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城内/高校新闻] 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确定三大目标 2年内确保解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19866 | 回复: 9

gzuc
发表于: 2012-12-14 01: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城提升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省、市、高校共同推动,以大学城建成10周年为时间节点,2年内确保解决大学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0年将大学城建成“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
04.jpg


  省市高校

  推进提升计划

  2003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明确要求,广州大学城要建成全国一流大学城。2004年秋季,第一批进驻大学城的10所广东高校新生陆续入住大学城。番禺区副区长、广州大学城管委会主任林伟长介绍,经过8年建设,大学城已经发展成为国家一流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等教育、科研创新、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为广东省和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林伟长承认,大学城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功能配置等还存在一些不足,资源潜力没能充分发掘,迫切需要对大学城实施整体提升,推动大学城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介绍打破大学城管理体制的屏障,是省、市、高校共同推进大学城提升计划的共识。今年5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大学城提升计划”,在省教育厅指导下,10所高校参加制定基础性研究工作。8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肯定了大学生提升计划的总体部署。广州市委市政府成立“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指挥部”,成员包括广州市、省教育厅、10所高校的主要负责人。

  方案提出实施打造“五大工程”、“四大基地”、“三大品牌”等71个项目(“五大工程”:交通系统优化工程、生活设施改善工程、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和谐社区建设工程、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四大基地”:珠三角国际修学基地、产学研创新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大学城特色旅游基地。“三大品牌”:广州大学城名家讲坛、“美在大学城”岭南文化艺术节、“力在大学城”国际高校竞技节。),目标用10年时间将大学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2014年,确保基本解决大学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提升计划需要的资金,在发布会上并没有提及。林伟长说,将建立政府支出、社会参与、市场运营、高校具体落实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形成省、市、区三级联动的资金保障机制。

  记者发现,《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涉及了广州大学城近年来发展出现的难点难题,规划对此有较为详细解决之道。

  ■链接

  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三大目标

  ——文化之城。学术资源实现共享;珠三角国际修学基地全面建成;校际文化艺术活动多姿多彩,大学生环岛马拉松赛、环岛自行车赛和国际高校赛艇对抗赛等成为品牌赛事。

  ——创新之城。科研成果转化成绩斐然,师生创业创新活力全面激发,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广东、广州知识创新创业的新引擎。

  ——生态之城。建成首个无“煤”城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初步形成,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生态,岭南自然水乡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适宜教学创业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之城。

  ——近期目标(2012~2014年8月):为教职员工和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提升大学城科技人文环境。

  ——中期目标(2014年9月~2016年底):优化提升大学城教育、商业、生活配套,建成配套教师公寓,完成城中村改造,提升美化绿化水平。 “创新性、国际性、社会性、教育性”的社会服务功能全面拓展。

  ——远期目标(2017~2022年底):成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环境、拥有世界一流教学建筑群的高校园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基地基本建成。

  现象1

  交通之困:城内外的交通境况恍若隔世

  已建设8年之久的大学城,学生中有一种感觉,城里城外的交通境况恍若隔世。

  进出大学城时间长大约是每位城内学生痛苦的回忆。从市中心到大学城的直线大约有20公里,目前进入大学城的除了地铁四号线和快速路两条交通之外,另有两条“大众路线”:一是经小洲便桥入城,二是经科韵路过生物岛隧道,这两种交通从市区进入大学城大约需要花费40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遇上堵车的话,情况更加糟糕。

  除了城内外交通不便之外,城内的交通也备受诟病,拥有6条城内公交路线的大学城, 给学生的感觉是车内始终拥挤,而且公交班次少。由于合法的交通不解渴,大学城内催生了摩托搭客生意,见识过摩托车要价和穿行人行道的学生,大约只有在无奈情况下才会选择它,遗憾的是摩托车的生意很红火。

  城内公交费时。有记者曾测试从广东省科学中心至北亭广场公交用时,如果自驾开车用时大约4分钟,但是坐公交车要转车一次,而加上等班次很少,公交车和步行的时间,用时约30分钟,是自驾车的7倍多。

  等车是另一个老大难问题。乘坐专线车出城的学生常常要等上20分钟才能开来一班车。一名广州大学的学生告诉记者,等B25公交车的时间有时长于步行到其始发站的时间。由于班次少,导致每一班车挤满学生,常年乘坐这线路的学生甚至一学期时间里都未曾在车上找到位子。大学城中部枢纽附近的学生宁愿步行到始发站占位,也不愿意在沿途公交站台等车,这无疑加重了交通负荷。

  近期目标指向出行难

  ■解决之道

  解决出行难是近期目标针对的主要问题。林伟长介绍,近期目标要求在2014年8月底完成,届时将全面完成大学城各项建设工程收尾工作,改造区内交通设施,优化大学城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各项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大学城公共服务水平,为教职员工和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提升大学生群体交通安全意识,增加大学城交通管理警力设置。

  而在要求2014年9月~2016年底完成的中期目标中,要求全面完成大学城道路交通系统、地下排污管网建设,优化提升大学城教育、商业、生活配套,建成配套教师公寓,完成城中村改造,提升美化绿化水平。

  在2013年8月底前明确要完成的大学城公交完善计划中,将优化离岛公交服务指引,合理调整环岛公交车和联接市区公交车次密度,延长夜间服务时间,增加大学城公交车与市内机场、各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的“点对点”接驳线路。完善大学城换乘枢纽站建设,在大学城地铁站点配套建设接驳公交站场。

  现象2

  共享之急:课程、图书资源有堵无形的墙

  广州大学城里是十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建城之时设计者为它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师资及课程共享。然而8年过去了,共享在大学城并不尽如人意,它仍然被隔在一堵无形的墙之外。

  2007年,广州大学城始推高校互选课程互认学分,但开场即遇冷,77门互选课只有8门开课,另外69门胎死腹中,有报道称其直接原因是选课人数不够。多年后,高校课程互选的观念已慢慢深入人心,但是真正选课的学生并不多,多年下来不少课程仍然未达到开班人数的30人。有统计称,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广州大学城中10所高校开设的互通课程只剩9门。有学生解释此“怪事”:一是城内交通不便,二是学分太贵,1个学分百来元,修2门课程,费用接近千元。

  图书馆作为大学最为重要的学术资源之一也遭遇难共享境况。比如大学城一卡通并不能随意进入所有高校的图书馆。

  ■解决之道

  10所高校实现无障碍的交流互通平台是建设大学城的初衷之一。按照《计划》,高校联盟长效机制全面建立,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基本建成,公共课程、学分互认、科研活动、学术交流、文化研讨和教学设施等资源实现共享。

  学术交流打破障碍,人居环境的改善也纳入了《计划》的主要内容。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配套建设以及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计划》都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有同城媒体曾报道,大学城北亭商业广场因人气不旺造成接近停摆的状况。《计划》要求提升大学城商业服务水平。完善大学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采用商业模式,合理利用社会力量,引进大型品牌连锁超市和知名商业服务机构,增加大学城购物、娱乐等商务设施。建设大学城中华小吃一条街、步行街,引进适应国际学生的酒吧、咖啡厅、西餐厅,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师生群体需求,提升大学城商业档次和国际化水平。

  生态之城是《计划》的三大目标之一,绿色建筑与岭南文化融合发展,“水、城、田、岛”自然格局保持完好,中心湖湿地公园和临江湿地公园得到有效保护,地域性、多样性和观赏性植物更加丰富,优美舒适的步行空间更加完善。

  林伟长称,将建设以共享、休闲为主题的中心湖湿地公园和体现珠江本土生态特色的临江湿地公园,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大学城湿地公园。

  现象3

  产研之缺: 城外学术配套不足

  大学城给人的感觉是面积开阔,但是目前学术以及产研配套却不多见,大学城科学中心建设也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大学城附近也没有相应高端企业进驻,大学城周边学术氛围并不浓厚。

  有教师认为,正是因为大学城周边的学术配套还不成熟,致使无法吸引旺盛的人气。番禺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最近“三重建设”推进会上,番禺区政府也希望在大学城周边打造一个集学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端园区。

  ■解决之道

  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今年5月世界领先的超级计算中心广州超算中心在大学城落户,业内人士指出,标志着大学城开始迈向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集聚区。

  创新之城是提升计划的目标。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国家“2011计划”)在大学城全面实施,高校共享的IT技术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智慧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无线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智慧大学城基本建成

  同时,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宽松高效的创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智力投资、风险投资为驱动要素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国际化、规模化、市场化的高校创新科技孵化群集聚发展。

  大学生创业基金发挥重要作用,校际大学生创新竞赛成为品牌,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科研成果转化成绩斐然,师生创业创新活力全面激发,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广东、广州知识创新创业的新引擎。

  林伟长介绍,《计划》的远期教学科研整体水平达到全国一流、亚洲领先,国家创新中心地位显著提升,文化品牌全面打响,岭南文化高地的集聚辐射能力更加强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基地基本建成。

  学术人居实现共享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李春江 马喜生

  实习生 聂丹
跳转到指定楼层
weiwei710444
发表于: 2012-12-15 12: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做到啦
头像被屏蔽
waterliang
发表于: 2012-12-22 13: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waterliang
发表于: 2012-12-22 13: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jacobxu
发表于: 2013-1-3 22: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望
yimeiqr
发表于: 2013-1-4 11: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taiha ~~
hdrcw
发表于: 2013-1-4 15: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好事
gzpfsj
发表于: 2013-4-15 19: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哦
音悦
发表于: 2013-4-25 19: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到才好
趁墟网
发表于: 2013-5-11 11: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到才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