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影讯影评] 《蓝色骨头》与《黄金时代》:文艺电影究竟如何商业化?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2769 | 回复: 0

zm362300841
发表于: 2014-10-17 21: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色骨头》与《黄金时代》都是十月档优质的文艺作品,而且巧合的是,二者都并非王小帅式、专注于跑电影节拿奖的绝对“文艺片原教旨主义电影”。二者虽然文艺范儿十足,但并未舍弃商业、市场和票房,这点上是与《后会无期》与《亲爱的》等影片如出一辙的。虽说如此,究竟是不是文艺商业片,并不是片方说了算。
个人以为,《蓝色骨头》比《黄金时代》更接近商业和市场,可以算是是一部“文艺商业片”,而原因在于它较少地挑战观众的观影理念。而《黄金时代》的败笔则在于它过于挑战观众的固有观影理念极限,它犯下了三宗罪:三小时的时长,完全取消高潮的平铺直叙,无视角无立场的客观叙事。接下来我们分条列点,解析一下两部“文艺商业片”的区别:
1.从时长来讲,《黄金时代》不是恢宏壮阔的《魔戒》,三个小时的人物传记记录片足以令人昏昏欲睡了。而《蓝色骨头》时长100分钟即为尊重观众的观影体验,遵守了电影标准时长的准则,很好并且谨慎地未敢跨越雷池一步,让观众走出电影院还能神清气爽,不觉头昏耳鸣。
2.从叙事节奏上来讲,《黄金时代》过于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对大部分喜欢辛辣口味的观众无异于谋杀。而《蓝色骨头》则不然,全片充满着令人激动的戏剧冲突——文革部分施堰萍、陈东、孙洪三人间的爱恋纠葛,钟振清、钟华父子之间的冲突隔膜,钟华与老板徐天之间的对抗,钟华与萌萌的充满激情的畸形爱恋,一直在位最后演唱会高潮部分的爆发铺垫、铺垫再铺垫,最终化为一首钟华的《蓝色骨头》说唱,将前面累积的情感全部如洪水般爆发出来,足以让观众看得涕泪聚下。老崔是深谙如何调动观众气氛的,去看他的演唱会现场就知道。
3.再看影片视角。《黄金时代》坚守第三人称叙事,将主创对人物的褒贬深深隐藏在影片的巨幕后,生怕流露出哪怕一星半点个人观点,这无疑成就了其近乎纪录片“萧红传”的本质。但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真的是导演和编剧应该做的嘛?难道导演和编剧不应该告诉观众,我对某件事有什么看法,我对某个人物是否喜好,我的立场是什么?我通过这部电影,究竟想宣扬什么思想、价值?这个问题上,《黄金时代》的主创最后竟然交出了一张空白答卷。而《蓝色骨头》全片以主人公钟华为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事,首先这一点,就使得影片有了自己的性格,有了“替自己说话”的可能,而不是“代XX立传”。我不敢断言,这个叫钟华的音乐少年是否寄托了崔健个人的影子;不过我个人隐隐地觉得,片中的每个角色其实都寄托了崔健的个人色彩,专属于崔健的气质在《蓝色骨头》中是如熏香一般,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地弥漫着的。这让观众看得很爽,至少人们看到了一个敢于表达并且非常有叙事野心与欲望的崔健导演,他雄心勃勃,力图往你的脑子里灌输、教化,而不是平淡如白开水,看过等于没看一样。
综上所述,一部影片商业与否,未必在于它砸入了多少宣传费,宣传攻势多么强烈,卡司多么大牌。如果它的本质是“反市场”的,那么即使有汤唯、冯绍峰等明星助阵,即使海报做得华美细腻、宣传攻势铺天盖地,那它也不能说它就多么商业。反之,《蓝色骨头》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在坚守自身艺术理念与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照顾观众的亲身感受。文章来自http://www.012233.com/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