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电视台-etv<法制周报>
核心提示:广东多所高校开展死亡教育课程,引起了多方关注和争议。专家认为,死亡教育要达到前者的积极效果,消除后者的副作用,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动脑筋。
每个周三的晚上,广州大学文科东楼123室总是坐满了100多号人,听讲“生死学”。据《信息时报》12月25日报道,除广州大学外,目前开设死亡教育课的广东高校还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药学院等。写遗书、立遗嘱、去殡仪馆等都是大学生们上死亡课的主要内容。
死亡教育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此前已经有学校陆陆续续地尝试过。但社会舆论对此仍然是喋喋不休,莫衷一是。上个月,在昆明某中学的死亡教育课上,老师让高一年级的学生集体写遗书,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称这是引导学生直面生死,消除死亡的神秘感;有的人则认为此举会在无意中诱导学生寻死。
抑郁症女生放弃自杀
廖艳(化名)是一名广东药学院的学生,出生在湛江一个农民家庭,在她之前有一个姐姐,因此父亲一直希望能再生个儿子,可惜事情并没如父亲所愿,廖艳曾听妈妈说过,当她被医生抱出来后,爸爸第一眼就是往裤裆上看,看完之后一声不吭地走了。后来,爸爸在城里偷偷找了个女人生下两个男孩,再把两个男孩交由乡下的母亲抚养。
廖艳的家庭并不富裕,爸爸在当地当公务员仅有不到1000元的月薪,妈妈在乡下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只靠做一些农活把几个孩子拉扯大。从小的生长环境和课业的重担让她逐渐患上了抑郁症。
廖艳进入大学之后,为了她的学费家里四处凑钱已经一贫如洗,加之读医的课业负担又非常重。慢慢地,廖艳发现自己听课总是耳鸣,注意力无法集中,老师讲课一直听不进去。晚上也一直失眠,更糟的是经常感到胸闷、心慌,不由得让廖艳冒出自寻短见的想法:“为什么我要出生在这个家庭,为什么我这么不争气,没法读好书。”。
正是这个可怕的念头赋予实践之前,选修课列表中“死亡教育课”出现在她眼里。廖艳称,上了“生死课”,她还和老师保持联系,她的一些想法也得以改变。老师后来还给她开处方,告诉她要相信自己没有病。她说,因为吃药一直不好,所以老师判断她的身体并没有器质性变化,只是功能性失调,让她慢慢恢复信心。现在廖艳的情况已基本稳定,打算休学后返校跟下一年的师弟师妹一起上课,已经没有了自杀的念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