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闲来无事,把几年前看过的影片《钢琴家》又拿出来看了一遍,曾让正学音乐的我感慨万千。没想到的是,现在它仍然能使几年没碰钢琴的我潸然泪下。音乐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芒一样,不分国籍、不分种族,总能直指人心,打动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电影的主人公Szpilman是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他们全家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而Szpilman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此时Szpilman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他暗暗帮助Szpilman直到俄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最后Szpilman终于迎来了战争胜利的曙光……整个电影最让人刻骨铭心的镜头就是Szpilman在废墟般的空城华沙,为那个纳粹军官的弹奏,作为一名钢琴家,他最好的一次钢琴演奏,不是在战后的波兰电台,不是在灯火辉煌的音乐厅……而是在祖国的废墟上。
Szpilman为纳粹军官弹奏的是Chopin的第一叙事曲,这首《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是Chopin在1835年前后创作的,当时肖邦听到他祖国的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创作了这部作品,爱国之情和曲子的每个音符都紧紧相连。在曲子的开端,节奏缓慢,甚至有些颤抖,可能是因为饥饿,也可能是因为恐惧。慢慢地节奏加快,像泣不成声的控诉。后来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像是一颗咆哮愤怒的心,在控诉着纳粹暴政以及荒诞的战争暴行。这也许是我第一次真正明白音乐的力量。
回想自己的学琴道路,当时雄心壮志,也曾想过成为一名钢琴家。还买了一架雅马哈小型三角钢琴,刚好可以放在我十多平米的书房里,可是后来考过十级以后就很少弹琴了。但是现在我突然意识到,也许音乐的意义并不在于技巧的高深,而在于是否有感情,有力量。以前陪伴着我的雅马哈钢琴,虽然小巧,但是音质和表现力绝对不输给音乐厅的三角钢琴,说到这里手已经有些痒痒了……所以现在我决定重新拂去雅马哈钢琴身上的尘土,为自己演奏出更加美妙的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