南瓜灯



逝者在地狱里接受审判与惩罚 ,然后根据前世的道德积分去转世或沉沦,这个架构,属于佛教,即地狱的“骨”;这个框架之下,则是丰富而庞杂的道教编织的舞台——它将地狱落实在道教圣地四川丰都这个地点,用东狱大帝、冥王、城隍这样的道教职位来构建起地狱的“神僚机构”,而百姓爱戴的包公、钟馗这样的人成为阎王等领导者,这些可算做地狱的“肉”;而地狱里真正上演的故事,则是儒家喜闻乐见的内容了,比如犯了“不忠”之罪的佞臣、犯了“奸淫”之罪的男女、犯了“不孝”之罪的子孙,都会在地狱里受惩罚。这样的罪名,许多来自于儒家的道德谱系。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4).jpg
南瓜灯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个小故事:一个湖南书生,喜欢下棋以致成癖,将家产荡尽,他的父亲忧虑不已,把他关在书斋里,他还是翻墙溜出,到僻静的地方找人下棋,最终将父亲气死。阎王认为书生气死父亲是不孝无德,缩减他的阳寿,罚他入恶鬼狱7年。后来东狱新厦落成,这书生被阎王派过去做碑记赎罪,哪知道他半途又开溜,到别处下棋,延误了期限。阎王大怒,派无常将之捉拿,判了个无期,永无出头之日了。这个故事虽小,却是儒释道的内容俱全,几乎成为中国式鬼故事的楷模了。可见,用鬼来说事,着实好用,正符合了孔子的心思。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5).jpg
南瓜灯



鬼这种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将信将疑则若有若无。但经过年复一年的建构和口耳相传流播,鬼界的样貌与秩序俨然完整丰富起来。


鬼会思念家人,因此有望乡台可以去告别阳世;鬼投胎要忘记前世,因此喝孟婆汤辞别记忆;鬼要买东西,因此有鬼市;鬼要复阳间未尽的仇,因此会出来作乱杀人;鬼要报生前未了的恩,因此托梦叮嘱家人……最后甚至“逼得”人不得不推选了一个日子作为鬼节。或许是人对于生的意念太执著,对死后的描绘才会与人间那么相似,几乎是另一个世界里的模拟人生,这使得中国的鬼,有声有色,有情有义。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5).png
南瓜灯



清代王械在《秋灯丛话》里讲了个故事,说宁海县一个戏班的班主,深夜被人敲开门,高价邀请去演戏,班主率团而去,发现那个地方屋宇宏伟,庭院宽敞,观众早就坐满了,只是灯光不太明亮。戏子们卖力演出,观众们也秩序俨然。中场休息时,主人请戏班吃面,大家却吃出面条有泥巴味,非常诧异,因此私下商量,一会儿改扮成天神演出。重新开场时,天神扮相的戏子一出场,台下观众竟然大骇,四下逃散,而各种物什也顷刻消失。戏子们昏迷至天亮,醒来见身处一个大墓前的广场,大墓旁罗列无数小墓,地上摆了盛着蚯蚓的瓦钵,原来这就是他们昨夜吃的面条,而主人送的谢礼则是许多冥纸。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6).jpg
南瓜灯



这个群鬼看戏的故事,在鬼故事中实属可爱,既没有恶鬼索命,也没有人鬼斗智,鬼们只是想丰富一下群众文化生活,前后举措也都有礼有节,可惜只因人鬼殊途,所以没有完满结局。除了群众生活,鬼的个人生活也能安排得有声有色,最有名的莫过于女鬼与书生的缠绵故事,诸如情深意长的杜丽娘、楚楚可怜的聂小倩、笑语盈盈的婴宁……只是全部是女鬼找男子,不见男鬼找女人。而且这类故事中,女鬼大多善良美丽,深情款款,而男子的形象则含糊与干涩得多。 之所以会有这类故事,是因为鬼故事讲述者中出现了一支有力大军:文人。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enhtmlclip/0(7).jpg
南瓜灯



文人谈起鬼来,其底蕴和内涵自然不同寻常,清代的纪昀、蒲松龄、袁枚就有不少志怪之作。宋代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里讲苏轼谪居黄州时每天找各种人说闲话,碰上不善言谈的人,苏轼就强迫人家讲鬼故事,人家要是推辞说不会,苏就说“姑妄言之”——随便说就行。


既然谈鬼可以算“姑妄言之”,那么鬼故事其实早已夹杂了种种人间事,人的嬉笑怒骂无不在其中,成为一个个寓言,譬如民国时期老向的《乡人谈鬼》里就说:“怕不怕鬼,也不能一概而论,有钱的人能使鬼推磨,能教鬼上树,但那是势利鬼听他的;他若遇见穷鬼,便也得抱头鼠窜。 再有权有势、高官厚禄的人,一切国鬼都不怕单单惧怕洋鬼。你休看他瞪着一双眼睛比鬼还凶,一遇上洋鬼,立刻就像拔下来的小苗儿,蔫了。”这哪里是谈鬼呢,分明是讲这直白而漫长的人生。 不说人生而说鬼事,是因为环境使然:因为有些年代不可问苍生,却可以言鬼神;有些年代不可谈国事,却盛行讲鬼话,许多历史的流淌脉络总是大致相同。 回头再看古人造的鬼字,或许还可以这样理解:鬼就是人身鬼首。
以上文字来自《国学》 2012年第8期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