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城内/高校新闻] 广州大学城控规修编:增建过江隧道 商业面积扩容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6498 | 回复: 0

小子
发表于: 2013-8-21 21: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隔十年广州大学城控规首次修编
  时隔十年,广州大学城规划进行了首次修编。修编内容正在市规划局网站进行批前公示,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控规修编在整体结构上将延续已形成的“一心、一轴、五组团”模式;未来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将增建多条过江隧道;修编后规划中的商业商务用地明显增加,用地位置也进行了调整。
  延续现有空间结构
  2001年3月,广州市确定将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当年12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公布实施《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2003年,为了更顺利地推进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
  时隔10年,《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迎来第一次修编,这也是去年广州市政府部署“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后的首个实施动作。据了解,修编工作自今年年初开始,历时4个多月形成初步成果,目前正在市规划局网站进行批前公示。
  此次控规修编主要分为公共区域和高校内部调整两部分进行。规划将大学城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整体结构上,将延续业已形成的“一心、一轴、五组团”空间结构,在功能提升、主题营造、组团整合方面予以重点优化。其中,一心是指以大学城中心湖地区,作为整个大学城的绿心;一轴是指大学城中轴线,将汇聚创新、人文、生态三大主题的景观功能轴线;五组团是指五个高校组团。
  据悉,修编目标与“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相吻合。2012年12月审议通过的《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提出在2014年8月底前,基本解决大学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涉及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环境、治安等多个方面,并争取用10年时间实现上述规划定位。
  商用地块扩容
  规划修编后,广州大学城内的住宅用地面积大体不变,但商业商务用地明显增加。
  从规划示意图看,大学城的住宅用地和商业商务用地均沿着规划的大学城中轴线分布,并被中心湖隔离为两片,其中北片位于星海音乐学院和中山大学之间,南片位于广东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之间。贯穿两片居住商业组团的轨道线除了已建成的地铁四号线,还有规划中的十二号线和穗莞深城际线。
  与原规划相比,修编后规划中的商业商务用地明显增加,用地位置也进行了调整。北片原本分散的商业用地被整合集中。南片原来仅有的三块商业用地增至七块,其中,岭南印象园西侧的商业用地面积较原规划翻了番。位于中心湖外围、靠内环西路和大学城中五路的一块科研用地被调整为商务用地,这也是中心湖核心区唯一的一块商务用地。
  生态方面,规划修编重点提到了引水入城。在“五组团”中密集地分布有很多不规则的带状水网,丰富了校园内的生态景观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大学城东北两角还将在原规划绿地的基础上建设两个湿地公园,公园与长洲岛隔水相望。
  小洲便桥位置规划过江通道
  西侧南侧均建过江隧道
  对于备受关注的大学城进出交通问题,规划也进行了重大调整,拟新建多条过江隧道连接小谷围岛和岛外城区。
  多年来,大学城20万师生进出中心城区主要依靠地铁四号线、南沙港快线、官洲隧道、小洲便桥等四条通道,关于提高大学城出行效率的呼吁一直不断,因现状的交通组织根本无法满足大学城越来越拥挤的出行需求。大学城被形容为“交通孤岛”。
  今年年初至今,小洲便桥被封,6月份更是传出小洲便桥确定拆除的消息,这无疑为大学城的交通困境雪上加霜。很多师生呼吁在小洲便桥原址重建新桥。
  记者昨日从修编后的大学城控规示意图获知,几乎是在小洲便桥相同的位置,规划有一条过江通道连接大学城外环西路和小洲路,而这条通道在2003年版本的控规中并不存在。市建委方面则透露,小洲便桥已启动重建的前期工作。
  此外,在大学城西侧广东科学中心出口也将建一条过江隧道,连接对岸星河湾海怡半岛;在大学城中轴线的南端,规划有一条过江隧道将中轴线延伸至新造,直达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大学城二期)。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