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西文化教育子女的差异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跟我说:“你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对子女的限制,虽然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但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死板,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遏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再看看国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他们的父母从来不对孩子进行限制,最多进行建议性引导,从来不会强求孩子做事情。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例子来体会一下中西方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不同方式。
西方:“杰克,饭好了,出来吃饭了。”妈妈叫了一遍,杰克正在自己的房间看喜欢的动画片没有出去。过了一会,妈妈又喊了一遍“杰克,出来吃饭了。”杰克还是没有出来。午餐时间过去了,妈妈把餐具都收拾了,杰克从房间里出来,说饿了,想吃饭,妈妈语重心长的跟杰克说:“刚才饭好了叫你吃饭了,你没出来,而且喊了你两遍,你都没出来,那现在午餐时间已经过了,你只能等晚饭时候再吃了”杰克抿抿嘴,很不开心的回去了。晚上,妈妈又说:“杰克,吃晚餐了!”这时候杰克关掉正在看的电视,跑出去洗手,之后就坐在餐桌前准备吃饭。妈妈笑着对杰克说:“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杰克也笑了:“是啊,我怕再错过吃饭时间。”妈妈抚摸了一下杰克的小脑袋,然后就开始吃饭了。
中方:“明明,饭好了,出来吃饭了。”妈妈叫了一遍,明明正在房间里玩电子游戏没有出去。过了一会,,妈妈又喊了一遍:“明明,出来吃饭了。”明明还是没有出去。又过了一会,妈妈端着饭给明明送了过去,明明还在玩游戏,妈妈说:“先把饭吃完了再玩。”明明一边玩着,一边说:“知道了,我一会就吃。”妈妈叹了口气,出去了。2个小时过去了,明明不玩游戏了,想吃饭了,这时候饭早就凉了,他就跑出去跟妈妈说:“妈妈,饭凉了,你给我热一下吧!”妈妈很无奈的端着餐具去厨房热饭去了,热好以后又把饭给明明送了过去……
杰克的妈妈没有强迫他去吃饭,只是告诉了他,如果不吃就要自己承担后果,所以杰克就学会了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明明妈妈不但告诉了他要吃饭,而且不吃饭还给他送过去,饭凉了还要再热,这样,时间长了明明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管怎么样,你都会给我送过来,我干嘛着急吃饭去呢?
造成这种差异,不是孩子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家长本身,《家长突围》这本书中提到,父母是孩子精神供养者,生命的教师。那么,我们就要从孩子的世界观着手,要让孩子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您觉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