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城内/高校新闻] 高考平行志愿:考生叫好 学校吐槽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5814 | 回复: 1

wind
发表于: 2012-7-18 15: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界人士指出, 平行志愿可能会使考生忽略自身兴趣, 同时不利于素质教育和高校均衡发展
  7月13 日上午,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2 年第一批本科院校投档表,多少分进哪所大学的“门当户对”氛围颇为浓重。各高校投档线-省线分数差与学校有着“默契”的对应,几乎完全与考前各高校招生办预测的情况一致。
  考生大多支持:报志愿更有针对性
  2009年以前,广东高校招生录取实行知分填报梯度志愿, 中山大学几乎每年都能录取到几名分数高过北大、清华投档线的高分考生,录到状元也不足为奇。但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0 年广东实行知分填报平行志愿以来, 在正式投档录取过程中,中大再未录到过这类考生。
  年类似情况再度出现,近年来,广东高校招生分数“扁平化”、学校“座次固定”的特点逐年凸显。有教育界人士指出, 随着实行知分填报平行志愿年限的增加,这种情况会愈发严重,排位靠后的高校想“翻身”非常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9 级的小张是广东最后一批梯度志愿考生之一,文科考分高出一本线48 分, 她感慨地说:“如果当年有平行志愿, 我至少可以冲击一下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上中大肯定不成问题, 可当年我报中大却落榜了。”
  今年的考生们对知分填报平行志愿一片支持声, 特别是那些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的, 一名理科排名全省前十的考生坦言,“如果考前估分填报志愿,我最多只会填中大,知道分数以后才选了北大”。
  记者采访了十余名考生, 近半数表示知分后影响了之前对学校的选择, 有少数还影响了自己对专业的选择,而这种影响对“踩投档线”考生会更加明显。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 由梯度志愿改为平行志愿有可取之处,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权,最大限度上保障了考生的利益, 报考时既能尝试冲击自己神往的好大学, 又能兼顾基本“稳上”的大学,还能“保底”防落榜,基本杜绝了高分低投、高分落榜的风险。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却持不同看法, 知分填报使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看重分数,报考与分数相对应的学校、专业,而忽略自身的兴趣爱好,好像不报一个与分数相应的“热门”专业,就是吃亏。
  张敏强指出,考生、家长如此选择也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很多单位招干、招公务员都要求“211、985”名校,高校招老师、医院招医生有的甚至要求“三代”(本科、硕士、博士)都是“高校”,甚至“985 高校”。
  部分学校忧心:恐加重“唯分数论”
  虽然考生们对知分填报平行志愿爱不释手,但教育界人士却对此忧心忡忡。近日,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直指高考知分填报志愿方式把“唯分数论”推向极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秦春华认为,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方式下,由于考生不清楚自己的具体高考分数, 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但在知分填报志愿时,由于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 考生基本会把分数与某一所具体高校和某一个具体的专业对应起来。高考分数变成了决定性和唯一的考虑因素,“唯分数论”有可能被推向极致。
  知分填报平行志愿对高校又有何影响? 熊丙奇认为,随着政策实施年限增加, 学校和分数的对应关系会越来越明显,容易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普通学校招高分考生的可能性减小,普通高校向更高层次院校迈进的“翻身”机会也减小;其次,学校招生自主权减小,平行志愿投档时,为减少退档的风险,学校只能在1:1.05 比例内提取档案,而在梯度志愿时投档比例是1:1.2,高校的自主权大很多。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广东省内有鲜明的表现,中大、华工、暨大稳居投档线前三位,而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却连年遭遇缺档,需要征集志愿,甚至降分录取,难以“翻身”,而这些高校在省外有的也是“香饽饽”,例如南方医科大学,在部分省份投档线一般高出一本线50 分,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则要高80 分左右。
  导致这一后果的原因也是平行志愿,为了保证上线考生尽量不落入下一批次,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划线一般比较保守,今年广东一本招生计划约2.6 万人,而一本线585 分以上的考生29207 人。扣除提前批、自主招生、自愿进入下一批录取的考生外,生源比较紧张,“部 分高校缺档有政策的必然性,并不是学校不好”,有高校招生负责人称。
  “平行志愿实际上对于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是不利的”,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评论道。他说,高校招生分数扁平化,如果一个学校招到的学生分数都比较高,而它的专业却分热门和冷门,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就业。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两个同学的分数相差不大,但专业却相差很大,那么就会有人有心理落差。对学校来说,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录取分数都差不多,很难形成高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也很难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跳转到指定楼层
wind
发表于: 2012-7-18 15: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专家指出:可借鉴“一档多投”
  究竟怎样的选拔方式比较公平合理? 熊丙奇认为,考生“选择权”的大小是评价的主要标准。“选择权增加了,那就进步了。现在平行志愿减轻了学生的焦虑,从这个角度来说是进步的,但实际上,这只是有限的进步,因为它本身并没有彻底解决‘分数至上’、学校自主权小的问题。”熊丙奇认为,“一档多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办法,考生可以同时向几所院校投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院校的教学质量、服务水平等因素来选择学校。
  北大招生办主任秦春华认为,目前比较合理和理想的方式是实行高考前或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同时, 实行平行志愿。与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相比,这种方式既有可能避免多重弊端,同时,也降低了考生的落榜风险。对于高校来说,由于有可能招收到不同分数的学生, 也促进了生源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实行高考前或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加平行志愿, 虽然高考分数仍然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但是,却有可能让高校和社会不再对高考分数给予过度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唯分数论”和“应试教育”。
  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 只能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建立多元化的录取和考核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高考单一评价体系带来的弊端。知分填报、平行志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考生报考风险,二者结合实施,可谓将考生承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但“唯分数论”、不利于人才培养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张敏强指出,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所有的高校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发展平台,而不是人为地把高校分出了三六九等,过分强调重点、非重点,这对学校发展不利。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不能只依赖于仅有的几十所名牌、重点大学,而是各个区域、各个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知分填报平行志愿只能让“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链接:高校呼唤“鲶鱼效应”
  从每年公布的省内高校招生情况,很容易发现实行知分填报平行志愿以来,各高校所招收的“高分”(超过上一层次高校投档分)考生越来越少,很多高校负责人都抱怨学校办学受到影响。
  张敏强说,“前1%和2%的学生可能差别不大, 但1%和10%的考生在智力、能力方面肯定有明显差别。一所普通重点大学,往年或许能招到几个排名1%的考生,少数前5%的考生,大量前10%的考生。这样的生源结构会形成鲶鱼效应,在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正常的竞争、激励机制。”
(羊城晚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