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很多人还忙着筹备婚礼。据 |
等地报道,今年春节已办了2000多场婚礼。时下情人节又到,不少准新人也“心痒痒”了,准备领证、筹划婚礼。可真正操办起来,大小事宜常常把两家人忙着团团转。怎样让婚礼只有甜蜜、没有负担?本期,青岛 |
说到办婚礼,上班族小罗最大的感受就是“忙不过来”!今年初,父母告诉他们,5月份有一天是根据两个人的生辰八字算出来的好日子,最适合完婚,否则再等两年才会有这样的日子。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们开始着手准备婚礼。 |
接下来,订酒店、拍婚纱照、装修房子、买喜糖、选婚戒、通知亲朋好友……该准备的东西一件都不能少,小两口每天都处于紧张的“战备”状态,忙得晕头转向。一边上着班,一边抽空安排婚礼。为了早点请假回家,还要努力把单位的活儿多赶一些,有时真是累得心烦气躁。 |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表示,结婚是人生大事,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每个人都不希望把婚礼办得太草率。对准新人来说,良好的时间管理是提高效率、克服焦虑烦躁的法宝。最好先订个“计划表”,用倒计时的方法,把要准备的事情逐一列出,完成一项划掉一项。比如,提前6个月定日期、饭店、婚礼规模,提前3个月拍婚纱照、布置新房,提前2个月购买衣服首饰,提前1个月发邀请函等。此外,可以发动家人的力量,找几个助手,让大家帮着完成“任务”。 |
如今,不少年轻人感叹“真是结不起婚”!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婚礼费用30年涨了46倍,还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递增。在北京等大城市,一场婚礼平均消费十几万,在中小城市,七成婚礼花费超过5万元,让很多处在事业发展期的年轻人感觉压力不小。 |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顾伯美副主任医师表示,一方面,“80后”独生子女进入婚龄,父母们觉得“孩子就一个、婚礼仅一次”,宁可“倒贴钱”也要风风光光。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攀比心态,很多人觉得“人活一张脸”,结婚咱们“不差钱”。 |
其实,婚礼不是“面子工程”,婚姻质量主要在于情感是否和谐。夫妻同心,浪漫和省钱并不矛盾。首先,避开“高峰期”。不要非在所谓的“黄道吉日”里扎堆,不得不接受高消费。只要是双方都觉得有意义,就是自己的“好日子”。其次,减少一次性消费。花束、气球等一次性的物品,能租就不买、小钱也要省。最后,办“绿色婚宴”。婚宴支出历来是婚礼的“大头”,据统计,每场婚宴至少有三成浪费。正所谓新事新办,自助餐式、野餐式等个性节俭的婚宴已经在慢慢取代传统的铺张式婚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