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原创] 在我是准老师的日子里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4685 | 回复: 1

安静茉莉
发表于: 2013-8-9 01: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是准老师的日子


又是一年花盛时,明年花开何处知?
转眼已上大三。中文师范这个专业本是父亲帮我选择的,因我从小对文字的热爱。我得感谢他,这确实是对我的一种救赎。
为什么这么说?我本醉心于文字的美,但中学时代(尤其是高中)的语文令我头疼。特别是高考作文,每一篇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真是当代的八股文。我的高考语文得了135分。但若要我重新读读当时高考写的那篇考场作文,我宁可把眼睛放到卫生间里小学生的涂鸦上去。那倒是充满了想象力和灵气的。
所以,我初中时候所写的散文倒还可以一读,到了高中,所有的诗情画意都被教科书砸得七荤八素,所有的伤春悲秋都被书山题海挤压得无半寸立锥之地,所有的情愫都被斩断,所有的爱好都被隔离,只留一个我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跟着老师原地打转,一遍又一遍地复习着我到了大学之后再也无温习过的许多知识。
那么,当我的身份将在两年后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在沉闷的空气里,我能否尽力给学生带来一丝清新的夏风,令他们能至少有一时半刻地感受到语文的美,如我昨日之良师?为了这个目标,我又将要做什么准备?在这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也许,这是值得记一记的吧。

作为老师呢,首先肯定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谓“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便要有一片海洋。”而阅读当然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那日到图书馆,挑挑拣拣,拿到一本饶雪漫的《糖果纸》,原以为可以重温豆蔻年华的梦,谁知读来但觉清浅。那些青春往日的重大事迹在现在看来无非是睚眦之恨、粉红情怀。纵是饶雪漫亦难免俗。再换作一本《王蒙的红楼梦》,岂料王先生在书中竟试图告诉红楼梦的作者,红楼应该怎么写。自满之意,溢于言表。于是弃书默然。
这些年,我究竟在看什么书?这以后,我应该要看些什么书?
李世民悼念魏征时,曾感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可能是锅营养汤吧!近来虽读了几本介绍历史知识的书,但也觉得肚里的货还少了点。最大的收获便是开口说话之前会思索这句话说出来是否足够符合事实,逻辑是否清晰。同时更暗觉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时候更不要随便地卖弄学识,那样你会成为众人的笑柄,贻笑大方。我想这便是读史的开始对人生的一点小作用。我还有一年给自己好好读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现在大三,大四实习),加油吧茉莉。
同时我发现,读过几本介绍历史的书后,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似乎更提高了些。虽还是高中生水平,但比原来荒废的时候要好得多了。现在拿起《千家诗》,再不是常常一头雾水地翻看注释,自己能稍微地懂了些。结合注释,更加能欣喜地领略语文之美。这便是好吧!我想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读的书许多都是结合史书典籍原文一起讲解历史的。故而读着读着便神会了些吧。

读《千家诗》中的两首,颇有感悟。
如下:
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雪梅二首(其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我自爱王淇的梅。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梅花本来不受尘埃的半点侵犯啊,在竹篱茅舍这样的清幽之地乐得逍遥自在。只是误认了“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啊(讨厌,人家答应做你的妻子了吗?),让诸多诗人咏叹到今日,言语纷纷真是扰乱了我清静的生活!”
此诗清高之意自在。(只是我解释得矫情了)与卢诗相比更是高下立现。

卢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一句令我反感。从此句看,卢并不是真心爱梅之人,原本清高的梅在他诗中只是附庸风雅的工具。“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原来在卢眼里,天色渐晚,诗写成,有雪有梅这便是雅了,好似春天。似乎他在这个下雪天对着梅花写写诗就是雅,不写诗便是俗了。我说这样的行为乃是真俗。风雅之人在何时何处不奉行罗曼蒂克主义?又何须凭借一两首诗来证明自身的“精神”和“不俗”呢?
何况,雅与俗乃是外人的评说,梅是“自甘心”。梅也是花界的清高隐逸之士。红尘的纷纷扰扰只能给隐士徒增烦恼。依王诗的笔墨,若是梅能发声,她大概也会对林和靖说一声,“大哥,放过我吧,我不爱做明星,后边跟着一大堆狗仔队,我只爱清清静静地过我自己的生活。”

插个跟教书无甚关系的话题。
据说非诚勿扰已经成了中国最红火的节目,在国外也是颇具影响力。这是一款关于恋爱的节目。二十四个女生站在台上大有任君选择之势。女生们依我看条件大概还是在中等的。只是为何优秀的女生们会成为所谓的“剩女”“剩斗士”?排除节目作秀的成分,我想还是应了网上说的那句话,“如何让好男人认识好女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想还得在加上一句,“在中国尤甚。”
依我看女人的外在条件对择偶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择偶的那种观念。观念对她们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非诚勿扰的黄菡老师在《视野》里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过这个问题,大概是说女人的观念可以分为几类,有一类是“把择偶当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这个类型在我脑海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这其实是当代女性一种急功近利的体现。也许是从小被灌输了“找个好工作不如找个好老公”的观念,于是在择偶方面挑挑拣拣,要找个类似于长期饭票的男人。他既要细心体贴,又要能干顾家,要每月上交工资卡,最好能养得起她买lv包。其实,她嫁给的是这个人的钱包,把婚姻当作是改变自己生活面貌的武器。
可是,这在很多时候都是一厢情愿。大部分男人都是手提公文包、搭着公交车去上班的普通人。而你是否又有足够的资本如此优越呢?
为了避免心灵过于荒漠,我还是愿意相信爱情的。我认为,两个人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心灵能进行友好的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最后相互理解,这种理解转化为行动,就是相互扶持,以至最后的相濡以沫,这就是爱情。这个过程相当艰难。因为往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富有程度不能对等,并且往往许多人倾向于靠物质条件择偶。
趁我还年轻,希望能遇到那个他。
其实这个问题跟教书还是有关系的。当我站上讲台的时候,我应当适度地将这些观念与台下的学生进行分享。早恋不可怕,可怕的是,晚了,还没恋。

刚刚拒绝了网友聚会的邀请,放了飞机。
由此感慨,当我还把自己当成小女孩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那些年纪足以当我父亲、祖父的男人,并不会把我当成女儿、孙女。女孩的成长之路是十分艰难的。道路上埋伏着各种危险。假如一个女人不够聪明和独立,她又怎么足以在社会上立足?
如果我给自己评分,我会把我用在读书上的聪明评个八十分,把在生活里的聪明评个五十九分吧!
八十分,其实我在大学里目前的平均分也就八十分左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生活里我却不怎么聪明了。这有时也体现在我的为人处世之道。我总是懵懵懂懂莽莽撞撞地答应人家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过一段时间才反应过来,因此不能常常守信。好比这次,便是随口答应了网友的聚会。虽说是同乡校友,可是毕竟没有见过面,况且对方是三个大叔,茉莉,你怎么敢去啊?胆子这么肥?所以放了飞机。放飞机总比到时真吃亏了好吧?
想想自己的成长之路,许多次都是有惊无险。我并不迷信,却虔诚地相信冥冥中自有天佑。
跳转到指定楼层
安静茉莉
发表于: 2013-8-9 02: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夜睡不着觉,只好起来用文字放歌。
千万思绪,终归为一点,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
就业方向应该是教师了。问题是去哪里?
其实到广州后,我挺孤单的。这肯定也有我个人的原因。我总是奢侈地希望享受在家乡那样的环境,山青,水绿,邻里和睦。而大城市里人的伪装术便要高明得多。当我发现朋友间情如纸薄,那一刻便会怀念起自己的故里,那个美丽的小镇,小镇上和蔼的人们。我只是深深地恋家。家中父母如大树可给我依靠。即使他们到暮年,也依旧是我的精神寄托。
所以,大约我会回到小县城当一名教师吧,这也不错。至少,我会感觉比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大城市打拼要舒心,至少在家会有人认同、欣赏我存在的价值,至少在家能听见熟悉悦耳的乡音,那,才有家的感觉啊。
何况县城的高中非常匮乏重点大学出身的教师。在家里,我可能可以当一条小池里的大鱼的。再考虑自己常常失眠而精神不佳,在家人身边也有个照应。并且祖母年迈,也许,这样我还可以好好地陪伴她度过暮年时光,同享天伦之乐,报答养育之恩。
祖母已经越来越老了。我还能有多少时光陪着她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