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实用的宝藏网站 - 广州大学城网点亮大学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复旦毒杀室友嫌犯来自汕头 投毒动机费解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3126 | 回复: 1

gzjian
发表于: 2013-4-18 23: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孩子走之前几天,脑电波就没了,可心跳还在,我们还在期待奇迹发生。”黄洋的父亲黄国强在儿子离开18个小时后强忍悲伤。他保留着黄洋生前的手机,尽管它再也不会发出声音。母亲杨国华不断嘟囔着“洋洋”,痛哭失声。
经家属同意后,上海警方昨日对复旦大学遭投毒学生黄洋的遗体进行尸检。尸检结果将成为重要的案件证据。据黄洋同学透露,此前从黄洋血液中检测出的毒素与饮水机中提取的一致。目前,家属已经与专业人士接洽,就相关问题寻求法律支持。
毒从何来?为何投毒?目前,本案的两大疑问官方仍未作出解释。南都记者采访知情人士和复旦学生,“毒源”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毒从何来?
多名学生称不可能在市场买到,“如果真想拿走,实验室管理再严都没用”
据黄洋的同学透露,在神秘短信帮助医院确定病因后,警方开始对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林某在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做过实验吗?”、“他所投的毒是从动物部得到的吗?”等。
多名同学介绍,毒物初步确定为“N -二甲基亚硝胺”。对于毒物的来源,此前复旦校方曾标示:“实验室对剧毒药物有管理规定,林某不可能从实验室途径获取投毒药物。网上诸多关于药品来源渠道的说法均为不实传言,部分媒体此前的报道也有失实。”
不过据知情人透露,案发后警察曾带着林某前往实验室指认,此事很多师生都知道。案发后学校内部还开会指出,半年前以及不久前实验室曾两次丢失过该药物。
多名学生向南都记者表示,该药物剧毒,国家管理相当严格,不可能在市场上买到。“肯定是实验室流出来的,实验室的管理不够规范。因为每次使用剂量上是没有办法次次都监管的,平时想拿出来都是可以的,如果是精心策划的,那就更没问题。”
学生们还介绍,除了涉及到放射性、高度传染性或者非常非常贵的试剂会严格管理,其它试剂管理都很松。“实验室每天都要用到无数剧毒试剂,对这个进行严格登记管理要耗费非常大的人力和财力,不可能实行的。另外,你真心想拿走,再严格的管理都没用。”
动机成疑
林某四篇专业论文涉及“N-二甲基亚硝胺”,但投毒动机令同学们不解
南都记者了解到,林某对于“N -二甲基亚硝胺”颇为熟悉。林某本人曾在国内肝胆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对肝胆病理了解程度较高。网上搜索林某的论文,有7篇是专业论文,其中4篇涉及“N -二甲基亚硝胺”。例如,《组织弹性成像定量评价大鼠肝纤维化》以及《力成像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两篇论文均提及使用“二甲基亚硝胺”对老鼠注射进行实验。
“他是这个领域的半个专家了,”一名同学感慨,“只是没想到他把建肝癌模型的药用人身上”。但对于为何林某要向黄洋投毒?两人的同学都表示“完全想不出动机”,因为两人分属不同专业甚至不同院系,除同处一个寝室外几乎没有交集。
对于林某被锁定为嫌疑人,黄洋的父亲黄国强起初也感到诧异。黄国强与林某有数面之缘。黄国强来上海当晚住在儿子的寝室,林某也在。“当时没有过多交流,(林某)简单问了我是谁就没怎么说话了。”此后,林某曾两次在不同场合向黄国强询问黄洋的病情,并与同学一起带着香蕉等水果前往医院探望。
据悉,按照学校规定同一院系研究生同住一个寝室,黄洋之前与林某并不同寝,经过几次调寝之后才住到421室。据同学介绍,黄洋换寝“一次是因为寝室漏水,一次是因为住在一楼太吵”。
事件进展
学校垫付26万元医药费
昨日,黄洋的亲属搬到中山医院附近一处宾馆,费用由复旦大学承担。在略显逼仄的宾馆房间内,黄洋的七八位至亲挤在一起,互相倾诉并安慰。父亲黄国强忙着接听各路电话。母亲则始终不做声,时不时趴在床上痛哭。
黄国强说,4月1日知道儿子患病,但没有特别留意。当天黄洋的母亲生病,伴有呕吐,黄国强打电话给儿子咨询。黄洋说自己也生病了,也是呕吐,打过点滴了。
媒体公开报道称,黄洋在4月1日送医,但其实1号没有送医。黄洋的同学说,当天是黄洋自己吃药,2日情况严重后由师兄送去急诊。黄国强介绍,4月2日中午再给黄洋打电话,“电话里他说话就已经很吃力”。
4月2日晚上,黄洋的一个师兄打电话告诉黄国强,黄洋得了“急性肝损伤”。黄国强连夜赶到重庆,3日坐飞机过来。此时黄洋一直很清醒。接着就是清明节假期,清明节后黄洋依然是清醒的。6日,黄洋开始流鼻血,情绪变得比较急躁,不时用纸巾擦鼻血。7日一早黄洋开始昏迷,10日以后基本陷入昏迷,后期脑电波已经消失。
黄国强说,整个治疗过程中,“学校和医院都尽了全力”。据悉,共计花费26万元医药费均为学校垫付。此外,复旦大学将会在黄洋遗体下葬前举行追思会,复旦大学网站主页已经显示为黑白色。
多次会诊难料故意投毒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麻醉科和危重病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朱彪披露了对黄洋的抢救过程。专家组会诊后考虑到的可能性包括菌菇中毒、老鼠污染食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外来毒物,以及免疫系统疾病,当时并没有考虑到被故意投毒的可能性。
入院后,黄洋的肝脏功能出现弱化,黄疸指数高,凝血能力比较差,进入肝昏迷状态。于是,医院采用m ars治疗(代替性肝脏功能治疗),尽最大努力救治。但4月3日后,黄洋所有的肝功能指标以及生命体征不断恶化。最后死亡是因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排除了食物和生物致死的因素,确定“凶手”为有机化合物。
入院记录显示,黄洋在饮水1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十余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出现寒颤,体温升高至39.7℃,无腹泻,无皮肤巩膜黄染。“现考虑病情危重,为进一步诊治,拟诊‘急性发热、急性肝功能损伤、DIC,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
据黄洋的同学透露,医院在治疗过程中一直很负责,在黄洋入院后不久就进行了一次很多专家参与的大型会诊,但一直没有往中毒方面去想。据新华社中国网事报道,直至第9天,一条陌生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案情才获得重大进展。
据参与救治的医生透露,即便早知道是中毒,治疗的方法差异也不会很大。“只不过会更早些想到换肝的方式。当时他的血小板非常少,其实做手术是非常危险的。当时一直采取的是支援性治疗,例如输血浆等等。”
情感:追求班花被拒

涉嫌投毒的他
同一屋檐下
相煎何太急
涉嫌向室友投毒的林某于1986年出生于汕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考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进入中山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第一三共制药奖学金,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此外,林某还担任该院研究生学生会副主席。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林某就曾参与一项病理研究课题,内容是测试一种中药制剂的小鼠毒性试验,而这种中药制剂其主要功用正是作用于肝细胞。据悉,案发前林某在中山医院超声诊断科实习。昨天,该科室医生称林某一周前已停止实习,“其他的不接受采访”。林某的导师是该科室负责人。
案发后,林某的微博被曝光。其微博自我介绍是“一直在认识自己,需要学习向日葵的单纯”。从今年3月至4月发表的微博来看,林某似乎压力较大。其高中同学也表示,在一个星期前的联系中,林某曾经表现出对现实压力的担忧和烦恼。
3月9日正值学校博士考试,林某却没有参加。林某在微博上说,自己与导师出现了不愉快。据透露,林某已经找好了工作单位,是广州中山大学的一家附属医院,他已经做好回家乡工作的打算。据悉,林某的父亲已经抵达上海。
被害的他
黄洋:
计划博士毕业后
回家乡成都从医
“他爱运动,经常跑步,之前还一直想买一双跑步鞋,那双鞋超过1000元,他一直不舍得买。”黄洋的高中同学王子巍目前也在上海读研,他和黄洋不久前才约好要一起再去看看那双黄洋一直惦记的跑步鞋,看看有没有打折。
“黄洋的成绩其实可以保研直博的,但一开始他想找工作好减轻家里的负担。”王子巍说,黄洋之前一直在咨询公司兼职,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解决。去年底黄洋曾经回成都找工作,也报考过成都高新区的公务员,龙泉一家医院也向他伸出过橄榄枝。
王子巍说,医院规定硕士毕业需要做满三年实习医生,而且待遇一般,黄洋这才决定考博,想的是毕业后可以回成都更好的大医院工作,待遇也会更好。“春节后我们一起坐火车回上海,他特别努力,火车上都一直看书准备。”虽是临时决定考博,黄洋却考了第一名。得知博士考试通过后,黄洋第一时间打电话回家报喜。“他在电话里很开心,还喊妈妈恭喜他一下,不过我们当时都不晓得他原来考了第一名。”
“他是一个麦霸,最喜欢唱歌了,可是……”王子巍的语气突然忧伤起来,以前,他和黄洋最常相约的,就是趁歌城下午便宜的时段去K歌。而以后,那个比自己还“麦霸”的阳光男生,再也不会和自己争话筒了。
“保命”的他
另一名室友葛姓同学:
林某为人处事不错
有时自嘲“凤凰男”
昨日有网友发现一名网络ID为“诛姜成”的可疑人物,2012年12月底曾多次在网上咨询“N -二甲基亚硝胺”。网友怀疑这就是林某,意图杀害另一室友“姜成”。南都记者了解到,黄洋另一位室友其实姓葛,是上海本地人。该室友曾表示,他了解到的黄洋和林某没有矛盾,关系也比较和谐。就在3月30日,黄洋还在和林某讲笑话。
据了解,葛同学平时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则回家住,在4月11日警方查出饮水机有毒后,他和林某以及其他同学一块去做口供。但是,一起去的林某几天都没回来,于是才猜到下毒的人可能就是他。
在这位室友眼里,来自汕头的林某比较内向,为人处事不错,有时会自嘲凤凰男,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偏激迹象。平时,林某和隔壁寝室几个同学关系比较好,和一起住的两位室友并没有走得太近。而在中毒事件发生后,林某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紧张的情绪。
这个在同学眼里习惯隐藏心事的林某,却经常在网上表露自己的思想。他在Q Q空间里,填写喜欢的运动是篮球和登山,喜欢的音乐是交响乐,人生格言却是“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之后也可以是你的”。而在两年前,他的Q Q签名最常出现的就是“胆子要再大一点”。
关键词
聪明:成绩始终出众
林某高中在汕头市潮阳一中就读。成绩非常优秀是他给同学留下的突出印象。小郑和林某高一高二都同班,曾住同宿舍隔壁铺,毕业后还常电话联系。小郑说,林某是个很聪明的人,成绩在班里排前十名。同学遇到难题,别人要讲半天绕来绕去,他一两句话就讲清楚。
“他是那种逻辑思维很强的人。”小郑说,林某是班上比较勤奋的学生之一,但不算最努力的。同班的女同学李欣也说,林某的成绩一直在年级百名榜内,属于尖子生。
在大学,林某依然保持着优秀的学业。大学同班同学陈斯说,林某令他印象深刻的是“IQ很高成绩拔尖”。考入中大时林某是班上广东学生中分数最高的,本科毕业时他也是获得保研机会的六名同学之一。
陈斯记得,大一时有一次考数学,大部分同学考70-80分,他考了90多分。当大部分本科生还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时,林某已经跟随老师做科研项目。此外,林某还爱看书,知识面也比较广。有媒体称林某学医非本意,陈斯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林某还是很热爱医学的,不然在本科毕业就会转专业,而且在医学科研上他还有特长。
害羞:演讲背对听众
与学业相比,林某的性格却不那么“出彩”。在高中同学印象里,林某是个害羞、安静的人。“连课题讨论都不敢直视我,说话时声音很低。”李欣记得,有一次上英语课,每个同学都要上台做一分钟英语演讲。“他上台讲着讲着,就转身面对着黑板,背对着台下的同学。很害羞,很紧张。”参加班级活动,有时林某也会不打招呼就走开。
小郑还记得有一次竞选班干部,“看得出他很想表现自己,但演讲时却非常紧张,甚至不敢看台下同学,演讲几乎是背对着同学完成。同学们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甚至不知道他要竞选的是哪个岗位。”小郑认为,林某的性格有点古怪,但属于“聪明人的那种古怪”,人格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为人做事通情达理,没有棱角,不惹人讨厌。
高中同学们发现林某上大学后变化比较大。大三或大四的某天,林某突然在Q Q群里跟大家打招呼。“我们都吓一跳,觉得他外向了。”后来,同学们知道他要回穗工作,还约好到时一起吃饭。
但打篮球的爱好从高中到大学都没变。陈斯称,林某1.8米的个头,一周总要打上一两次篮球,位置是中锋,同学平时叫他“浩哥”。
情感:追求班花被拒
大学同学陈斯认为,林某具有多面性格,只是偏内向。大学五年,他没有发现林某有精神疾病,或服用精神类药物。事实上,班级活动林某一般都不会缺席。平时林某虽然话不多,但也不属于话很少的。平时,林某比较节俭,衣着也比较普通,不追求名牌。
在陈斯看来,林某其实很勇于挑战自我。他曾经报名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还试镜过历史话剧主角。“不过可能他并不擅长,后来又被换下来了。”好友小郑说:“他对自己的智力应该是比较有信心,有一定表现力,但我感觉他似乎一直不受重视,有点自卑。”
陈斯还透露,印象里林某本科五年都没有谈恋爱,大一时追求过“班花”,但最后被拒绝。直至投毒案发,林某身边都没有女朋友。据了解,前几个月有同学给他介绍过一个对象。通过Q Q聊过一阵,林某说不合适,就没再谈下去。(受访者均为化名)
嫌疑人姐姐:弟弟善良 不可能害人

更多报道
嫌犯姐姐:弟弟很善良不会害人
长江日报 记者 刘黎霞 薛冰妮
千纸鹤寄语悼念逝者
受害人父亲:儿子去世前没能说上话
对话>>>
昨日上午,经黄洋父母同意,中山医院为黄洋做了尸检。黄洋的父母明确表示,希望配合警方调查,还儿子一个公道。尸检结果将成为重要的案件证据。
黄国强告诉记者,目前仍未接到院方通知结果,也没有警方关于案件的进展情况。据悉,目前黄洋家属已请好了律师。
此外,黄家的几位亲属也赶到了上海与黄洋父母会合。复旦大学已安排黄洋家属一行7人住宿,包括黄洋父亲黄国强、母亲杨国华,以及三姨、三姨父、四姨父和表姐。
记者:您儿子黄洋的检查和调查是否有了结果,可否确定中毒原因?
黄父:还没有接到儿子的调查结果,还不知道确切原因,正在等院方的结果。
记者:据您所知,警方的调查有进展么?
黄父:也不知道警方的情况,也还在等。
记者:黄洋去世前最后跟您说了些什么?
黄父:他一直都在昏迷,都没有跟我说过话。
记者:您来上海看望儿子,他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黄父:我4月3日过来的,儿子已经不能说话。当时一直在做检查,也查不出怎么回事,只知道肝受到损伤,一直在保肝。
记者:后来治疗情况怎么样?
黄父:7日他就陷入昏迷,昏迷就没有醒来,病情很快恶化。
记者:是在9日查到了中毒物质?
黄父:当时说是有毒物质造成了肝损伤。
记者:您曾经见过林姓同学吗?当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
黄父:我来的那天去他们寝室借住过一晚,儿子当时在医院。我当时见着了姓林的同学。寝室就是我和他两人住。他问我“找谁?”,我说是黄洋的父亲,我先主动打招呼的。当晚住在寝室,没有聊其他的情况。
记者:现在警方已将姓林的同学列为嫌疑犯,您怎么看?
黄父:我当时看不出什么,我感觉他没什么异常。要等警方先有判断才行,没有证据不能去判断。我不了解这个同学,对他没有情绪、偏见。
记者:接下来事情会如何处理,有什么安排?
黄父:黄洋已经死了,要等调查结果。学校对我们这边都有接待安排,看事情的发展再作处理。
嫌疑人姐姐:弟弟善良 不可能害人
特派记者 贾代腾飞
她在短信中说:作为一个市民,也看过新闻了。希望媒体据实报道,凭良心办事。她对那位死者感到惋惜,盼望能早日水落石出,但也别冤枉好人。
20分钟后,她发来了第二条短信:据我了解,他(弟弟)是一位善良的人,心地非常好,有同情心。他不可能害人的,如果有人想害他,会遭天谴。
目前,犯罪嫌疑人林某已经被警方控制,但据记者了解,遇害人黄洋生前寝室共住有3人,还有一位神秘的第三人暂时失去联系。微博上大量网友也在搜寻任何蛛丝马迹,想要“扒”出这位第三人。
昨晨6时49分,微博实名认证为资深媒体人的范烨发出一条微博称:复旦投毒案可疑人物“诛姜成”被挖出,猜测是林某本人。“诛姜成”曾在百度问答中多次针对“二甲基亚硝胺”提问。该微博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转发了2万多次。
同时有网友指出,姜成就是黄洋寝室的第三人,林某投毒原本意在杀姜成,没想到黄洋误饮致死。
但据记者核实,第三人并不姓姜,而是姓葛。
记者通过网络社交工具查询到了这名葛姓同学的一些资料。
资料显示,葛同学是上海人,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与犯罪嫌疑人林某同校。2010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读硕士。
在葛同学上传的一个名为“研究生”的相册里,记者没有发现受害人黄洋和嫌疑人林某的照片。
目前,投毒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昨日,记者打听到投毒嫌疑人汕头老家姐姐的电话,起初在电话中,她拒绝承认自己是林某的姐姐,两次以打错了为由,挂断了电话。
记者随后尝试用短信与之沟通,在发了六条短信后,接到了她的回复。
跳转到指定楼层
笑得不勉强
发表于: 2013-4-19 10: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真相早日水落石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