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好文欣赏:自知,人生的最高智慧.....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4587 | 回复: 1

广州浥晨
发表于: 2009-4-28 14: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听人说“我还不了解自己吗?”其实这样说的人往往没有自知之明,为什么呢?“自知”一词象征的最高智慧,需要终身修炼。老子说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洞彻他人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而“明”刚是指知人知己,“表里俱清澈”与古代中国相似的是,古希腊人把“认识你自己”写在智慧神庙的大门上,可见“人贵自知”放之四海而皆准。

    了解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意识”。人刚出生时并没有自我意识,只到两岁左右会照镜子了,才通过镜子,把表情与当时的心情体验联系起来,并且由此发展出一种能力:以他人的眼光各角度来看待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形象,逐渐形成监管自己行为来适应环境的能力。

    基本上的自知力是心智健全的标准,一个不自知的人,轻则像芙蓉姐姐一样容易招人反感或像许多一意孤行的“莽夫”一样一败涂地,重则精神失常。那行为好坏该从何处知晓呢?这就要通过社会交往的这面“镜子”了。人只有通过“交住--提取反馈--调整行为”这样的循环过程,才能进行形象管理。在这当中,第一印象的好歹就像是一块基石,一旦奠定就难以改变。因此,人们在首次交往的时候,尤其工注意观察自己的表现,观察对方表情。就是在后续的交往中,人只有像孔子说的”日三省吾身“,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以此适应社会,进一步实现的愿望,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自知”的可贵之处,还包括通过知己来知人,,就是常说的“将心比心”。看到别人流泪的时候,自己内心也会难过,所以,就能体会到别人怎样痛苦。这种“同情心”少不了不卑不亢,人人平等的态度,更少不了对他人行为,语言的细心观察。

    作者丛中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员,文章从心理精神的层面分析的自知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自知力,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进而达到生活的淳静和精神的澄澈。

    我们没有机会给别人留下第二印象。第一印象在社交中极为重要,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偶然的一次感受,一次机缘,都会在彼此的心理留下或好或坏的第一印象,进而指导我们下一步的社交活动。自信,不卑不亢与人平等相处,不能因年龄,职位或经历,自认为比别人高一等级。在一起相处愉快,在共同的话题,加上必要的社交礼仪,说话得体。

    婚恋,业务都遵循:在对的时候遇上对的人,包括恋人,商业伙伴。婚恋称真命天女或真命天子,业务就当称贵人了。人若自知,就会自信,进而自在。自在的与人交往就是我们与人相处的最佳形式,和其他人如果快乐,就仿佛如同一个人,少了拘禁,少了矜持,交流起来更加随心。

   人,贵有自知之明,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修炼!
跳转到指定楼层
薪尽火传2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4-29 22: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