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的交易过程中,价格是影响成交与否的重要因素,这同时也是车主卖车时最为看重的因素。而影响二手车价格的最重要原因是车况,所以要让自己的爱车卖出一个好价钱,一个良好的车况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所有的车主来说,爱车最终能卖出个好价钱当然是最大的心愿,但由于二手车产品一车一况的特殊性,使得它并不能像新车那样可以明码标价,所以对于广大的车主来说,所谓的高价是没有标准可循的,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爱车能获得一个最为公正合理的价格。然而在目前国内的二手车市场,这个愿望也很难实现。
传统旧车市场乱象丛生
对于传统旧车市场,有过几次卖车经历的黄先生用一个字总结自己的感受——乱。
“很多二手车商从事旧车交易都是利润驱使,在车辆评估上并不专业,验车时主要靠评估人员的个人眼光和经验,有的甚至没有专业测评仪器,对于我们关心的车辆损伤部位和损伤状况,根本无法辨识。”经历过几次卖车之后,黄先生已对传统旧车市场颇为了解。
“我有一次是卖一辆2010年购入的科鲁兹,在旧车市场转了一圈之后,开什么价的都有,价格相差几千到一万不等。后来选了一家开价最高的,没想到最后他故意挑车的毛病,不断压低价格,最后竟然跟开口价相差了近万元,这不瞎搞吗?”对于传统旧车市场,黄先生认为很不专业。而据他所知,二手车商收购车后,会对车辆进行翻新整修、更改里程数等,价格成倍上调,对买主则谎报车况信息,以此来谋取暴利。
在如此这般的交易过程,除了二手车商受益之外,不管是二手车的买方还是卖方,都感觉很受伤。而正是在这种畸形的发展中,传统二手车市场总给人一种乱象丛生的感觉,这也严重阻碍了国内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手车市场利好政策即将出台
其实仔细分析原因的话,除了市场监管缺失之外,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估鉴定标准也是造成上述乱象的重要原因。不过利好消息是,由商务部牵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起草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或将在不久之后正式出台。
据悉,《规范》对二手车的各项评估鉴定列出了一系列的量化标准,包括车身外观、底盘、发动机、驾驶舱、路试、车辆启动等104项检查内容。同时,消费者购买二手车后,将得到一张《二手车技术状况表》,由二手车经销企业、拍卖企业、经纪企业使用,作为二手车交易合同的附件。
对于《规范》将对二手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总结说:“首先,标准化的评估结果,帮助消费者了解车况,避免了二手车市场中消费者对‘车况良好’这种模糊性描述的考量,同时还可以帮助消费者去理解车辆的价格;其次,便于二手车企业规范运作。过去车辆的标签是‘车况良好,价格面议’,没有标准的车况介绍;再次,标准出台之后,便于国家推广认证体系;最后,标准实施后,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互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