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关于数码摄影的一些小技巧~~~~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4837 | 回复: 0

灭世角傲
发表于: 2008-12-28 15: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课:

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

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

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快门:

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这点我们以后将要向大家重点介绍的。

下面讲一下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达到照片最佳的曝光效果.

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

景深,在上面一段中我们提到了“景深”的概念,在拍摄中合理地利用景深的效果可以为我们拍摄的照片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更加突出你所要拍摄的对象。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而这部分画面应该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此外,景深还有两个重要的效应:1、微距拍摄时的景深比被摄体在较远的位置的时候要小;2、如果在光圈和景物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的焦距越长,得到的景深越小。所以大家现在便可以得知,景深大小(也被称为深浅)的控制其实也就是对光圈大小的控制。

操作:除去自动拍摄模式外(光圈、快门均由相机自动调配),对光圈和快门的使用共有三种操作方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手动模式。

光圈优先:顾名思义,光圈优先便是以我们自行手动设定的光圈数值为准,再由数码相机根据当时的环境及光线自动给出快门参数加以配合。当在同一环境内,光圈越小所进入的光线也越少,此时相机便会延长快门的曝光时间。光圈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A”来表示。

快门优先:同光圈优先的类似,快门优先便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一般情况下,如果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架,便不用担心稳定的问题了。快门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S”来表示。

手动模式:相机的光圈、快门全交由我们自己来进行设定,这就是全手动模式。不过这对使用者的水平和要求就要相对较高了,但好在数码相机的拍摄照片不计成本,并且还能够即拍即现,所以有时也不妨用它来试试手。手动模式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M”来表示。

第二课:数码摄影入门必学的技巧

首先是应该知道的是数码相机的一些特殊功能,数码相机有别于传统相机,所以在摄影的时候有些比较特殊的调节选项,而且这些选项对于数码摄影来说非常关键。比如“ISO调节”和“曝光补偿”就是非常特别而重要的。

  (一)关于ISO

  首先说说ISO的调节,ISO的设置调整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光线不足的困扰,第二是快门速度过慢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可以保证数码相机固定拍摄的话,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快门或者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但是在缺乏三脚架支持或者手持数码相机无法保证稳定拍摄的情况下,就只得选择较高的ISO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记住,如果要获得画面清爽的照片就尽量采用低ISO设置进行拍摄 , 例如,如果要拍摄阴天或者日落时候的运动对象,快门速度设定最好为1/125s。不过如果在ISO50或者ISO100的设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设定下数码相机也不会达到这个快门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门进行拍摄,这时候只能够采用提高ISO设置来获得快速快门,这样才能够捕捉到快速运动的对象。

  不过对于ISO的调节应该是一步一步的进行,先调高到最近的一挡,看看是否能够实现拍摄意图,如果还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挡,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得最佳的ISO设置进行拍摄,当然无论如何,ISO的升高都会导致噪点的增加,因此我们得了解ISO变化的优点和缺点。

  简而言之,ISO的设置升高会带来噪点的增加,当然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时候,ISO增加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实现拍摄的可靠性。

  要记住,在照片的阴暗部分或者单色区域的表征会比较突出,噪点色斑现象会比较明显, 低ISO下拍摄的画面干净利索,不过在低光照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三脚架进行辅助拍摄。

  (二)关于白平衡

  在荧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照片会显得发绿,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我想刚玩数码相机的朋友大概碰到过这种情况吧,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补偿的功能就是“白平衡”。你如果不想在拍摄的时候让皮肤变得怪里怪气,就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白平衡为何物?

  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这样可以保证色彩还原的准确性。一般而言,采用全自动方式时,我们的易用性数码相机也会采用自动白平衡,在特殊环境下很容易失误。此时,建议大家调用数码相机中的预设白平衡值,其中包括室内白炽灯、户外晴天、酒店等多种常见的环境。正确设置白平衡之后,色彩表现比右图更加自然。

  不过白平衡还有很多另类的用法,比如不同的白平衡值会使得照片产生偏色,而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使作品产生一些特殊效果,这往往比使用滤色镜之类的小附件更加自然,而且十分方便。利用黄色的自定义白平衡产生蓝色光,淡蓝色自定义白平衡产生暖调的橙红色光,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照片的偏色。为了令照片更加柔和,采用淡蓝色物体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为了令照片更加深邃,采用黄色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

  在某些拍摄环境下,数码相机预设的白平衡值可能不够用,而白平衡又是十分抽象的概念,难以用简单的数值来描述。此外,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这也是最为准确的方式,不过使用时相对繁琐。首先找一张你认为最标准的白色物体,一般是白纸或者白色的石膏雕塑。随后打开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将镜头对准标准的白色物体,此时数码相机可以准确地捕获当时环境下的白平衡参数。

  掌握了白平衡,拍摄出的照片就会有准确的色彩表现。

  (三)关于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EV)的概念: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 value)。

  光的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数码相机特有的EV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

  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对于现在普及的数码相机来说,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EV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需要注意的是DC无论在P挡还是S/A挡下,当对EV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挡下EV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挡下光圈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挡下快门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

  如果掌握好了ISO调节和曝光补偿的调节,那么数码相机使用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了。玩熟了数码相机,接着我们就该来看看如果拍摄照片才会好看了

一、名山大川

拍摄名山大川时须注意以下原则:

1、抓住季节变化。 因为自然景象都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掌握季节的变化是拍摄成败的关键。

2、抓住时间的变化。 凡是要拍名山大川,都应该注意时间的变化所导致的景象变化。比如,日出前后时间的变化,对光线尤其是色彩的变化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在日出之前赶到现场,以便充分观察和利用景象的变化,从中抓住最佳时机。另外,夏季中午时分,对于通常的摄影来说光线不好,但若在山谷里,利用中午的顶光拍摄,山会变成灰兰色,以此为背景,表现深谷里的树林、村庄,更富有韵味。而傍晚,往往会出现微妙的光线和艳丽的云彩。因此日落比拍日出有更多的优点和特点。

3、抓住气象变化。 拍摄山水风貌,对于气象的利用也十分重要。比如说云就是自然风光的一景,它对风景可以起到修饰画面,增强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同样,雾山风景也是山水风貌难得的特殊景象,因为雾能改变景物的自然面貌,如改变景物的空间层次、形态和色调等等。

4、抓住角度的变化。 拍摄山水风貌,选择拍摄位置也得讲究,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向、角度产生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拍摄点宜选择高一点,并且以站在此山拍那山为好。因为若在山底下或在山腰中拍山峰,山顶往往会看不到,或由于透视变形的结果,原来峻峭的山峰会显得既不陡也不高。山麓边如有湖泊,站在湖边将高山与它在水中的倒影齐摄入画面,常能有效的渲染,夸大山峰的高耸和气氛。在构图上,拍山景倒影的画面时,景不妨撑足一点,从而造成山势雄美的景象。

二、峡谷瀑布

 拍峡谷瀑布的pp都有共同点,即是山水相依的奇峰峻岭的陡壁,一泻千里的气势。由于水位的高低不同从而也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气氛与效果,因此拍摄方法也各不相同了。

1、拍摄峡谷求其“曲” 拍摄峡谷要忌“平”“直”。“平”即是两岸景色贫乏,单调平庸;最好的“不平”是选择有依山而立的峻岭,两岸景色神采横溢而绚丽多彩。“直”即是江河的河床过直,呆板而少变化。最好的“不直”是选取曲折蜿蜒的江河。因“曲”能将众多的景物错落有致的会聚在一定的空间里。使画面十分优美,达到完整的构图目的。由于“曲”使景物远近,大小,高低的透视变化显得十分强烈,是画面结构宽广、纵深大、层次多。

2、拍摄瀑布抓其“势” 不同的瀑布有不同的拍摄手法。如果瀑布宽大而曲折,可采用较低的角度取景,由下而上进行仰拍,即可真实记录其宏大跌宕的气势。如果瀑布水势潺缓,貌不惊人,可采用更慢的速度,让流水完全呈动态。 不同的光照角度,也可导致瀑布水流的色彩变化,如在清晨旭日或傍晚夕阳的辉映下,瀑布流水的受光面会呈现出一片金黄色。拍摄时往往用眼观察白色的流水,只能感到明暗深浅的影调差异,看上去很平淡,但由于光照不同,效果也不同。比如,正面光使瀑布流水表现为耀眼的白色,因缺乏光彩对比,显得较平淡;侧光和顶逆光使瀑布流水的受光部分表现为白色,阴影部分表现为浅兰色与兰色,相互映衬,流水质感晶莹闪耀;逆光拍摄,流水往往受不到阳光直射而处于悬崖等景物的阴影中,瀑布流水呈深兰色。 另外,拍摄点的远近,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近景反映其动势,全景表现其气势。

三、草原牧场

1、拍摄草原风光 草原风光是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在无垠的草原上点缀牛马羊等,会给画面增加生气。在拍摄大群牛羊时,要选择高角度,取景时最好把地平线放到画面1/5处,甚至放到画面的边缘处,切莫天空草地各占一半。为避免牧场给人以空旷感,可将弯曲的河流安排到画面中,这样不仅能美化构图,丰富影调,还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但在牛羊不多时,用高角度拍摄,会显得零散。这时可改用低角度拍摄,能使羊群与空中的白云连成一体,相映生辉。 草原取景用光的特点是蓝天白云,层次丰富,质感强,若加上偏振镜,可使深蓝的天空更深沉,草原立体感更强。

2、草原人物 拍草原人物要突出他们的典型性那饱经沧桑的老人,其脸部刀刻斧凿般的皱纹、性格刚强的青壮年、各族艳丽多彩的服饰,都是好的题材。

四、海滨滩涂

1、熟悉海上的规律 在岸滩拍摄,要注意潮汐变化。潮汐潮落,一个场景的变化很大。应事先了解涨潮落潮的时间,以便于出好pp。

2、突出海滨特色 海滨许多景物都与大陆迥然不同。海浪拍岸就极具特色。用逆光拍摄浪花,能产生生动的光斑效果。为了拍蓝蓝的海水,光滑的卵石来反应平静的海岸,那么用慢快门能反应出宽广而博大的海面。另外,在海边选取景点,尽量选择如蓝天白云、大海、礁石等作为背景。因海上景物明亮,一般用小光圈为宜。

3、发挥滤镜的作用 在海边拍pp,用滤镜可增加反差,减少雾气或突出色彩,改善海滨风景的照片效果。如用偏振镜可以使天空加蓝并消除反光现象,还可以用星光镜来使海面产生亮光闪烁的效果。

五、农村田园

1、拍田园景色风光拍摄农村景色,选择画面时,应很好的理应田坎、道路林木以及农作物的行距所形成的线条和影调,来突出主题,加强气氛,美化形象。拍田园景色,一定要选择较高的拍摄点,因为这类pp要求图象深远,线条和影调分明。在光线处理上,一般宜采用侧光。这种光线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景物的轮廓明朗,线条有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利用前景,它有助于增加农村景物的画面层次、纵深感。为了使pp的前景、远景的细节尽可能清晰,必须用小光圈拍摄。前景还可以反映环境及季节,或者优美倒影,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2、拍农业生产活动拍农村田园风光还应结合春耕、夏锄、秋收和冬藏。如能巧妙的根据农事内容,结合地区特点,往往能拍到别出心裁的pp,特别在拍农事活动时,不能缺少人的活动场面,要抓取人物的情绪动态,充分反映农民的真实情感,劳动的气氛、姿态和有节奏的动作等等

六、戈壁沙漠

1、特殊的用光 沙漠的色彩单调,阴天时缺乏明暗反差,没有生机,只有在阳光下,沙漠才有明有暗,沙浪起伏,气势磅礴。但并非晴天任何时候都可以出好片。比如中午太阳过高,沙漠受光后又互相反射,强烈的反光会使整个沙漠如一片白板,看起来生硬刺眼,唯有日出后一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才是拍摄的最佳时机。此时的沙漠明暗效果好,能显出沙漠的美丽与神奇。

2、浩瀚的环境 沙浪的形成是有条理的,主体在画面中的表现也必须疏密有序,否则会给人以不协调感。在沙漠中,沙浪与沙浪间前后左右的距离较大,若采取纵线构图,就很难反映出沙海的辽阔景象,因此,横线构图易于奏效。为了对较多的横线构图加以突破,可以利用驼队或沙脊的斜线走向,来取得生动而匀称的布局结构。

七、森林树木

1、利用树木表现气候,反应季节。 自然景色随季节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主要是依靠树木表现出来的。固然给人欢愉舒畅之情,但在风雨雪雾等气候中所拍摄的风景片,树木常在表现不同气候时发挥作用,昌盛特殊的艺术魅力。比如:以柳丝轻扬表现风和日丽,以大树摇曳描绘山雨欲来,也成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的树丛,近深远淡的影调,把雾天的特色尽情表达出来。 虽然在风景片中,不同气候的不同意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不可低估树木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树木有助于构图 树木在画面上的位置处理,关系画面构图甚大。比如远近的关系、疏密的布局、俯仰的取决、大小的安置、色调的对比等,都必须在取景时慎重斟酌。另外,垂帘式的枝叶可以美化画面。它将树木置于前景,它那优美的姿态,疏密相宜,既平衡了画面,又起到了装饰美的作用。

3、正确运用光线 为了表现好风景片中的树木,运用光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采用侧光拍春天花树的风景片,可使树干与花朵形成黑白分明的爽朗影调,既有欣欣向荣的感觉。 用逆光拍树木的姿体,可以树木为主题,将浓黑色的枯树或刚健枝叶拍成美丽的剪影。运用顺光或散射光拍摄雾中树林,可以得到异常丰富的影调层次,用以表现雾中的远景树木风景,也可获得影调柔和而典雅的高调片。 可见,对不同条件和环境采用不同的光线,就能把风景中的树木表现的恰到好处。

八、高楼大厦

首先,要找出最能表现高楼大厦的拍摄角度,充分或典型的体现它的建筑风格与造型。有的需拍全景,有的只拍局部,同时也要照顾周围环境是否有必要呼应。 其次,对天空、时间与光线的运用,也是拍摄好建筑物的一个要点。如白天拍摄时,最好采用45度的前侧光最理想,能产生良好的光影效果;若要表现反差效果,可用侧光;而顺光与顶光应少用,表现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多云天气与薄云遮日时的光线较柔和,是最理想的光线。

第六课:摄影之人像篇

以人物为题材的照片无疑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领域,从精心设计的人物肖像到新闻人物摄影,从肌肤娇嫩的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人体裸影拍摄到抽象摄影,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构图选择相应的拍摄题材,以着力刻画人的相貌和精神状态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  

一、以环境或眼神突出人物性格的人像   性格是一个人的气度、修养、品格的综合反映,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状。摄影只能记录人的外表,无法像小说和诗歌那样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性格。因此,如何将被拍摄者的性格表现出来是人像摄影中既简单又复杂的课题。  1、以环境突出人像  拍这类pp,不仅要能看到人物,而且能够看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背景环境可以说明本人的身份、职业、性格和爱好,并能传达出更多的其他信息。所以,不仅人物的头或肩膀是pp的组成部分,同时其周围的环境也是pp的一部分。  为了使pp能够讲述一个人的故事,首先拍摄场景的范围要尽量宽广,然后有选择的把浓缩出的精华纳入pp中,使得pp中的人物能看清楚,包括人物个性化的服饰及周围的环境。其次,完美的光线也能够产生完美pp,可以直接按情景本身的光线进行拍摄,但对在取经构图时要小心,周围环境表现太多,会使主题显得太小而失去其重要性,反之,就有可能失去与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

2、以眼神突出人像性格 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修养,往往会在眼神中流露出来。我们在绝妙的眼神出现时,不失时机的作出决定而进行抢拍。 从摄影角度讲,模特该不该看镜头恐怕与摄影者个人的感觉相关。当你着手拍摄一张肖像时,选择用什么样的形态,营造何种气氛以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力,这些问题都要基于很多综合考虑,才能确定下来。拍摄时,要抓住“决定性瞬间”,因为人的神情是瞬息万变的,真情的流露也是瞬息即逝的,因此要非常注意被摄人物的情绪、心态变化,当他的感情从眼神流露出来时就抢拍。

二、以光影为主体的艺术人像     艺术人像的用光比较自由,但选择哪种光线较好,应从模特的姿态、造型出发,其目的是营造气氛与情调。有创意的布光,能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顺光位质感细腻、光线均匀,影调明快、线条丰富。拍摄时,室外可以在晴天的背阳阴荫下,薄云晴天里,或较明亮的多云天气等。在室内灯光下,选用一盏灯即可,而且可在灯(包括闪光灯、白炽灯)前蒙上一层磨砂纸或涤纶纱,使光位柔和,便能得到层次丰富,温柔细腻的效果。  侧光位明媚柔嫩,立体感强,是较理想的光位。无论是前侧光还是后侧光,都能得到较满意的效果。侧光位的主光能明亮的烘托人物的表情,使被摄者的容颜更加甜美,凝视前方的眼神发出闪亮诱人的光芒,神态自若而温馨。  逆光位情深味浓,形态逼真。光源从被摄者身后射出,它能勾画出人像的轮廓,线条十分清晰,皮肤的质感细腻艳美。如果在强逆光下,又能拍摄出有剪影效果的人像照片。  在室外拍摄逆光位的最佳时刻是早晨和傍晚,太阳偏斜的时候最为理想.顶光反差生硬,阴影浓重.因为光线从顶部照射,人物的投影几乎靠近脚下.头顶、鼻子等凸出部分很亮,而眼窝、鼻子下边会形成浓重的阴影,起不到美化人物形象的作用。所以平时很少用此光线拍摄人物。但作为艺术pp,却利用其特定的“缺陷”同样可拍出佳丽的pp。比如用被摄者的姿势和拍摄者的摄影角度变化,可以从中找出其他光线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三、生活中的抓拍 触目惊心的事情往往在不经意的偶然间发生,而且就在片刻间。从婚礼上的深情相吻到婴儿第一次的笑脸,从考试过关那一刻的欣慰到马拉松冠军冲过终点那一刻的兴奋,无论是谁抓拍了这些精彩的幸福瞬间,他都是幸福的。拍摄他人的快乐可谓是摄影者本人的一大乐趣。 抓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pp本身不仅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向人们传递着另一种信息,成功与失败,欢喜与忧愁等等。所以拍摄时必须及时抓住精彩瞬间,抓住高潮点,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但话又说回来,经验也是一步步积累的,重要一点是要能抓住任何机会积累经验,随时注意周围发生的一切,尽快学会如何用你的相机把出乎意料的事件记录下来,也就是抓住镜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生活重点pp都是好作品,其关键问题是看你如何拍摄,能够熟练掌握相机并且具有灵敏的观察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我们可以试着做个练习,比如以一场聚会为练习,可以抓拍聚会中的各类人物。首要前提是有反应迅速的机器。如果直到需要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才打开相机,那无会错过最佳时机,保持机器处于开机状态,这样在看到合适情景时可立即就位,在决定性时刻“咔嚓”一下,从而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拍摄。   如你所见,以下两件事特别重要:其一,摄影者必须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二,摄影者必须能够熟练操作相机。具备了这两点,你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