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东方的寒假班里,虽然课程安排很紧,但学习和生活从来都不枯燥,老师讲课生动,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接受采访的三个女生张丹、李颖和张钊鸣都是新东方听说读写三级寒假班的优秀学员,三个女生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地介绍着自己班里的事,半个月的课程对她们而言更像是一次美妙的体验而非沉重的负担。
李颖来自唐山,目前就读于天津理工大学,是三个女生中家离北京最近的一个;张钊鸣来自黑龙江大庆,在读高一,是班里最小的学员;在广东读大二的张丹则是来北京学习路程最远的一个。和许多新东方学员一样,她们选择了在假期继续学习,选择在北京新东方度过这个平凡又特殊的寒假。
轻松学习 享受课程
年纪最小的张钊鸣,个性最为外向,无论聊起什么话题都能津津有味地谈上半天,她介绍说,在寒假班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上午8:30到9:00是早自习的时间,9:00开始每天上午的课程,到11:30结束。下午的课程则是从1:30到4:00,休息过后,晚上6:30到8:30是晚自习时间。每天5个小时的课程安排能够保证学员的学习强度,又不会造成太大压力,张钊鸣更是笑嘻嘻地说,对于在读高中的自己而言,这样的课程安排已经算很轻松了,就算自己是班上最小的学员,在课程上也不觉得吃力,她还透露了作为最小学员的好处:可以被更多人照顾,也可以找班里的姐姐们"蹭吃蹭喝"。
李颖说,自己和新东方的结缘是在高三的时候,在新东方学完了高考备考的课程后觉得受益匪浅。她介绍说:"我从小英语就不太好,在新东方学了高考的英语训练班,就是想多学习点方法,以前我的英语成绩都在110分左右(满分150分),高考的时候考到了121分",说到这,李颖也笑了起来,她说虽然看起来提高的不多,但对自己而言却是一个惊喜。
李颖把听说读写三级班评价为"慢热型"的学习:"在课堂上,我们不用做什么题,不讲应试性的东西,更不用背太多的内容,老师会传授很多学英语的技巧、方法,虽然能力不会提高的特别快,但这些技巧会让学员一直受用,对于今后的英语学习都能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她举例子说,讲作文的时候老师不会死板地讲各种模板句型,而是会对一篇好文章透彻地分析,虽然这个方法无法像前者一样很快地让学员写出文章,但是肯定会使学员更深刻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名师带路 方法为先
在被问到最喜欢的新东方老师时,几个女生更加兴奋起来。张钊鸣说,新东方老师的学术魅力和个人魅力也正是自己到北京报名新东方的重要原因,这里的老师都很有意思,讲课方法都有独到之处。"颜钧!""沈静!""还有甄老师","饶泽深老师!"面对记者的问题,几个女生抢着说出了这几个名字。
李颖说,这些老师每个人都个性鲜明,但专业知识都扎实得"没的说":"颜钧老师的特点是严格和理智,他总是很严肃,上课还经常会用哲学的思想举例子,有时候我们都觉得上他的课感觉很神圣!"说到这儿,三个女生一起笑了起来,"不过,他的课上知识量很大,他会介绍很多资源给我们。"
张钊鸣又提起了视听课老师甄小亿:"虽然他的名字挺秀气,但这可是个男老师。"张钊鸣说,老师在课上能让他们接触很多之前不了解的东西,比如他曾经带领全班学员一起背诵《独立宣言》,除此之外,甄老师的课上也会更多地介绍美国的文化风情、以及好用的学习软件、网站等,即有趣又实用。
听力课的饶老师也让几名学员印象深刻,张丹介绍说她的方法很独特:"饶老师的听力课上从来都是用一些非传统的方法,比如说看电影,填歌词这些"。最让张丹喜欢的就是饶老师教的"shadowing"影子跟读法:在看电影或者听听力的时候,跟着原音一起读,但比原音慢几秒钟,张丹说:"这样一是锻炼了口语发音,能向原音贴近,二是能够提高段时间的记忆力,对于做翻译类的工作而言,记忆能力很重要。"几位学员也都很明白这样的方法并不能速成,但坚持下去肯定会有很大帮助。张丹接着说:"饶老师还会告诉我们坚持多长时间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我们不会觉得难或者时间长而放弃,会更有信心"。
几位女生更是八卦了一下饶老师的"独门秘籍":记名字。饶老师的记人名功力相当了得,作过一次自我介绍后,她就能叫出班上一大半同学的名字。张丹回忆起自己被刚认识的老师一下叫出名字时,还着实被吓了一跳。
元宵佳节 家样温暖
这期的听说读写班大年初七就开课了,许多学员都带着一丝对节日和家人的不舍来到了寒假班,但在这里度过的元宵佳节,却有让学员们感受到了意想之外的温馨。汤圆、气球、卡拉ok,甚至还有孔明灯,在新东方,也一样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年纪最小的张钊鸣抢着介绍起听说读写三级班的"元宵晚会":"三级的班有两个,是我们班牵头组织的……"在新东方,每逢住宿课程遇到节日,都有集体庆祝的传统,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样的团圆佳节更不例外,学校非常支持各班开展庆祝活动,助教和班主任们也都会极力帮助组织。
张钊鸣介绍说,过节当天,几个学员商量说想搞个活动,和助教商量之后一拍即合。学员在助教的带领下去外面买了汤圆和气球,全班同学聚在一起吃汤圆,过节的气氛马上就浓郁了。接着学员们做了一些小游戏:大家一起卡拉OK,或者是做中英文的猜词游戏:用英文来描述一个东西让同伴猜,最后学员们一起把气球都扎破……虽然工具很简单,但节日里的温暖气氛一点没少。张钊鸣说:"玩游戏的同时也不忘了练习英语,也是一举多得呢"。
在记者看来,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没有在家过完年就匆匆赶到北京,在这个对于他们还很陌生的城市度过别样的假期,勇敢、勤奋,又坚韧。在新东方,除了知识之外,能给她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温暖了。记者也相信,这份温暖学员们能感受得到,而且收藏在了她们同样温暖的笑容之中。 |
|