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实用的宝藏网站 - 广州大学城网点亮大学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网友晒春节账单没万元难过年 如遭“黄金大劫案”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3322 | 回复: 0

八日水
发表于: 2014-2-11 23: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不少人晒出了自己的春节账单。动辄数千上万的花费,让不少人感叹春节俨如遭遇了一场“黄金大劫案”。人“去哪儿了”、钞票“去哪儿了”、年的味道“去哪儿了”……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去哪儿体”在春节一夜走红。围绕这三大话题,网友们晒起全家福,晾出春节开销单,交流被逼问的愤懑和无奈,在或吐槽、或秀幸福中盘点春节体验。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团圆仍是春节中最让人心灵柔软的所在,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纠结和无奈,也让不少人对春节“爱恨交加”。
人去哪儿了
团圆最开心 姑娘取消出游计划
大年初一,26岁的四川姑娘张婷悄悄取消了初四离家出游的计划,“年三十晚上陪爸妈看春晚,听到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眼泪一下就下来了。我常年在南京工作,只能过年回家看看,想了又想,决定继续留在家里。”张婷说,“过年了,团圆最重要。”
春晚上,被那首朴实无华的歌曲戳中泪点的又何止张婷一人。在年前各网站的过年调查中,“回家和亲人一起过年”是选择人数最多的一项。
还有些人选择全家出游,团圆在路上。苏州市民沈锦辉就带着父母去了三亚,他说:“父母很多年没出去旅游了,我想乘着过年假期带他们出去走走,虽然不在家过年,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团圆。”
钱去哪儿了
开销成负担 花掉“一两月工资”
春节长假结束,一张张春节开销单开始在网络上晒出,数字有多有少,但花掉“一两个月工资”基本成为“主流”。
“给双方父母各1500元,给亲戚、孩子红包共计3500元,置办年货礼物3000元……”这是苏州姑娘朱莹的春节开销单,“再加上一些零碎的,大概花了1万多元,有点‘压力山大’。”朱莹目前的月薪只有6000多元,这相当于她一个半月的工资。
“给爸妈1000元,置办年礼800元,买衣服等500元,朋友聚会300元……”这是安徽小伙子田光明的春节开销单,对于每月只有2000元收入的他而言,负担并不轻。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许多人如朱莹一样感受到了压力。春节前某网站的调查显示,六成网友感觉东西越来越贵,超过三成网友认为春节开销成了负担。不过,人们总体对春节花钱多不反感,田光明说:“这不是用花钱多少可以衡量的,钱没了再赚呗。”
记者发现,春节开销不小,也与一些地方和人群的过年花钱攀比之风有关。家在苏北某县城的姚海波吐槽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攀比劲儿却越来越厉害了,孝敬老人要拿大数目,小孩红包年年涨,送年礼也得‘高大上’,过年多花点钱没什么,但这样子攀比花钱,真没意思。”
年味儿去哪儿了
纠结与幸福 晒全家福成风景
这个春节,33岁的刘华婷有点不开心,因为她又一次被无数亲友追问何时成家。“每逢佳节就被逼问。”刘华婷有些无奈地说,“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点呢?”
刘华婷的郁闷代表了不少“恐归族”的心声。记者采访发现,他们不是不想回家,却害怕回家以后被“啥时候结婚”的逼问打败,被“别人家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打败,春节对他们而言,既是渴望,又是烦恼。
但“恐”归“恐”,他们中的大多数仍和刘华婷一样,选择回家团圆。“我最想念我妈妈包的饺子。”说到“妈妈的味道”,刘华婷立刻泛起一脸幸福。
类似的幸福这个春节在网上很火爆,网友们争相晒出自己“妈妈的味道”:一道糖醋鱼、几块粉蒸肉、甚至是几个包子、一碗小米粥……不是什么复杂的菜式,也没有花哨的卖相,仅仅是“家的味道”就足以让游子们感到幸福。
晒全家福也成了马年春节的另一道幸福风景。网友“蓝色犹豫”在江苏常州地方论坛化龙巷上晒出了自家从1985年到2014年的全家福, 每一张里都是满满的幸福笑容,令很多网友被打动。“蓝色犹豫”说:“想让大家一起感受和分享全家的幸福,也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一样幸福。”
春节调查
网传“回家7天
只有1天陪父母”
近日,网络上流传消息称现在年轻人春节回家很少陪父母,“7天时间加起来只有1天时间陪爸妈”。春节长假期间,记者采访了山东、江苏十几位即将毕业或刚毕业的年轻人,其中多数人觉得确实自己长假期间陪父母的时间很少,而同学朋友聚会多、与父母共同话题少、“被逼婚”导致谈“婚”色变等成为主因。
王小松去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找到了一份令街坊邻居都羡慕的体面工作。但每年回家短暂的几天一眨眼就过去了,他很难有时间多陪陪父母。
“从腊月二十八回家,除了初一上午拜年和初三、初四走亲戚,其他时间都很少在家,参加了两个同学聚会,又参加了一个同学婚礼,差不多都是上午出门,晚上回家。”王小松有些愧疚,“农村过年规矩多,每天不是去亲戚家,就是亲戚来我们家,我又整天在外面,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能一家团聚,但其实很少有时间能陪父母说说话。”
与同学朋友聚会占据了太多时间相比,父母和子女间缺少共同话题,则让有限的团聚时光变得有些沉重。
春节观察
为“马上有”
马上努力吧
农历马年,在网友的创意之下,“马上体”成为新春拜年中传播最快、认知度最高的新年吉祥符号。“马上有X”的系列文字、图片、视频也在微博、微信圈等各个社交渠道热闹传播开来。如在马身上堆很多钱,便象征着马上有钱,马年越来越旺。这些“马上有”尽管调侃色彩浓厚,却反映了人们在就业、住房、婚恋等方面的期待,也传递着人们快马加鞭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如今中国人物质上日益富有,但财富聚集的“马太效应”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土豪”和“草根”间找不到共同话题,继续高涨的房价压得年轻人暮气沉沉,父母为儿女选“对象”让爱情不再是两情相悦那么简单……一系列生活压力和认知困惑,构成了中国新的民生焦虑。“马上有”是精神慰藉,也是迫切心愿!
然而,心愿代替不了现实,奋斗才能成就梦想。要让“马上有”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关键是要“马上努力”,并能通过努力奋斗实现心中的“马上有”。
综合新华社 央广 央视
马上
“工作”了
春节假期结束,很多人回归工作岗位。面对长假后的紧张工作,很多人反映不愿意去面对,提不起精神,甚至有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出现。医生提醒,这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
马上
“输光”了
春节期间,记者在老家山东西南部一些农村走亲访友,大家谈得最多的,莫过于有人打牌赢了多少、输了多少。记者发现,打牌成了许多农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原先丰富多彩的农村春节文化少了,不少打工回来的年轻人不惜“一掷千金”,辛苦挣来的打工钱一夜付诸东流。
春节热词
“马上体”最红
“鞭炮是放是禁”最纠结
这个春节,“马上体”新春走红,文字、照片等不同形式的“马上体”祝福也在微博、微信上热热闹闹传播开来;而“微信红包”成为最热门拜年方式,发红包、抢红包、讨红包成为新年新时尚。还有,“除夕福利争议”、“鞭炮是放是禁纠结”、“H7N9疫情”等也成为百姓密切关注的事情。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除夕开始,截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数便已超过500万户,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今年以来,雾霾锁城现象频现,尤其是春节前夕,一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雾霾,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多个省份。对此,北京、太原、武汉等空气污染较重城市,都明确限定了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时间和区域。部分市民出于对空气污染的担忧也逐渐选择电子鞭炮代替烟花爆竹。然而,也有一些城市随着除夕夜的降临,烟花爆竹依然此起彼伏地响起,甚至有网友吐槽除夕夜时城区大气污染严重,能见度不足50米。雾霾天气“鞭炮是放是禁纠结”正倒逼我们逐渐改变烟花燃放习俗。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