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创业资讯] 现实的渐近线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2104 | 回复: 0

如梦境
发表于: 2014-11-2 11: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的渐近线
  
  孙海帆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曾经说过“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打工老板》对这一著名论断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最有价值的电影或许就是那些无限接近现实,但其内涵却又大于影片所展现的现实的影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品、还有目前亚洲的伊朗电影,包括以贾樟柯为代表许多华语影片,都体现出这这一特征。
  
  《打工老板》中间体现出来的现实性和鲜活感可能是这些年中国电影最为强烈的。因为没采用观众熟悉的“大咖”来呈现作品,所以给观众更多的是“入戏”而不会因为演员“出戏”,从这一点来说,《打工老板》较《亲爱的》更胜一筹。
  
  影片中的林大林,是一个从未在银幕上出现过的人物,一个在各种压力挤压中求生存的小老板,这是近十年中国民营企业家最典型的生存状态,这个形象的现实性非常强烈,但是,作为一部影片,人物必须具有移情的作用,林大林同时又是我们这个社会普通人的真实写照,谁都会感觉到在当代商品社会中这种来自各方的压力和生存的艰难,所以,这是部内涵大于银幕展示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有价值的电影。
  
  该片具有很强的原创性,从小企业主的视点来观照现实生活,这是第一次。导演在影片中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念,也让观者感到震撼,比如,究竟如何帮助打工者这一弱势群体,是仅仅停留在关注、呼吁、维.权和服.务上,还是切实帮助企业发展,让打工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导演的观点是,只有“中国创造”成为现实,才能让企业家和工人都共同得到财富,其实这也是“中国梦”的一个缩影,因此,这部看似尖锐和有些另类的电影,实际上表达出了一个民族关于制造业的雄心,或许,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某些单纯、僵化的“主旋律”电影借鉴。
  
  一部接近现实的电影,并不意味着它是简单的写实和沉闷。世界电影发展到今天,各种风格流派已经不是尖锐的对立,而是互相融汇贯通,形成新的影片样式。《打工老板》显示了非常“原生态”的记录性的影像,但其却具有类型片的戏剧内核,它一上来就表达了林大林强烈的人物欲望—接下国际大单拯救企业,而这一欲望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的干.扰,林大林则几乎是孤独的与各种力量抗衡着,“个人对抗历史”,这使影片呈现出史诗类型的气质。林大林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完成订单这一“不可.能的任.务”,这使影片充满悬念和紧张感,这也是许多类型片的标准设计。再加上林大林、厂长曹森、记者艾晶、老工人梁爱珍等众多人物的刻画,使影片具有群戏的特征,也呈现出大片的氛围和气场。
  
  归根到底,这是一部“类纪实”的电影,你很难把它归类到某一流派去,但,在目前华语电影充满无节操的过度娱乐的氛围中,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会不会和《亲爱的》等优秀现实主义影片一起打造中国电影新的“现实渐近线”呢?我们拭目以待。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