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适应环境,完成角色转换
“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以为,高考之前的学习是最艰苦的,只要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我们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安博职业教育运营集团总裁黄贵洲表示,大学四年是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阶段。与中学阶段被动、以升学为目的的学习完全不同,大学阶段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这个重要的阶段,需要从规划开始。
大学一年级是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规划大学生涯的最佳时机。这一年对未来的人格形成、学习方法、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将产生极大影响。大学生们要及时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融入大学生活。这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心态的转换。不能以为上大学就可以完全放松,90分和60分的差距还是很大。在大学,多的只是自主时间,是对自制力的考验。二是学习方法的转换。不同于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自主学习更适用于大学生活。在课堂以外,更多的内容需要自主地按照兴趣和需要去深度挖掘、独立思考以及广泛积累。三是环境的转换。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环境,在这里,需要学会安排实践和社团活动,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使用图书馆。对环境适应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
大二:有规划,学习、实践两不误
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将受用一生。立足于大学生个人兴趣与专业契合点的职业规划更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但如何寻找契合点?黄贵洲建议,大学生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与老师、学长、朋友等剖析自我,挖掘自己的职业兴趣,或者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社团来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力有丰富职业教育培训经验的机构,通过专业技术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进行分析定位,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
“在大二、大三阶段,知识积累是重点,社会实践也不可缺少。”黄贵洲建议,同学们可以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图书馆中丰富的资源,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按照需要和规划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动手能力。例如,参加校内、校外各种集体活动、公益活动,或到企业兼职实习等。而且,要把实践心得进行梳理,要知道,写实践报告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淘金的过程。
大三:就业冲刺,走好大学最后一公里
大学四年,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如何顺利就业,如何提高就业质量,无疑是大学生们最关注的焦点。
对此,黄贵洲认为,首先,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设置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调整心态,勇敢面对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其次,要做好求职及就业准备。从各种渠道获得求职信息,创造就业机会。“就一切在求职过程和就业第一年可能遇到的问题寻找答案。”第三,应集中提升或强化个人职业素养。根据以往人才输送的经验,企业用人50%以上要看软技能。比如,人品是否忠实可靠,做事是否脚踏实地。其次,才是与岗位匹配的专业技能和未来的可塑性。因此,对于即将走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软技能缺失才是最要命的。如果感觉软技能有所不足,应该寻找一家可靠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专业的提升培训,走好大学最后一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