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graph]
今天是教师节,羊城晚报社、广州市教育局等联合邀请百名广州乡村教师同登广州塔,同时独家调查发现———
文/ 羊城晚报记者陈晓璇 张璐瑶 实习生郑春欣 陈莹 通讯员 戴秀文 黄丽虹 图/ 羊城晚报记者陈秋明
在广州的最高点,向教师表达最高的敬意! 9日,羊城晚报社与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塔联合主办“谢谢您,为乡村孩子守望未来” 广州市百名优秀乡村教师同登广州塔活动。100 名来自广州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的乡村特级教师、优秀教师, 走出偏僻的乡村,登上了广州市区最高点。
据统计,目前广东有15 万乡村教师默默地扎根基层。“以人为本,关注生活” 是羊城晚报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教师节这个日子,我们想到了乡村教师这群最可敬的人———建设幸福广东,离不开他们的贡献。几位乡村教师在广州“最高邮局”寄出明信片,欢呼雀跃
问卷调查 逾半老师月入超过4000元
借此次相聚的机会,羊城晚报对登塔的广州百名乡村教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围绕乡村老师的待遇、乡村教育现状及建议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乡村老师比较满意当下的工作,没有“跳槽”的打算;但有五成的老师呼吁政府应对乡村教育加大投入。
调查发现,这些乡村教师多数就是当地人,愿意留在基层或家乡。经过这些年教育均衡发展,有58%的乡村老师月收入达4000 元以上,35%的老师月收入为3000-4000 元,仅有不足10%的老师工资在3000 元以下。此外,不同区域的乡村教师收入也略有差别:花都超90%、增城70%的乡村教师月收入4000元以上,而从化只有20%。
据了解, 乡村教师的收入之所以不低,是因为与城区老师标准持平,另外还有山区补贴。
不过近六成乡村老师还想进一步提升条件。其中,45%的老师希望可以上调工资福利,15%的老师希望住房、交通进一步改善。21%的老师最希望提升教学环境和设备,19%的老师乐意提升自身素质。
在乡村教育现状上, 来自三个区市的乡村老师一致认为, 目前广州乡村教育最需要的是政府投入,36%的老师认为最需要加强师资队伍, 此外改善教学设备也是他们所期待的。来自增城的刘子锋老师说, 他所在的石滩镇中心小学只有高年级的几个班有多媒体设备, 其余班级则需要轮候用仅有的三个多媒体教室, 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
当被问及乡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区别时,74%的老师觉得乡村学生最欠缺宽广的知识面, 认为乡村学生最欠缺社会交往的老师占33.3%。任教于增城市第三中学的潘银燕老师表示,班中过半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缺少关怀与交流,容易叛逆,乡村的老师都是既当老师又当父母。
教师节会收到学生礼物吗? 调查发现,乡村里也有给老师送礼的习俗,但大多是普通的贺卡或者手工品。花都的陈老师说, 教师节班里学生曾每人给他送一张贺卡, 但他觉得这太浪费了。后来学生就改成全班只送一张贺卡,上面有全班学生的签名,他觉得这样更有意义。
人物故事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周润发:我校老师一半买了车
增城市小楼中学的九年级语文老师周润发,一直被大家称“发哥”。
30 年前,怀揣着军人梦的周润发因为父亲的一句话踏上了三尺讲台。周润发高中毕业时,本想去当兵,学校老师却想让他留下来做代课老师。这时,他只读过两天书的父亲发话了:“当老师是一辈子的光荣。”于是,周润发成为千千万万代课老师中的一员,一当就是7 年。
当时, 他每个月工资只有30 元,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 刚工作那会想买一辆自行车,169 块钱,他花了自己整整一个学期的工资, 还向别人借了30 块钱。
1985 年9 月10 日, 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成立,镇政府送来了一个红色的暖水壶,上面写着“第一个教师节留念”,这个暖水壶他珍藏至今。
1984 年左右,“下海”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当时发哥也有过犹豫和迷茫,但在父亲的坚定支持下,他坚持了下来。过了几年,他看到《羊城晚报》登出代课老师可以考大学的消息,就去考了广州师专,后来又被分配回来, 成为一名正式的公办教师。
如今,发哥两口子都在教师岗位上奋斗,几十年过去,他们已经从最开始“不敢说自己是老师”,到开始期盼着自己正在读高三的孩子将来也能回来当老师。“现在我们待遇提高了, 由于身处山区, 为方便家访, 学校里有差不多一半的老师都靠自己的工资买了汽车, 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江胜良:学生脱口叫我“妈妈”
目前任教于花都区至灵学校的江胜良老师执教已32 年。
江老师说, 乡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像妈妈与孩子的关系。班上许多留守的学生经常找她倾吐心事, 聊到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 学生们都喜欢靠在她的肩膀上哭泣。江老师回忆,有一天上课叫了一个男生到黑板上做题,那个学生脱口而出说:“妈妈,这题我不会做。”虽然惹得班上的同学哈哈大笑,但她内心却很震撼。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教学工作,江老师近年查出颈椎病等一系列的职业病,不得不退居二线。但江老师却选择到花都区至灵学校任教, 面对一帮特殊的学生, 江老师说其实劳心的程度不亚于带毕业班。
“有些孩子发病的时候会不认人,随便打骂老师, 我就试过被孩子扇巴掌和用拳头打。”面对这样的情况,江老师依然表示不后悔选择这条路,会继续坚守到退休为止。
转播到腾讯微博 
韩远维:艰辛被孩子的淳朴化解
韩远维来自花都区梯面镇梯面小学,是一名六年级语文老师。两年前,她还是王子山脚下一个叫“西坑”的村子里的一名乡村老师, 并已经在那里坚持了十五六年。“喜欢小孩子。”因为这个简单的原因,韩远维选择了当教师。
“那时候家离学校比较远,骑摩托车要半个多钟头, 最怕的就是刮风下雨天,还有冬天。”她回忆说。冬天的早晨,霜冻在山区蔓延, “到了学校, 手指都完全冻僵了, 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厨房抱着热水壶捂一会。”韩远维笑眯眯地说。
“ 山里的小孩都很淳朴, 也很懂事, 平时会摘些野菊花悄悄插在讲台上。这些年,野花少了,孩子们就去买塑料花送给我。”韩远维说。现场花絮 百名教师获赠全年羊城晚报
昨天, 很多登塔的乡村女教师都特意穿上艳丽的衣服,化上淡妆。“学生曾问过我广州塔是什么样子的,但我答不出来。”很多老师是第一次登广州塔,为自己过节而来,更是为山里的孩子而来,“我们要把在塔上看到的广州新貌带回去跟学生分享。”很多老师还在世界最高邮局给学生寄出明信片。活动现场, 羊城晚报社社委孙璇表示,为感谢广州乡村教师的贡献,羊城晚报社将为本次登塔的100 位优秀乡村教师送上明年全年的《羊城晚报》。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一阵热烈掌声。“我们都很喜欢看《羊城晚报》! ”从化梯面的李老师高兴地说。
来自花都的郭老师说, 会将这份免费报纸带回给学生们, 让他们多接触和了解社会。此次活动还得到不少企业的支持, 如广州塔上的月娇轩餐厅免费招待老师们在104 层高空吃饭, 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给老师们送上礼物,安利公司也给老师送上小礼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