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常识哲理] “空”的智慧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2175 | 回复: 0

八日水
发表于: 2014-5-30 13: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认为,有形世界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所有的物质生成都依赖于各种条件,也就是因缘和合生成。任何一个缘发生变化,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这也是物质没有固有的“自性”的原因。
  一般人听到“四大皆空”,未解其意,就望文生义了,就说学佛是“空门”,是消极遁世的。佛门也的确被称为空门,不解空门,难入佛门。然而,佛门所说的“空”,绝非是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等于“什么都没有”或“无”。佛学的“空”,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是真空妙有的“空”;是缘起性空的“空”;它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
  空有无量义,空有无量解。《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金刚经》《心经》《大般若经》等多部佛教经论都阐述过“空”的涵义。《金刚经》中,佛祖用种种譬喻,为大家讲述什么是真正的“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真正的“空”的智慧,就是含摄一切,不舍一法。
  为解“空”的智慧,常用艺术方便法,通过佛教建筑艺术的表达来表现佛法的真空妙有。每当我们去寺院参观,通常先会经过一道“空门”。像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在山下入口处就有一座牌坊:一坊三门,三门乃山门也,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亦称三解脱门。中间一扇大些,左右两侧小些。虽说有三个门柱,但却没有门板。前后空空,形同虚设。这正是“空门无门处处门”。每每走到这里,脚会踏“实”地,身能入“空”门。正如古人云:“空门不须关,净地何须扫?本来不染,本来清净。”进入空门就是不断拓宽心灵空间,让自己的胸怀气量如虚空无限,气象万千!
  我们该怎样理解“空门”呢?空有无量义,空有无量解。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空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首先,空门是自由自在之门。
  因为没有门,不设防,昼夜六时不关门,所以给了众生自由出入的机会,随时随地都能去寺院亲近佛菩萨。现在有不少公园也开始设置“空门”,或者是有门不关。著名的杭州西湖就是“空门”,免门票,从世界各地到西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结果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说,能够“空”其实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其次,空门是透明自信之门。
  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修行佛法,首先就要学会把心门打开,让自己少一些黯淡,多一些阳光;少一份自私,多一份无私;少一点颓废,多一点自信。
  第三,空门是放下解脱之门。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而性空。人们常说:烦恼多,痛苦多,放不下,活得累。其实,你的一切烦恼,都是来源于“着相”。每发生一件事情,给大脑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些场景就是你大脑的相续相,这些相又不断“生、住、异、灭”,因果循环。
  生活中,当我们与别人发生一些不愉快时,晚上躺到床上,眼睛一闭,每一个细节、涉及到的人、听到的话,那般场景像画面一样历历在目,这时候心里就像喧嚣杂乱的集贸市场,一刻不得清静。甚至事隔已久,我们回忆起来还会气愤至极,此时心中生起的只有嗔恨。俗话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生”。如果你心里开始酝酿策划报复计划,并付诸实施,那么你和“仇人”之间互相报复的恶性循环就开始了,此正是“一把无名火,能烧功德林”。
  有个石头吵架的寓言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修一座庙宇时,同一座山上运来的石头,有的铺在大雄宝殿地上,有的雕刻成庄严的佛像。铺在地上的石头心里很不平衡,心想:都是石头,为什么我整天被人踩在脚下,而佛像石头却天天被人顶礼膜拜?于是就找佛像石头论理。佛像石头微笑着对地板石头说:“你不要不平衡,要知道做佛像石头是多么不容易呀!你做地板,只要挨几刀就行了,而做佛像,要挨千刀万斧呀!”地板石听了这番道理,很惭愧,再也不吵不闹了。
  其实,如果懂得“空”的道理,不执著于这个“相”,我们就会明白,一直在折腾我们的那些痛苦、烦恼,早就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消失了。折腾我们的,是事件留在我们心中的记忆和场景,用佛法来说,就是“相”。而我们却不懂得从心里把这些虚幻的“相”忘掉,而是死死地抓住,导致我们的大脑被无数杂乱的“相”缠绕压迫,而无法解脱。
  六祖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把自己的心门化为空门,就能随时不着各种相,当即放下,当即就能解脱。所以《心经》中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因此,学佛就是学会把心中的烦恼放下,把强大的自我放下,把无穷的贪欲放下。对放下,错放下;是放下,非放下;有放下,空放下;最后把放下也放下。色空不二,诸法平等。正是有了高高山顶立的智慧,才能有洞彻世情的冷峻目光;有了深深海底行的悲愿,才能有感怀入世的火热情怀。
  作者为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住持,著有《佛是自家人》等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唐】药山禅师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