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实用的宝藏网站 - 广州大学城网点亮大学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其他] 不应被遗忘的路:茶马古道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4290 | 回复: 1

mychan
发表于: 2012-4-3 10: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马古道,这条也许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最神奇的道路,由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跨越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印度次大陆。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是人类为了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2002
6月,在著名作家马丽华的策划下,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政府主持召开茶马古道学术考察研讨会,10几个学科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云集茶马古道。最早走茶马古道并一直痴迷于这条道路的我又一次踏上了茶马古道之旅。
   
屈指已不能计算我行走茶马古道的趟数,更无法统计这些年我在茶马古道上走过的里程。我已不记得曾经翻越过多少高山,涉过多少江河和溪流,经受过多少旅途的筋疲力南非特价国际机票尽和可怕的惊吓。只有实地亲身走过这条道路,才能领略茶马古道的壮丽险峻,才能体会这条道路所包涵的丰富无比的文化意蕴,也才能真正感受到当年走过这条道路的背夫马帮们所经受的艰难困苦。
我们是从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开始漫长的茶马古道之行的。尽管已多次走过这条路,重走它仍让我有一种隐隐的兴奋。我知道,即使这是第100次走茶马古道,我仍会有新的惊奇和发现。
   
迪庆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那是一个令人顿生虔诚的宗教感情和泛起各种奇思妙想的地方,绿色覆盖了剧烈起伏的山峦,雪山之间夹着一大片一大片茫茫原野,随着一片无垠的原野在眼前展开,视线的灭点处还是雪峰,雪峰之上是蓝天,蓝天的腰际是卷曲成团的白去。原野上常常有溪流像一条条被风扬起的飘带从它中间流过。正值春天,原野上开满了黄色、紫色、白色、以及其它五颜六色的鲜花,大地仿佛铺上了花毯,镶上了全世界的宝石,鲜花的芳香使人心旷神怡。白云灿烂得晃眼。在那儿,轻易便可沉入一种超然的静寂,在那静寂中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呼吸和热呼呼的鲜血在体内奔涌的声音。循着山谷间和草原上泥土的浓重碱味儿,就能碰撞到一串串古老而新奇的谜语,那里面有鹰,有雄健的牦牛,有高山牧场里哔啵作响的火苗,有山腰间翻卷蒙的云雾,有满天云雀的啾啾鸣叫,还有酷峻的雪峰后闪闪烁烁的星星……
   
高原的生存条件毕竟相当恶劣。在过去悠长的年代里,许多人由此踏上茶马古道谋生。当年走茶马古道的马帮多出自这里,其中包括著名的铸记”——马铸材老先生靠赶马帮建立的大商号。埃及特价国际机票老人在茶马古道上奔波了一生,生意遍及藏区和印度北部。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继承英帝国的衣钵,乘中国国势虚弱强占了自古属于中国的大片土地,并在不断挑起边界争端的同时,大举不同意华排华,长年在印度噶伦堡定居做生意的马铸材老人也于1962年被印度政府驱赶回了国,不久就在昆明去世,现在只能由他的后人来讲述他那辉煌的历史了。

   
在迪庆,只要提起茶马古道,几乎每家都能讲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全程陪同我们考察的迪庆旅游局局长阿哇的父亲益山奔老人就曾在这条路上奔走多年,他和无数赶马人的故事还埋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为了怀念祖先的业绩,年轻的马志明先生搞了一座茶马古道风情园,只不过,过去驰骋茶马古道的赶马人的后代,只能为有骑马兴致的游客在马帮当年放养骡马的纳帕海草原上牵牵马了。
   
时至今日,我们已很难说清茶马古道是怎么形成的。据我看,没有人刻意开通这么一条道路,它如同历史的长河,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1000多年前中原茶文化向西向北扩散的时期,佛教随着唐文成公主以及印度佛僧正式传入西藏,经过100多年与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的反复较量、相互融合,最终形成藏传佛教,于赤松德赞(755-797年)时,获得重大发展,并随吐蕃军事、政治上的极大扩张而兴盛起来。之后,藏区的民众常常成群结队从遥远的康藏高原来往于迪庆、丽江,朝拜梅里雪山、文峰寺等喇嘛寺和大理著名的佛教圣地鸡足山。藏民们把这种艰苦而又必须的行程叫做敢朗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转经
   
他们有的靠沿途乞食完成自己的宿愿,有的带一些自己家乡的土特产,一路交换作为盘缠,回去时再买一些茶叶等带走。西藏不生产茶叶,而藏族人又以肉食乳饮为生存根本,所以他们必须用茶来解油腻助消化,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这无疑启发了迪庆、丽江的生意人:为什么不能把生意做到他们那儿去呢?这里的东西带到那里可以卖到好价钱,那里的东西带回来也很好卖,这样的生意为什么不做呢?交流之路应运而生了。
   
茶叶从云南过来,用马帮这种很古老的方式。在四川,马不多,品种也不好,不适合走西藏的山路。据我所知,四川这边是靠人背,很多老背夫还在世。于是在四川就有大量的茶马互市的现象。
    “
茶马古道这个名称是我和5个朋友共同想出来的。我们6个人在1990年一起跟随马帮重走了一遍这条古道,在我们之前的所有记载中并没有对这条古道的命名。我们认为,这条道路上主要进行的是茶叶贸易,运输所用的又多是马帮,在四川还存在茶马互市的现象,所以我们就为它起了个名字茶马古道,并把它写进了我们1992年合作的《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中。茶马古道从此就叫开了。其实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藏族先民及氐羌族系中的各族群已经分布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了,各族先民之间已经通过山间谷道来来往往,同时他们还接受了黄河文明的影响,整个区域内已经存有了共同的文化因素。在德钦县纳古村,四川大学考古学家李永宪和霍巍从石棺墓中挖出了一只双耳陶罐。如今遍及这一带的石棺墓葬,无论葬式还是随刚果特价国际机票葬器具都基本相似,这显示出先民们已经突破了大山大川的局限,分享着共同的文化。
   
到了唐代,樊绰在其《蛮书》中就清楚提到了由滇入吐蕃的道路。由川入藏的路线,则更是成为了正式的官道。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随着茶马互市的开展,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在古代,茶马古道上贸易来往的货物主要是四川、云南的茶叶、铜铁器皿和土杂日用品,还有西藏的山货药材、氆氇地毯及皮毛,也有一定数量的茶马互易。
   
在半个多世纪前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尤其在1942年,缅甸陷入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中国当时惟一的一条国际交通道路滇缅公路被截断,从云南丽江、迪庆,或从四川康定、巴塘,经西藏再转道至印度的茶马古道,顿时成为了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贸易物资增加了从印度转运来的英国和美国的香烟、卡其布、毛呢、手表、煤油,以及各种日用百货。由拉萨到印度则大量出口羊毛。
   
在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军西藏的队伍里,古道马帮是最好的向导、翻译和后勤补给。在平息西藏叛乱的岁月里,又是这些古道马帮给予了人民军队最大最有力的支援。
   
由于完全是民间贸易,当年茶马古道的贸易量缺乏完整、准确的统计,仅在抗日战争期间,每年来往于云南丽江、西藏、印度等地的马帮就约有25000驮之多,沿途大小商号多达1200余家,大多数人家都投身于古道运输或从事与茶马古道相关的产业,如皮革制作、开设马店、锅庄(锅庄是四川人对马店的叫法。马店是茶马古道沿途城镇里开设的供马帮住宿交易的地方,马店主人相当于马帮的经纪人,他们帮助马帮联系生意、洽谈价格等,并从中获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等等,像云南丽江、四川康定和西藏昌都这样一些城镇也纷纷在茶马古道上兴起了。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从遥远的、开放的唐代,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茶马古道一直在默默地流通着。至今,在短途区域里,它仍在通行。
   
大致说来,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这么两条:一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芒康、左贡、邦达、昌都、洛隆宗、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帕里、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茶产地,即雅安一带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
跳转到指定楼层
腐败男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4-4 16: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放入我的计划当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