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实用的宝藏网站 - 广州大学城网点亮大学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大坑填平 康王南恢复通车 安置412户 6号线部分停工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3021 | 回复: 0

gzjian
发表于: 2013-1-31 12: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要:康王南路地陷事件追踪

dcea013002_b_0b4438555b.jpg     昨晚,塌陷现场已被混凝土浇灌填埋完毕。 南都记者 林宏贤 摄
dcea013001_b_0b4438555b.jpg     前晚,一名消防战士站在塌陷现场前。 南都记者 张志韬 摄
    康王南路地陷事件追踪
    南都讯 昨日上午,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市长陈建华检查康王路地陷处并召开现场会布置工作,要求广州市安监局牵头调查事故原因及相关责任;要求地铁公司对地铁施工段(特别是城区)重新评估,采取安全的施工方式,杜绝此类事件再发生。
    据介绍,截至昨日上午9时,坍塌处已基本回填完毕,现场没发现人员伤亡。塌方处周边50米范围内的412户居民、103间商铺共1200余人已获有关单位紧急疏散和妥善安置,但目前附近部分交通出行仍然受到影响。
    陈建华要求:一是抢险与调查工作同步进行,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成立塌方事故调查小组,尽快查清事故原因及相关责任。二是组织专家和专业鉴定机构评估地质情况及地上建筑物受损情况,在1月29日上午确定需纳入排险的范围。三是对确定在排险范围内的居民进行摸查登记,妥善安置,做好解释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由排险人员帮助居民取回生活必需品。与抢险无关的人员未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该区域,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四是市地铁总公司要对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城区)地铁施工地段重新进行评估,采取安全的施工方法,坚决防止出现同类事故。五是市有关部门要到现场检查工作进度,布置抢险施工、住户安置等具体工作。
    地铁知情人
    事故原因系实际地质与勘测有出入
    前晚事故发生后,包括承包商负责人在内的多名专家进入现场,他们在多次探讨后,大致认为事故原因与爆破震动引发岩层塌陷有关。但对于该说法,地铁方知情人并未赞同。
    据该知情人透露,前日下午事故发生后来到现场的有多方人员,“其中很多是施工工人”,因此所谓“现场专家”,除非确定对方是地铁方请来参与调查的专家,要不然仅是一面之辞。
    事故发生的地点,按照之前的勘测,并非属于恶劣地质的地区,仅仅是按照常规的操作进行隧道挖掘施工,“正是这样原先才不需要注浆稳固地基再实行作业”。
    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地铁方目前尚在进行调查,但大致原因则有了眉目。2007年,文化公园站选址确定后进行了地质勘查,当时的勘测结果显示该地点的地质符合动工的条件,但在动工过程中,发现实际遇到的情况同原先勘测得知的情况有了差异,地层明显没有原先勘察报告所说的坚固。随后,工人发现地层松动,地铁方立即启动应急方案,令工人及时撤出地铁。
    至于实际动工时地质和原先勘测的出入,该知情人称,可能是几年来塌方处的地层由于一些未知的原因发生了改变。
    考虑到地陷对于周边交通和居民的巨大影响,地铁方在消防人员确认地陷处没有人员在内的情况下,加紧实行填平以保证尽快恢复附近的交通。
    [交通]
    康王南路交通逐渐恢复
    事发后,19条途经康王南路的公交线路受到影响。昨日,受影响的公交车站部分已恢复行驶,杉木栏路往康王南路方向已恢复通车,康王南路南往北方向的交通恢复正常。
    昨日早上8时46分,广州交警在官微发布了交通疏导措施,表示康王南路南往北方向依旧封闭,将人民桥北侧下桥位将进入康王南路的车辆分流到六二三、沿江西路行驶,十八甫路东西段的单行线也暂作改变,而内环路A线将封闭六二三路出口。
    广州交通部门表示,从昨日中午12时起,康王南路南行方向交通管制取消,途经康王南路的公交车521路等19条公交线路的南行方向正常通行,位于康王南路的公共汽车康王南路站南行方向正常停靠,周边的公共汽车华林寺站等公交站点南行方向也同步正常停靠。
    [抢修]
    六号线部分施工暂停
    昨日上午8时许,康王南路地陷附近双向车道仍封锁,有混凝土输送车在作业,另有3辆挖掘机在工作,多辆泥头车进进出出,往地陷处运沙石。据广州地铁官方微博称,截至昨日凌晨3点,塌方处累计已回填混凝土1372方,砂石料1476方。广州地铁官微称,昨日上午坍塌处已回填完毕,中午康王路西侧道路已确认安全,已交由交警部门安排解封和恢复通行。昨日确认沉降已得到控制,各项监测数据稳定,周边环境情况稳定,水、电、煤气单位已开始修复工作。广州地铁表示,地陷发生后,六号线相关部分的施工已暂停,目前主要工作在于加强监测和确保安全,以及配合调查。
    [善后]
    人均每天获百元补助
    据荔湾区副区长陈建介绍,此次受地陷影响的住户共412户,商铺共103户;前天下午,事故现场周边疏散群众约1200人,部分在确认居所安全后返回;当晚统一安置点接收260人,另在宾馆安置157人,另有167人投靠亲友。每人每天可得到100元补助。
    相关部门表示,对于周围居民的安置和赔偿,地铁公司、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正在岭南街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事故临时安置点,成立8个小组,确保受灾居民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宿。下一步,根据房屋鉴定部门检测结果,逐步引导居民群众重返家园。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地铁方对受灾群众给予补偿。
    [延展]
    地陷点
    非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何仍然发生地陷?
    事故发生后,尽管调查组仍未对外公布发生地陷的真正原因,但昨日有媒体提出质疑:涉事地铁站地质条件复杂,是否适合地铁施工?地陷是否由爆破震动引发?对此,南都记者多方求证,证实事故大致原因系实际地质与勘测有出入所致。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广州地区的土质建地铁没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表示,以广州地区的土质,兴建地铁没有任何问题。据其介绍,包括文化公园在内,广州大部分地区的土质都属于沿海地区的软土,这种地质地岩较深、表面覆盖层较厚。“日本、英国、美国都是这种土质,建地铁没有问题的。”对于如何防止施工时造成地陷事故,周福霖认为,要防止地下水和泥土的流失,这可以通过各种施工机器做到。
    而广州市2011年、2012年分别发布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地铁6号线二期沿线、地铁7号线和9号线一期沿线等57处被列入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但此次地陷发生地仅挨的6号线文化公园站为6号线一期工程,并未位列其中,位置也与被列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的6号线二期沿线相隔甚远。
    此前广州地铁接受南都采访时曾表示,地质灾害风险并非完全不可控制,而地铁线路的规划也并非单纯以地质条件为选择评价依据。国土部门公布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就单纯地质条件而言,但广州地铁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力量并加大投入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线路开工前均会组织专家详细评估,地质风险可控、安全能够保障的前提下,可以在地质条件恶劣的区域开工建设。
    广东省建科院路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健博士:地下网络发展过快过密土质松动地陷频发
    广东省建科院路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健博士表示,虽然目前不能妄下定论,但在他看来这次地陷跟施工前的勘察关系不大。“土体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而勘察只能通过局部取样,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面掌握土体情况。像挖到地下水导致大量涌水等各种突发情况,在工程上很常见。”李健说,地下工程只要按规划按步骤去做,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在他看来,近两年广州地区频频出现地陷事故,跟广州整个城市的地下网络发展过快、过密,导致土质松动有关。“现在广州的地下工程建设越来越密,对土体扰动相对比较剧烈。”李健表示,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快,对交通设施的需求比较迫切,所以在建设的步骤、整体协调上较为草率,调研工作没有做深入就开始破土动工。
    统筹:南都记者 李能忠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连楷 丘欣 南都记者熊薇 裘萍 张俊杰 李晓瑛 李能忠 魏凯实习生 蔡敏婕 黄姝伦 刘磊 陈坚
    摄影:南都记者 林宏贤


<a href="www.gzuc.net"www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