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中山大学介绍---校园风光推介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16364 | 回复: 7

ddup
发表于: 2009-8-16 02: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办 学 历 史 和 优 良 传 统

  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1835年,美国的伯驾医生在广州设立医局,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医医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济医院,并于1866年设立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专科教育机构;1888年,由美国人开设的格致书院在广州开学,后发展为私立岭南大学,博济医院及其附设的医学校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博济医学堂和格致书院,开启了中国近代西式教育的先河。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的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包括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整合为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其后,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先后并入。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专业被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同时,两校的医学院分出后,另行合并组建专门的医科院校,后又将广州的光华医学院并入,几经易名,最后定名为中山医科大学。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分别是教育部和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共同继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和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岭南大学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大学风格,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进一步拓宽了学科结构,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李绍珍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共有56位一级教授,其中有12位在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办 学 条 件 和 学 科 优 势

??学校共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学校设有人文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人类学系、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中心、国际交流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亚太研究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工学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30个学院和6个直属系。另设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附属第六医院等5所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附属专科医院。
  学校现有97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及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截至2007年12月,在校各类学生中有博士研究生4000多人、硕士研究生9000多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5000多人,本科生30000多人,来自港澳台的在校学生1000多人,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在校留学生1500多人、进修生2300多人。
  中山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现有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177个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245个学科专业,还有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个。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11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23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
  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拥有“光电材料与技术”、“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华南肿瘤学”、“眼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植物基因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基因工程”、“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数字家庭”、“眼科学”、“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热带病防治研究”、“干细胞”等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并拥有眼科学实验室、肾脏病实验室、辅助循环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学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共有教职工近130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000多人,具有副高职称的2000多人。教师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2人,19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8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5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8人。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藏书519.77万册(件),新书刊资料年增长量达15万余件。学校建立了规模可观的校园网,覆盖四个校区、接入计算机达5万余台,规模居中国高校校园网前列。


办 学 特 色 和 培 养 模 式

??学校以“善待学生”为办学的核心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
  学校秉承孙中山先生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开展本科教育。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倡脚踏实地的学术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逐步探索形成了“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观念和“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进分类培养,建立多元化培养体系,以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并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博士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以行业为背景,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培养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坚持“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开展以传承大学文化为主体的多层次素质教育,构建了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团学组织“一体两翼”的运作优势,积极构建高品位、前瞻性、开放式、互动型的校园文化新格局。
  学校启动国际交换生培养计划,促进学生境外交流,全面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国际化教学平台,迄今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27所院校建立了校级友好协议合作关系。2005年至2007年,派出交流学生累计近500名。
  学校设立了“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和“本科生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早期介入科研。2004年至今,在校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包括“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ACM国际决赛的银牌和铜牌,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6人,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6人。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全球总决赛中,我校一直是中国六所传统强校之一,共9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继2002年我校学生辩论队获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之后,2003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勇夺冠军;200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投资策划ACCA大学生公开赛中,我校代表队夺得冠军;2007年,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泉志同学因在业余天文搜索与观测中发现不少小行星而获得由国际行星协会公布的苏梅克近地天体奖.


科 研 实 力 和 社 会 服 务

  “十五”以来至2007年,学校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4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8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6项;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及招标课题71项,2005年至2007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41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重点及一般61项。"十五"期间全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6项,其中,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研究分别获中华医学科学奖一、二、三等奖;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7项(包括2项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5项。2007年,我校3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项。
  学校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坚持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进步,不断加强从“关键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初步形成了“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良性运作”的产学研合作新格局。“十五”以来到2007年,学校与广州、佛山、惠州、肇庆和湛江市等8个市县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合作共建研究院4个,其它各类研究机构22个,签定技术合同1600项;主持或参与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战略联盟5个,共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5个,承担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64项。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积极发挥党和政府的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2005-2007年,我校文科横向课题合计立项426项。其中:中央部门委托17项;省市部门委托103项;企业委托83项;事业单位委托196项; 国际合作14项;港澳台合作13项。教育部重点基地——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对香港的经济、政治、社会、泛珠三角、粤港澳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参与制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纲要》,参与了商务部实施CEPA的咨询工作。法学院刘恒教授与广州市法制办公室合作完成的《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转化为国内第一部规范政务公开的地方性法规,于2003年正式生效,产生了较大影响,并获得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校拥有8间附属医院,7个分院,4个校区门诊部,8个社区服务中心,5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22间教学医院,构成一个庞大、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学校创立“大学医院团队”新模式,大力开展医疗资源共享,探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方法和途径。专门启动了旨在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的“5010计划”,提高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各附属医院把做好医疗卫生服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国家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学校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开 放 办 学 与 国 际 合 作

  中山大学地处我国对外开放门户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学校开放和务实的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地缘文化背景。
  自创校之初,学校即秉承开放的办学宗旨,广纳人才。筹办国立广东大学的35名筹备委员中有31位是留学归来、通晓国际先进教育的专家。中山先生要求大学以“讨究世界日新之学理、技术为主”,实行开放性办学,办学伊始便在法国里昂市建立大学海外部。中山大学医科教育的源头博济医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创造了许多中国医学教育的第一。
  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传承弘扬“开放务实”的大学文化传统,开放与改革并举,提出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谋划学校事业新的发展。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国际影响力,努力促使国际和港澳台合作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推进器”、增长点和创新点。
  学校实施国际合作战略伙伴计划,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占领学科制高点,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问题研究和科研攻关。实施国际合作区域项目拓展中心项目,根据我校开展国际合作的重点区域,建立亚洲区、欧洲区、美大(美洲-大洋洲)区和港澳台地区等四个项目拓展中心。实施学术骨干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管理干部国际化短期培训项目,努力建设一支在学术前沿有影响的“大师+创新团队”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意识、能适应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国际眼光的管理干部。

  中山大学,这所由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国名校,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正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姿态,向世界先进教育学习。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扩大交流,深化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学校将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脚踏实地,不懈进取,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
跳转到指定楼层
ddup
发表于: 2009-8-16 02: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南校区风光

校训

孙中山先生对广东大学寄予殷切期望。1924年他亲笔为广东大学题写了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小礼堂

由美国克里夫兰州的华纳和史怀士公司的总裁安布雷·史怀士(机床和天文仪器生产商)出资为岭南学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会馆。1915年动工,1916年建成。为纪念捐赠者,命名为"怀士堂"。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到岭南大学视察,并在校园合影留念。孙中山先生还在怀士堂作长篇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孙中山纪念铜像

由孙中山先生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赠,希望通过纪念铜像宣传主义。1933年冬奉置于中山大学石碑旧址, 1954年春广州市政府借置于中山纪念堂,1956年11月12日运至中大现址。


黑石屋

由芝加哥的伊沙贝·布勒斯顿(黑石)夫人出资为担任过岭南学堂教务长和岭南大学校长的钟荣光博士(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修建的寓所。1914年动工。为纪念捐建者,后大家称之为"黑石屋"。现用作学校招待所。


惺亭

原岭南大学惺社同学于1928年捐建,为史坚加、区励周、许耀章三烈士纪念亭。史坚加为辛亥革命烈士,区励周、许耀章为1925年沙基惨案烈士。现每周周三晚为英语爱好者聚集交流的英语角。


乙丑进士牌坊:

"乙丑进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为表彰天启年间广东梁士济、李斯觉、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进士所建。该牌坊原立于广州四牌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广州市政府要拓宽该马路,欲将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风景区。岭南大学领迁了这座"乙丑进士"牌坊。原立于格兰堂(今称"大钟楼")西侧,后倒塌。1999年学校在校园中区重立该牌坊。


陈寅恪故居
陈寅恪是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历史学家。20世纪50年代后,东南区一号一直是陈教授的住所兼教学课室。《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名著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永芳堂
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一千万元人民币兴建。从上方俯视,永芳堂由对称的外方内圆的双曲面组成,前庭舒展的两翼象征开放中的国门,直达三楼正厅的室外六十级台阶象征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作为永芳堂建筑的组成部分,室外台阶两侧置有近代中国十八先贤铜像雕塑群。
十八先贤铜像
位于永芳堂广场两侧,左侧依次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蔡元培(浙江绍兴人)、章炳(浙江余杭人)、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康有为(广东南海人)、邓世昌(广东番禺人)、黄遵宪(广东嘉应人)、魏源(湖南邵阳人)、林则徐(福建候宜人)、詹天佑(安徽源人)、秋瑾(女,浙江江阴人)、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严复(福建候官人)、冯子材(广西钦州人)、容闳(广东香山人)、洪秀全(广东花县人)。

马丁堂:
现人类学系所在的大楼。1905年动工,1906年落成。是一座由硬制红砖砌就,采用钢筋混凝土作地面的建筑物。为纪念向岭南大学前身岭南学堂捐款的美国辛辛那提州的亨利·马丁,命名为"马丁堂"。1912年5月3日,孙中山先生到岭南学堂访问,在马丁堂前分别与全体教职员和全校师生员工合影,并发表题为《非学问无以建设》的演讲。


南校区图书馆
现馆于1982年建成,楼高四层,面积14500平方米,到1999年,藏书334万册。 1998年,中山大学图书馆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华南地区中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地区中心之一。馆内一楼设开架书库及电子阅览室,为借阅处;二楼设有研究生阅读室、古籍阅览室、工具书库和视听室;三楼为阅览室、自修室,四楼为报刊阅览室。全馆阅览室可容纳1800人。


梁銶琚堂
由梁銶琚先生捐资兴建,于1984年竣工。是学校进行各类大型集会、演出的重要场所,可容纳2000余人。


英东体育中心
建于1987年。是由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投资3700万元兴建的功能较为齐全的现代化体育建筑群。 包括英东体育馆、田径运动场、网球场、综合球类场、游泳场和管理办公楼。体育馆内设有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房、室内球场(蓝、排、羽毛球):体育场设有四百米塑胶跑道,中心为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早晚开馆供学生锻炼;游泳馆分游泳池和跳水池;网球场符合国际标准,在高校中首屈一指。

第一教学楼

南校区最大的教学楼,学生上课和自修的主要场所


测试中心大楼
中大测试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初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起来的原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测试中心之一。目前拥有建筑面积约4000M2的实验室,装备有总价值300多万美元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20多台。是校内乃至广东省内仪器种类较齐全、技术先进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基地。


岭南堂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1994年六月落成。结构巍峨,崇光闪烁,坪铺翡翠,壁映红灰。


中大北门广场
历史上,由于有中大码头至天字码头的水上交通,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均为座南朝北,北门是主校门。中大的标志物孙中山铜像也面向北方,寓"北伐"之意;逸仙主轴线就像一支笔从珠江伸出,笔尖在南笔胆在北,寓意从珠江源源不断吸水,即四海精英汇聚中大。后因城市的发展和新港路的开通,南校门逐渐成为主校门。但近年来,南校门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学校整体规划的需要,北校门得以成为主校门,使校园更富魅力。
广场主要由牌坊、中大校徽、中大校训及中大校史等部分组成。牌坊是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为古色古香的中国双层牌楼,是根据中大古牌坊的风格重建的。


中山楼

现在的中山大学行政办公大楼。


艺术中心大楼
ddup
发表于: 2009-8-16 02: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校区风光

办公楼


孙中山学医纪念像


何母刘太夫人实验大楼


实验大楼


综合楼


柯麟题字纪念碑

图书馆

柯麟纪念像                                                                                                                  

梁欣荣夫人楼

动物实验中心

留学生楼

永生楼

法医鉴定中心

英语楼

校友会堂                                                                        

教学楼
ddup
发表于: 2009-8-16 02: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珠海校区风光

教学大楼与孙中山纪念像


图书馆


南门广场


隐湖风光


膳堂


图书馆


学生宿舍楼


逸仙大道


校园夜景


游泳池
头像被屏蔽
sgcijbyx
发表于: 2010-6-15 16: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轮美奂,节能环保,联想扬天一体机美图欣赏

ewobaq

美轮美奂,节能环保,联想扬天一体机美图欣赏

联想扬天为SMB和SOHO用户量身定做的首款商用一体电脑,相对于传统台式机

,扬天一体电脑倍感沉稳的黑色外观,7CM厚度的低空间占用率与便携性,能源之星5.0认证能耗65%的节能环保,集成企业管理/培训软件及商务软件所搭建的各种商务平台,

无不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引领了台式机发展的未来趋势——节能、环保、易用、省钱。
      除此之外,扬天一体电脑采用了时下最为主流的配置,与传统台式相比,同等价格的扬天一体电脑

不仅性能不损,而且更为节能环保、方便易用,像框、升降底座、显示器悬臂、挂墙的四种悬臂设置,使得产品摆放、显示更为灵活,这正解决了SMB和SOHO用户有效进行办公

空间利用的问题,同时更带来了舒适的使用感受,以及良好的应用价值,使得扬天一体电脑的优势得天独厚。
头像被屏蔽
nhljsff
发表于: 2010-6-23 14: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武门》背景介绍

oxrhbfs

《精武门》背景介绍

1910年的某一天,一个身无分文的青年来到了东方巴黎“上海”。

在这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十里洋场,有的人纸醉金迷,自甘沉沦;有的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或成为富可敌国的一代商贾,或成为名动天下的武学宗师,或成为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有的人为了民族气节和武林正义与西方列强、邪恶势力进行着殊死的较量。一代大侠霍元甲,建立了名闻世界的精武门,接连击败了俄国大力士和日本武士,青年为大侠的精武精神所吸引,毅然前来上海投奔精武门。

但是一切都出乎青年的想象,霍元甲被日本人设计谋害,精武门也不复存在,站在人潮如海的十字街头,茫然四顾,举目无亲。他会胆怯退缩吗?他会勇往直前吗?他会成为这座城市万众瞩目的神奇人物吗?他将何去何从?   

你,就是那个青年!

《精武门》以旧上海为舞台,艺术地再现了上个世纪初的国人自强不息的那段历史。当时的上海滩五洋并处,中西文化融合,西方现代文明与古老的东方传统交相辉映;但同时又泥沙俱下,龙蛇混杂,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斗争激烈,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不断上演着成功与失败的人间悲喜剧。玩家将通过游戏,在刀光剑影中重温那个年代中华武林志士的民族气节和英雄事迹,以及他们江湖恩怨和爱恨情仇。

精武精神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将会由您而发扬光大。
recotdw
发表于: 2010-7-5 15: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到老外电话时,你可以脱口而出

gbvgku

接到老外电话时,你可以脱口而出


接到老外电话时,你可以脱口而出……
  
  情况 (一) 打电话的人找的是你自己
  Is Halley there? (Halley 在吗?)
  
   This is Halley speaking. 我就是 Halley。
  情况 (二) 打电话的人要找的人不在
  May I speak to Mr. Gates? (请问 Gates 先生在吗?)
  He’s not here right now. 他现在不在这里。
  He’s in a meeting right now. 他现在正在开会。
  情况 (三) 打电话的人要找的人不在, 问对方是否要留言
  Can I talk to Mark? (我可以跟 Mark 讲话吗?)
  He’s out on his lunch break right now. 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他出去吃午饭了, 你要留言吗?
  He’s not available right now. Can I take a message? 他不在, 我可以帮你传话吗?
  
  情况 (四) 打电话的人问他要找的人何时回来
  Do you know when he will be back? 你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吗?
  He should be back in 20 minutes. 他应该二十分钟内会回来。
  
  情况 (五) 打电话的人问他要找的人在哪里
  Do you have any idea where he is? 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He’s at work right now. Do you want his phone number?
  他现在在上班。你要不要他的电话号码?
  
  情况 (六) 打电话的人要找的人不在, 愿意接受对方的留言
  Can I leave a message? 我可以留个话?
  Sure, if you can excuse me for just a second. Let me find a piece of paper to write it down.
  当然, 如果你可以等我一下下, 让我找张纸写下来。
  情况 (七) 接受对方留言时听不清楚, 希望对方重复
  When he comes back, can you have him call me at (206) 5551212?
  他回来后, 能不能让他打 (206) 5551212 这个号码给我?
  Can you repeat again, please? 能不能请你
dsz123
发表于: 2011-9-23 20: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羡慕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