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影讯影评] 用经典好莱坞包装现实主义—评电影《打工老板》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1943 | 回复: 0

念念不忘07
发表于: 2014-11-2 14: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经典好莱坞包装现实主义
  
  ——评电影《打工老板》
  
  童梦蝶
  
  《打工老板》里面没有帅哥美女,虽然男主角姚安濂刚在蒙特利尔电影节拿了个影帝;《打工老板》里也没有漂亮炫目的镜头,虽然影片摄影指导卢茨拿过柏林摄影银熊奖;《打工老板》没有历史片的奇幻传奇,虽然影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总的来讲,《打工老板》真的不是一部具有华美影像和震撼音效的电影。但,即是对于不热衷于现实主义题材的观众来讲,观看张唯执导的《打工老板》仍是一次不错的经历。特别是影片的开场,就将一场危机置入主角的生活,玩具工厂老板林大林为了拯救他的企业和工人,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接下外国公司的订单,也正是因为这份订单,他的生活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噩梦。
  
  是的,稍有观影经历的观众应该明白,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时,都以一个又一个的戏剧化冲突为基础。不论是上半年的《美国队长2》、下半年的《变形金刚4》,又或是即将下线的《心花路放》、重新上映的《大话西游》系列,多数我们耳熟能详的影片,都会以经典好莱坞叙事为基础讲故事。这样的影片往往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观众容易带入角色。
  
  《打工老板》讲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有关中国现代制造业的真实故事,它还通过一个个严谨细微的真实,再现了深圳制造业的兴衰,记录了一个变革时代的起伏,以及一群生活在这个时代不断与困境战斗的人们。有人,就有故事,就有冲突。对故事片来说,事件内部张力的增加,能够使观众的兴奋点也随之抑扬跌宕,有效地缓解持续观影带来的收视疲劳。《打工老板》能引人入胜,发人深醒,不单是因为真实地记录,还离不开创作者疏密相间、张弛有道地组织了影片的核心事件和次要事件。完成订单拯救企业是核心事件;不断压迫工人,工人反弹,最终记者、律师、政fǔ的介入等等是次要事件。次要事件的接连发生,促使核心事件持续升温变质,使得主人公林大林最后被迫放弃订单,走进法庭,卖房赔款。
  
  从影片的事件串联来,《打工老板》是一部有着强烈戏剧化冲突的影片。但从整体风格看,影片却呈现出一股现实主义的气质,原因有三。
  
  第一,是电影的场景设置。影片还原了08年金融危机时深圳倒闭工厂的原貌,包括工厂办公室的装潢布置,工厂流水线上的生产机器和通风设施,以及老板的着装,工人腰间的饭盒和挂着水杯的暖瓶等等,这些纪实的细节化处理,贴合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所追求场面调度观念,“离开摄影棚,去实际空间中进行拍摄”。这种处理方式,规避了棚拍场景带来的虚拟感,也给与影片一种源自生活的艺术美,烘托了影片的现实主义氛围。
  
  其次,是电影的剧本创作。为保证影片的现实主义风格,导演坚持剔除了剧本中原有的市场考量,没有给男女主人公掺入感情线索。同时,在角色rén物的塑造上,创作者也力求真实,主要人物基本都有原型。据悉影片剧本曾六易其稿,主创走访了广东数十家工厂、行业协会、甚至采访了当年卧底的记者。影片里有一个老板陈建雄的自shā,以及后来林大林试图自shā,这些人物行为都取自真实的新闻报道。此外,影片中还使用了大量非职业演员,总数恐怕要超过一千人。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混用,使得演员在表演时相互影响、渗透,有效地避免了职业演员的角色类型固定化。
  
  第三,影片最值得称赞的,是长镜头和特写镜头的交叉运用。既很好的表现了空间和人物客观性,也规避了创作者无意间可能溢出的主观性,还原了最本真的中国制造业世界。而特写镜头对演员情绪的捕捉,带来了足够的代入感,使得观众情绪随着人物的挣扎和事件的发展而起伏。
  
  《打工老板》所描写的,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这样一部直击当下尖锐社会矛盾的电影能够过审上映,其用经典好莱坞包装现实主义的方法gōng不可没。同时,影片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对中国电影产业是一种突破。这说明,社会大众的审美其实有很多面,他们不仅需要眼睛的冰激凌,也需要心灵的思考。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