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graph]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 记者蒋隽 实习生 杨云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发现,从宜居的角度来说,广州的人口承载力是1100万人;而目前广州人口超过1500万,有专家称甚至可能已经达到1800万,广州的人口已经“超载”。而且,南沙最多容纳86万人,而政府规划的远期目标是240万人,要想装下只能向周边的中山、东莞借地。人多导致人们生活的质感下降了,拥挤、堵车、医疗教育资源紧张……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曾公开表示,如果不控制人口,土地、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别说公共设施配套,光用地指标都解决不了”。要驱逐掉低端人口吗?怎么控制人口也导致了争议。 想舒服,广州住1100万人就够了 计算人口承载力,除了水资源的标准,还要考虑生态环境。怎样的居住环境算宜居?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沙新区适度人口规模研究课题组组长匡耀求及其研究组研究的标准是:生态环境没有退化到显著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地步。依此标准,广州12区市的人口密度临界点为:从化250人/km2、增城500人/km2,花都867人/km2、萝岗774人/km2;白云、番禺分别为3000人/km2,中心六区都是12000人/km2。 综合计算,广州市宜居标准下的人口承载力是1100万人。而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广州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2011年3月,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广州人口总量已逾1500万。因此,广州的生态系统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在目前人口规模的压力驱使下,生态环境会持续退化,进而影响人居环境质量。 越秀最挤,该住40万实住115万 对比各区的人口数量,面积33.8平方公里的越秀区,可承载人口是40万,但实际居住了115万,超载75万人,超载度排名第一。 海珠适宜人口108.4万人,超载47.3万人;荔湾适宜70.9万人,超18万;天河宜住115.5万人,超27.6万人;从化超近10万人、增城超22.8万人、花都超10.4万人、萝岗超6.9万人。 人口未达极限,还能增加的只有4个区,分别是白云、番禺、南沙和黄埔。 南沙最多装86万,但规划住240万 “南沙现有土地最多可容纳86.36万人。”匡耀求表示,南沙土地面积527.65平方公里,但有大量的水域和湿地生态保护区无法居住。扣除水域和湿地保护区面积,南沙区实际可供人类发展利用的土地面积为311.06平方公里。但去年由中国社科院主持的“广州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发布,提出南沙远期人口稳定在240万人左右。 根据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沙区目前的常住人口大约有26万人,未来南沙怎么承载240万人?匡耀求表示,即使把番禺区的沙湾水道以南区域划入南沙区,能承载的人口最多也只有150多万,若达到240万人,方法只有一个:向周边的中山市、东莞市借地。 后果 别说配套甚至连地都没 人口超载会怎样?“人口超载只是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舒适度下降,就像汽车超载可以行驶一样,城市人口一定程度的‘超载’也是可以运行的,只是人们生活的质感下降了,拥挤、堵车、医疗教育资源紧张等城市病严重。并且常住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流动人口,对资源的需求不高,比如他们的水资源消耗量可能只相当于户籍人口的一半。”匡耀求说。 政府管理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人口超载的压力。万庆良曾公开表示,人口压力令广州面临旧城改造、交通拥堵、城乡统筹三大难题亟待解决。如果不做政策性宏观调控,2020年广州市人口将突破1800万,将不可避免患上“大城市病”,在土地、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别说公共设施配套,光用地指标都解决不了”。 争论 控制人口就要驱赶低端人群? 无论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城市人口屡破控制纪录,但也没看见对这些城市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啊?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积分制”设计者郑梓桢认为,城市人口承载力极限是存在的,“就好比一个房子,能装多少人,肯定是有一个极限数值的。”面对广州交通拥挤、看病困难、学位紧张的现状,控制人口的建议和措施不断出台,但常常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驱赶低端人群”的争议。 在郑梓桢看来,广州需要人口控制,“但控制人口和‘驱赶低端人群’根本是两回事,就好比‘房子能进多少人’和‘什么人能进房子’,根本是两码事。” 作为广州“积分入户”的制定者,郑梓桢主张以“积分制”来实现人口的流动,居住时间、对城市的贡献、学历等都纳入积分的考量。比如,广州第一批积分入户得分最高的,就是一名在广州生活了近20年的环卫队维修工,之前他是垃圾装运工。 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晓津认为,应以产业的转移带动人口转移,而不能靠行政手段控制人口。 异论 其实人口在减不利广州经济 提到广州的人口压力,大多数人都认为广州面临外来人口持续增加的压力。但周晓津认为,广州的人口不是在增加,而可能是在减少。“其实,广州的常住人口早就超过了1500万人,甚至可能达到1800万人,以前只是不能说或不敢说。”周晓津举证,广州的手机用户超过2000万,上海的手机用户也是2000多万,而上海的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人,“两个城市的生活水平是差不多的,就算广州有多部手机的人多些,但人口也不会比上海少太多。” 他认为广州人口最多的时候,应该是2004年,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广州有上百万人口离开,“虽然2010年以后有所回流,但广州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具有竞争力,吸引来的劳动力已经在减少,用工荒就是佐证。” 因此,周晓津担忧的不是广州人口爆炸的问题,而是,“广州吸引的外来劳动力越来越少,在广州经济还没有完成转型的情况下,会对经济带来很大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