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Lucy,那个和我一起在homestay以及学生公寓拥有过一段最美丽的时光的女孩。从到达牛津的那个寒冷的下午,我们被同一个homestay领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们将成为旅程中最好的朋友。
我们的homestay在牛津的一个叫Kidlington的小镇上,安谧而整洁。男主人叫Kerry,女主人叫Kearen,他们有四个孩子,同住的还有来自日 本、阿 根廷、德 国和中国的孩子。说到这两 个 中国女孩,我心里不得不佩服她们,虽然比我小好几岁,可是却一个人在英国念书,暑假来牛津学语言,不说她们的成绩好坏,只凭她们年轻还有几分稚嫩的脸,一个人在这无亲无故的国度里,能做到照顾好自己,实则不易。寄宿家庭的房子虽然不大,却被装饰得十分温馨,到处可见他们的生活照,连厕所也不放过。仿佛这个家庭从来没有过分离与不悦,只像是童话森林里,一座与世隔绝、幸福美满的小屋子。
我很怕狗,但是不出我所料的,这个家庭里养了一只大狗,叫Stank,一开始我非常紧张,可是显然Kerry很理解我,他告诉我,Stank非常老实,从来不咬住在这的人,当我问起Stan的性格时,他愣了一下,恐怕是从前还没有人问过他家的狗狗的性格,说:"Bossy and lazy."我们都笑了,是啊,狗狗的性格……不过事实证明,Kerry没有骗我,Stan的确很通人性,完全没有小狗的嚣张气焰和任性行为,一个人坐坐、趴趴、玩玩,倒是很自得其乐的。
在牛津的日子里,每天早上我都和Lucy一起做早餐,说是做,其实就是拿出牛奶,加热,再烤两片土司,涂上果酱或黄油。英国人的早餐非常简单,基本上只有土司、牛奶、黄油和果酱,麦片等,连鸡蛋都不吃。学校离住家比较远,搭公交要30分钟,为了赶上课,我们经常吃完饭就往车站飞奔,要知道,英国的公交车的车速可是极其慢的,错过不得。午饭在学校解决,通常我们都拿着学校发的券去超市或面包店买吃的,在经历了一周尝试各种三 明治、米饭和面条后,我和Lucy决定再也不把自己的胃丢给Tesco(乐 购超 市)了,我们自己买了做三明 治的材料和蔬菜,从此以后早上我和Lucy都忙起来,我负责做午饭三 明治、Lucy负责做早餐。而剩下的午餐券我们则拿去买水果,因为英国的水果真的太好吃啦,蓝莓、草莓、树莓……我们一样都没错过。没事的时候我们还去Poundland,一个所有东西都只卖一磅的超市,里面卖的很多零食都比国内便宜,薯片什么的都和国内最大包型号的洗衣粉那么大袋,Kinda巧克力也是一磅三袋装……唉,真是诱惑着我们这些孩子呀。
再说说我们的学校Embassy吧。现在想想,真的很怀念在Embassy上课的时光。说真的,每天晚上临睡前,最盼望的就是明天一早的上课。对于国内的孩子来说,睡前盼望第二天的课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牛 津,在Embassy,这的确是可能的。在Embassy的班上,我第一次和外国的同学一起上课、交流、练习,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外国孩子都会说英语,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我还记得来自乌 克兰的Dusha,总是对着每个人笑得朴实无华,上课永远积极发言,虽然她英语不太好,还带着俄语的腔调,但是看着她努力表达的样子,特别可爱;来自意 大利的Anna,爸爸经常去中国,每当我问及意大利的时候,总是非常自豪地说那是真的值得一去的地方,最后离开牛津的那一天,最后看到的外国同学就是Anna,在楼梯的转角,我们都忙着要去自己的团队,只好匆匆告别,还记得她最后一句All the best to you,我想这句话,也将成为我想对这个班里所有同学的说的最后一句祝福语。就此一别,也许没有机会再见了,但是这短短的两周,真的很让人难忘,所以离别也无憾。
在牛 津的两周,我想将成为我成长记忆里永恒的一段。因为风景太美,人太美,生活太美。有时我会想,为什么同样是在地球上,但是生活的感觉却那么不同。以前在中国,我觉得生活就是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照顾爸爸妈妈,直到我来到牛津,我看到这里的生活,这里的家庭,公交站对面的房子里,每天丈夫出门上班,妻子和孩子穿着睡衣在窗前对他们的亲人微笑,看着他们离开,门前绿荫繁茂,粉色的花朵开得让人温柔得不得了,清晨的阳光暖暖地照向大地,一切都那么温馨,那么朴素。我突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叫生活,生活是每天早上的阳光,是闲暇时的咖啡,是午后的一场雨,是黄昏天边优雅的一道彩虹,是夜晚临睡前的洗的一次澡,是和亲人相守的生命中的每一天。生活本该如此啊。生活本该和金钱名利无关,生活本该只和重要的人和美丽的心情有关而已,为什么人们要把自己弄得如此忙碌,却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呢。
离开牛 津的那一天,我看着车窗外后退的风景,我知道有一种生活在离我远去,但是有一份心境将成为我永远的珍宝。
后来的两周在伦 敦度过,我们参观了大英博 物馆、大本 钟、特拉 法加广场等等世界著名名胜。如果说在牛津是心境上的熏陶,那么在伦敦,我找到了许许多多的精神财富。在大英博 物馆里,在杜甫的《登高》的书法作品前,我居然和一位名叫Tom,年过六旬的老爷爷聊了两个小时,这真是非同一般的缘分,用英语解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真是难煞我也……他非常想学好中文,还问我学中文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中国人彼此说话有无语言差别,实在是考验我的语文和英语能力,不过我们还是聊得非常开心。All the best to Tom吧!
在国家画廊里,我居然有幸看到了梵 高的《向 日葵》和达芬 奇、莫 奈、委拉 斯贵支、克里 姆特、毕 沙罗等等许许多多大师的真迹,这真的叫我无限感激,也许这辈子也不可能多见几次,就当是稀里糊涂毫无防备之下的接受的一场珍贵受礼吧!见过这一次,这辈子也没什么遗憾了。
最美妙的晚上,莫过于去乘坐伦 敦眼了,夜幕笼罩下的伦 敦,伦敦眼缓缓把我们带上伦敦的高空,万家灯火弥漫在无边的黑幕里,真的太美了。快靠近地面的时候,看到下面有一群人举着牌子在灯火阑珊处站着,上面大大地写着"MERRY ME",那一瞬间,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属于那对新人的了。伦敦就是一个浪漫之都啊!后来我们一下到地面,也去那堆举着牌子的人们那看,他们指着上方一个车厢里一对穿红衣服的年轻人,原来他们就是今晚的主角。车厢快到达地面了,突然,他们都欢呼起来,一问,原来是男孩做了成功的手势,表示求婚成功,大家都非常感动……夜晚的伦敦又添了一层温柔的光辉……
四周的北京新东方国际游学营英国旅程一眨眼就到了尾声,但我并不伤感,因为一场旅程的结束,总是意味着下一场旅程的开始,将来,我还会带着这四周的回忆,去很多别的地方,去告诉很多人,去体验很多别样的生活,去看,去想,去铭记,去怀念,去感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